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QRS变形与ST段测量估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面积以及溶栓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为民 安丽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利用SelvesterQRS计分系统,比较ST段测量与QRS终末变形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644例第一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398例接受溶栓治疗,2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从入院时首次稳定心电图上估... 利用SelvesterQRS计分系统,比较ST段测量与QRS终末变形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644例第一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398例接受溶栓治疗,2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从入院时首次稳定心电图上估计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ST段抬高的幅度(∑ST)及QRS终末形态。根据QRS终末变形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QRS终末变形(QRS+)组,QRS终末无变形(QRS-)组。利用修改的SelvesterQRS计分系统,从出院前心电图上估计最后梗死面积。结果:接受与未接受溶栓治疗者QRS+组∑ST、ST段抬高导联数大于QR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QRS-和QRS+者,溶栓治疗均能减少Selvester计分;但最后梗死面积的减少仅在QRS-的患者有意义(P<0.01)。ST段抬高的幅度与最后梗死面积之间无相关性;ST段抬高导联数仅与溶栓治疗者的最后梗死面积有关(r=0.25141,P≤0.05)。溶栓组QRS+者无复灌流率较QRS-者高。结论:QRS终末变形较ST段测量能更好地估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QRS终末变形 ST段测量 溶栓治疗 梗死面积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富路 张师义 屈昌芝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联ST段无压低组(n=27);胸前导联仅V1~4ST段压低组(n=26);胸前导联仅V5~6 ST段压低组(n=12);广泛胸前导联卵段压低组(n=26)。结果AIMI伴有胸前导联V1~4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负相关,ORⅢ=0.38,无统计学意义;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ORⅣ=5.25,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差异显著(P〈0.05);该组前降支病变率高(73.1%),但与其他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提示多支病变,且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下壁 胸前导联ST段压低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郝金红 樊瑛 杨树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D-dimerDD)、脂蛋白(a)[Lp(a)]、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8例(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D-dimerDD)、脂蛋白(a)[Lp(a)]、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8例(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组。并入选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60例,入院后24小时内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在AMI组>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UA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S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在SA组>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冠心病组中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的递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也有递增趋势。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应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外周血白细胞含量测定评价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脂蛋白(a) 白细胞
下载PDF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技术鉴别Mahaim纤维
4
作者 石铭宇 谷宏越 +2 位作者 梁兆光 曲秀芬 郑蕾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技术鉴别Mahaim纤维。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旁道具有前传功能患者的食道电生理检查。其中Mahaim纤维组7例,Kent氏束组46例,对比两组的经食道心房起搏后S-R间期、旁道递减功能(ΔS-R)、旁道不应期(AP-ERP)、及心动... 目的: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技术鉴别Mahaim纤维。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旁道具有前传功能患者的食道电生理检查。其中Mahaim纤维组7例,Kent氏束组46例,对比两组的经食道心房起搏后S-R间期、旁道递减功能(ΔS-R)、旁道不应期(AP-ERP)、及心动过速发作特点。结果:在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中,S1S1起搏时Mahaim纤维组S-R间期较Kent氏束组长[(71±20)ms vs.(28±14)ms,P<0.05];Mahaim纤维组可见ΔS-R[(103±28)msvs.(12±11)ms,P<0.01);两者的AP-ERP无显著差异。Mahaim纤维组7例均诱发出宽QRS波心动过速,Kent氏束组3例为宽QRS波心动过速。结论: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可鉴别Mahaim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心房调搏 MAHAIM纤维 心动过速 宽QRS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