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小薇 秦燕 张一娜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计算平均峰值速度(Sa)。通过Simpson方法测定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急性前壁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4、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Sa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AMI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的Sa、LVEF、FS均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组的Sa、LVEF、FS均显著优于未再通组(P<0.05-<0.01)。结论:QTVI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诊断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