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全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报告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微 王骋 +2 位作者 于光前 赵丽军 高彦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根据以往地砷病的调查结果,选取11个省(自治...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根据以往地砷病的调查结果,选取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地砷病监测.在每个监测省,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病区村中抽取86个村作为监测村,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潜在病区村中抽取48个村作为监测村.调查监测村所在县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监测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居民家中饮用水含砷量,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结果 ①在32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19个,覆盖自然村1673个,受益人口69.07万人.②共调查了134个村,已改水村数86个,占64.18%,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1.86% (79/86),间歇运转率为4.65% (4/86),报废率为3.49% (3/86);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91.86%(79/86).未改水村48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35.04%(356/1016).③在已改水村共检查20 885人,砷中毒检出率为4.44%(928/20 885).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3.27%(682/20885),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80%(167/20 885),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37%(78/20885);共检出皮肤癌患者1例.在未改水村共检查6166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3.08%(189/6166).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2.69%(166/6166),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28%(17/6166),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10%(6/6166);新发病例20例,分布在山西省.结论 已改水村砷中毒患病率仍然高于未改水村;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饮水 流行病学研究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后居民生存质量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军 吴赵明 +7 位作者 李鹏飞 武克恭 于丹丹 李程程 张微 郦芒 孙惠昕 于光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山西和内蒙古已改水地砷病病区选择砷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118人),非砷中毒患者作为内对照组(237人),同时在临近的非病区选择居民作为外对照组... 目的 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山西和内蒙古已改水地砷病病区选择砷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118人),非砷中毒患者作为内对照组(237人),同时在临近的非病区选择居民作为外对照组(11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分别计算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应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上述3组人群的生存质量,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14±2.68)、(12.18±2.22)、(14.81±2.24)、(11.33±1.92)、(69.27±16.23)分,内对照组分别为(13.39±2.67)、(12.80±1.88)、(15.16±1.80)、(11.72±1.62)、(75.49±14.50)分,外对照组分别为(13.91±2.54)、(13.67±2.14)、(15.07±1.36)、( 12.64±1.68)、(78.41±12.03)分.3组间生理、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7、10.74、13.44、10.77,P均<0.01).病例组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内、外对照组(P均<0.01),内对照组在心理、环境领域得分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1).影响改水后病区居民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是否为砷中毒患者、年人均收入、年龄和性别(P均< 0.05).结论 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生存质量仍低于非病区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生活质量 饮水
原文传递
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现况调查资料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韩贺鹏 沈雁峰 +1 位作者 王涵 高彦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全国各病区省级或市级病情的分类层次,以指导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方法利用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库,以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聚类指...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全国各病区省级或市级病情的分类层次,以指导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方法利用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数据库,以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聚类指标,对全部调查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根据聚类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两两比较。结果全国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从省级层面可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包括西藏和四川,二类地区为青海,三类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宁夏。从地市级层面也可分为三类:一类地区包括四川阿坝州、西藏日喀则地区及拉萨市;二类地区包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包头市,青海海北州、果洛州、海西州、西宁市、海东地区,四川甘孜州,甘肃陇南市、酒泉市,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博尔塔拉州;其他地市(州、盟)为三类地区。省级及地市级一、二、三类地区Ⅱ度及以上临床氟骨症检出率(35.18%、16.21%、5.22%,41.16%、19.64%、4.19%)任意两类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国省级层面与地市级层面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程度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结果可以为国家有效落实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氟骨症 聚类分析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铝对氟中毒大鼠血清、骨、尿中氟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祝晓明 高彦辉 +5 位作者 丁云鹏 李媛媛 孙振淇 王伟 纪晓红 孙殿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经氟铝单独、联合染毒的大鼠血清、骨、尿中的氟含量变化,分析不同剂量的铝对大鼠的氟蓄积量和氟排泄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3析因设计方法,氟和铝各分3个水平.其中氟离子(P)水平分别为0、50、200mg/L,铝离子... 目的观察经氟铝单独、联合染毒的大鼠血清、骨、尿中的氟含量变化,分析不同剂量的铝对大鼠的氟蓄积量和氟排泄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3析因设计方法,氟和铝各分3个水平.其中氟离子(P)水平分别为0、50、200mg/L,铝离子(Al3+)水平分别为0、100、200mg/L。将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9组,饮水中添加氟和铝,实验期内动物自由进食,饲养18周后以出现明显氟斑牙为模型复制成功的判定指标。采集大鼠的血清、骨样、尿样,测定其中的氟含量。结果氟对大鼠血清、骨、尿中的氟含量有影响(雅分别为166.74、577.81、160.96,P均〈0.01)。氟和铝对血氟、骨氟、尿氟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7.95、5.13、6.94,P均〈0.01)。当氟水平为50mg/L时,铝水平为0、100mg/L组的血清氟含量[(0.08±0.03)、(0.08±0.02)mg/L]高于200mg/L组[(0.04±0.01)mg/L,F值分别为7.14、5.78,P均〈0.05]。水氟水平为50mg/L时,铝水平为0mg/L组时骨氟含量[(1996.53±383.73)mg/kg]高于100、200mg/L组[(1252.51±189.08)、(1160.63±129.63)mg/kg,F值分别为20.54、24:56,P均〈0.01];当氟水平为200mg/L时,随着给铝剂量的增加,骨氟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4668.70±887.67)、(3920.30±528.31)、(3297.64±396.04)mg/kg。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59、52.31、14.38,P均〈0.01)。当氟水平为50mg/L时,铝水平为0mg/L组的尿氟含量[(34.054±9.30)mg/L]高于100、200mg/L组[(14.81±6.32)、(14.67±3.42)mg/L,F值分别为25.30、24.32,P均〈0.01];当氟水平为200mg/L时,铝水平为0、100mg/L组的尿氟含量[(57.14±21.38)、(51.75±8.39)mg/L]高于200mg/L组[(34.84±9.30)mg/L,F值分别为30.04、20.31,P均〈0.01]。结论铝对氟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铝剂量的升高,拮抗作用加强。氟铝比例为1:2时,铝即能较有效的拮抗氟地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尿
原文传递
应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全血硒 被引量:1
5
作者 车承波 裴俊瑞 +6 位作者 李少臣 刘明法 宋丽 王宇 刘阳 周令望 王铜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全血硒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硒标准系列(1、2、4.6、8、10μg/L),观察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89份人全血硒.与2,3-二氨基萘... 目的探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全血硒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硒标准系列(1、2、4.6、8、10μg/L),观察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89份人全血硒.与2,3-二氨基萘荧光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的检出限为0.138μg/L,回收率为96.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质量浓度为1μg/L时最大(4.406%),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当质量浓度为10μg/L时降为0.512%。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45.9±14.5)μg/L]和2,3-二氨基萘荧光法[(47.5±13.3)μg/L]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78,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8143,P〈0.01)。结论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能够便捷、准确地测定全血含硒量,同2,3-二氨基萘荧光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2 3-二氨基萘荧光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