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后康复训练对成年大鼠海马结构中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晓琳 赵永波 +2 位作者 段淑荣 王勋 张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脑梗死)后康复训练对海马结构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后康复训练使神经功能改善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线栓法造成成年大鼠永久性MCAO(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sion),形成...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脑梗死)后康复训练对海马结构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后康复训练使神经功能改善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线栓法造成成年大鼠永久性MCAO(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sion),形成脑梗死动物模型。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和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平衡木、转棒、滚笼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饲养于标准笼中。运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即 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观察、比较脑梗死后7天、14天、21天时两组大鼠海马结构中 nestin阳性细胞分布和数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脑梗死后两组大鼠梗死侧海马结构中nestin阳性细胞均较对侧显著增多,海马附近的侧脑室后角与CA1区之间及齿状回中阳性细胞密集,其中脑梗死后7天阳性细胞最多,以后逐渐减少。脑梗死后7天及14天康复训练组大鼠梗死侧海马结构中nestin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 0.01),脑梗死后21天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脑梗死)后海马结构中神经干细胞增殖水平上调,这可能是脑梗死后康复训练有助于缺损的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神经干细胞 脑梗死 成年 大鼠 海马结构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硬脊膜外腔注药治疗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曲松滨 孔晓光 +1 位作者 曲仁海 倪少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硬脊膜外腔注药 治疗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尊重并重视ICU患者的临终决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国强 侣静瑶 +4 位作者 石小霞 张丽平 吴志恒 周广远 柳德学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12期78-80,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与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临终决定(EOLDs)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生命即将终结的患者有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提供以延长患者生命为目的的生命支持治疗(LSTs),尊重患者的意愿就是尊重患者在医疗决定上的自主权。对重症监护室... 随着人类社会与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临终决定(EOLDs)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生命即将终结的患者有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提供以延长患者生命为目的的生命支持治疗(LSTs),尊重患者的意愿就是尊重患者在医疗决定上的自主权。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EOLDs研究较少,希望通过本文对EOLDs的历史渊源及概念、EOLDs的原则及分歧的处理方法等的介绍,结合我院目前EOLDs的现状及处理效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临终决定 分歧处理 辅助临终决定
下载PDF
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40例CT与临床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庆杰 王春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9,共3页
本文分析了40例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患者头部CT扫描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表明,有无肢体瘫痪与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有关。脑叶出血中枕叶无肢体瘫痪,额叶则易产生偏瘫,其次是顶叶、颞叶。并认为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一侧下肢的病理... 本文分析了40例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患者头部CT扫描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表明,有无肢体瘫痪与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有关。脑叶出血中枕叶无肢体瘫痪,额叶则易产生偏瘫,其次是顶叶、颞叶。并认为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一侧下肢的病理反射等,均提示有脑实质内出血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CT扫描 无肢体瘫痪
下载PDF
昏迷病人的监测与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德生 《辽宁医学杂志》 1995年第2期70-72,共3页
昏迷病人的监测与对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150001)王德生意识障碍可由神经系统及其以外的各种疾病所引起。其原因甚多,但均为大脑皮层和中脑-间脑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受累或上述两者同时受累的结果。昏迷是... 昏迷病人的监测与对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150001)王德生意识障碍可由神经系统及其以外的各种疾病所引起。其原因甚多,但均为大脑皮层和中脑-间脑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受累或上述两者同时受累的结果。昏迷是病人处于病情严重状态的表现,必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脑电图 诱发电位 诊断 血液生化检测
下载PDF
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韩辉 王德生 +2 位作者 段淑荣 路光臣 于秋月 《黑龙江医药》 CAS 1989年第6期16-18,共3页
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近十年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对多发性硬化症,脑梗塞早期等有肯定的诊断价值。本文就我院住院的198例患者锈发电位的检查结果做一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多发性硬化症 BAEP 脑梗 椎一基底动脉 亚临床病灶 临床诊断 一过性脑缺血 脑干卒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化痰消炎液3O例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春利 陈淑华 +3 位作者 刘延丽 张希荣 范求实 王翠兰 《黑龙江医学》 1997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疗效观察 消炎液 气管切开病人 下呼吸道感染 脑血管病 哈尔滨医科大学 气管切开术后 重症肌无力 气管套管 急性呼吸道梗阻
下载PDF
多基因遗传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定位
8
作者 戴亚美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CAS 1999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很多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遗传决定因素,这些疾病受多对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又称多基因遗传病。
关键词 多基因遗传 易感基因 遗传定位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蒙、汉族Alzheimer病患病率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呼日勒特木尔 张春雨 +6 位作者 赵世刚 牛广明 阿荣 王智光 江名芳 温世荣 王德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牧区蒙、汉族Alzheimer病(AD)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和现场问卷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中的27个社区、2个移民点≥55岁的全部人群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266... 目的研究内蒙古牧区蒙、汉族Alzheimer病(AD)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和现场问卷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中的27个社区、2个移民点≥55岁的全部人群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266人,其中蒙古族3259人、汉族5887人。AD粗患病率在调查人群中为4.79%(标准化患病率4.71%),蒙古族与汉族分别为4.63%(标准化患病率4.84%)和4.89%(标准化患病率4.60%),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汉族女性的AD患病率及患病风险(OR=1.859,OR=2.117)显著高于男性(均P<0.001)。AD患病率随着年龄明显增加,各年龄段的A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5~59岁年龄段蒙古族AD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结论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与汉族的AD患病率基本相同,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55~59岁年龄段蒙古族AD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蒙古族 汉族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3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脑电地形图动态观察
10
作者 葛茂振 陈士谟 +5 位作者 王德生 杨子超 侯小华 段淑荣 王文艺 马俊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0,共2页
用TM3500诊断系统检测3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CI)和40例对照的脑电活动地形图(BEAM)。结果示:病例组δ、θ频带平均功率谱(APS)均值在大脑半球各相应区明显高于对照组。以CI发生1~3天组最为显著(P<0.001),15~18天组中度增高(P<... 用TM3500诊断系统检测3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CI)和40例对照的脑电活动地形图(BEAM)。结果示:病例组δ、θ频带平均功率谱(APS)均值在大脑半球各相应区明显高于对照组。以CI发生1~3天组最为显著(P<0.001),15~18天组中度增高(P<0.01),23天~30天组为轻度增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栓塞 脑电图 BEAM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偏瘫的早期康复
11
作者 王丽萍 葛茂振 洪晓军 《中国康复》 1996年第3期131-131,共1页
运动障碍是目前脑血管病患者偏瘫后的重要问题。我们近年来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和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1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由CT或MRI及临床确诊。随机取样分为①A组56例,系3年前住院的患者,平均年龄66.5岁。... 运动障碍是目前脑血管病患者偏瘫后的重要问题。我们近年来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和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1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由CT或MRI及临床确诊。随机取样分为①A组56例,系3年前住院的患者,平均年龄66.5岁。缺血性脑血管病43例,脑出血13例。平均住院34.5d,并发病和既往史积分(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草案)平均12.75分;②B组56例,平均年龄69岁。缺血性脑血管病44例,脑出血12例。平均住院天数30.5d,并发病和既往史积分平均13.2分。2组均不包括死亡及严重的心、肺、肝和肾疾病,排除TIA及RIND。 1.2 方法 A组按常规药物治疗,B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还运用心理治疗、理疗和运动功能训练。病后7~10d内开始,从被动运动、翻身、坐起、站立到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偏瘫 康复
下载PDF
内听动脉血栓形成38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12
作者 张志俭 周波 +1 位作者 付安祥 葛茂振 《黑龙江医学》 CAS 1992年第5期24-25,共2页
从1985年至今七年来,我们共收治38例内听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于发病后两周内均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及检查结果本组38例,发病年龄为45岁至82岁,平均63岁。60岁以上者占71%,男20例、女18例。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前庭支 动脉硬化者 发病年龄 前庭功能 椎一基底动脉 外侧丘系核 耳蜗神经 病理反射 动脉缺血
下载PDF
100例脑囊虫病脑电图改变
13
作者 于静 隋秋林 江春辉 《黑龙江医学》 1994年第8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脑电图改变 闭眼试验 头皮电极 单极导联 轻度异常 过度换气 急性期 细胞缺血 异物反应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海马神经元淀粉样β蛋白及其蛋白前体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栾天竹 戚基萍 +1 位作者 王德生 陈艳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观察人脑缺血后淀粉样β蛋白140(Aβ140)与其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APP)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表达。方法收集43例因脑缺血而梗死的尸检标本,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时间)分为缺血2~6h、7~24h、25~48h、49~72h、73~96h、97~144h组... 目的观察人脑缺血后淀粉样β蛋白140(Aβ140)与其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APP)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表达。方法收集43例因脑缺血而梗死的尸检标本,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时间)分为缺血2~6h、7~24h、25~48h、49~72h、73~96h、97~144h组和145~168h组。选取因其他疾病死亡(非脑缺血)尸检标本2例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β140与βAPP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表达,在镜下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实验结果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2.88个±0.18个/高倍视野)相比,缺血2~6h组Aβ140表达增加(22.44个±2.79个/高倍视野),在73~96h达高峰(36.30个±2.67个/高倍视野),以后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缺血7~24h组βAPP阳性细胞数量(28.11个±2.03个/高倍视野)显著低于2~6h组(33.30个±0.42个/高倍视野),缺血24h后阳性细胞数量增多,73~96h组达高峰(32.32个±1.36个/高倍视野),96h以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25.90个±1.55个/高倍视野)。24h后βAPP的增加与Aβ140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人脑缺血后Aβ表达增加,并与βAPP协同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海马神经元 Aβ1-40 Β-APP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海马CA1区 白及 HE染色方法 脑缺血性损伤 尸检标本 细胞数量 24h 对照组 死亡时间 缺血时间 疾病死亡 损伤情况 神经细胞 染色检测 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乳酸检测对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丰宏林 石冬梅 +4 位作者 王德生 张艳 辛晓敏 冯磊光 刘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乳酸检测对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评价的意义。方法 将 4 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分为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0例 ) ,观察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差异 ,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NSE和乳酸水...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乳酸检测对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评价的意义。方法 将 4 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分为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0例 ) ,观察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差异 ,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NSE和乳酸水平差异。结果 入院时两组之间欧洲卒中评分、血清NSE和乳酸检测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1周、2周时欧洲卒中评分治疗组为6 2 1± 10 8分和 70 3± 10 7分 ,对照组为 5 2 8± 10 9分和 6 0 5± 10 9分 (P <0 0 5 ) ;治疗 3、7d时血清NSE治疗组为 19 5± 3 8μg/L和 11 9± 3 4 μg/L ,对照组为 2 3 6± 3 7μg/L和 18 8± 5 5 μg/L(P <0 0 5 ) ;治疗 3、7d时两组之间血清乳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NSE检测对评价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乳酸 检测 局部亚低温 脑保护作用 评价 脑出血
原文传递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丰宏林 石冬梅 +4 位作者 王德生 辛晓敏 冯磊光 张艳 刘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随机分为低温组 2 0例和常规组 2 0例。常规组给予脱水药抗高血压药等 ,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医用可控式半导体脑保护制冷仪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 ...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随机分为低温组 2 0例和常规组 2 0例。常规组给予脱水药抗高血压药等 ,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医用可控式半导体脑保护制冷仪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 48h。观察两组间脑水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差别。结果 入院时两组之间脑水肿量、欧洲卒中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1周、2周时脑水肿量低温组为 17 4ml± 6 2ml和 13 1ml± 5 8ml,对照组为 33 8ml± 16 0ml和2 2 4ml± 12 2ml,两组之间脑水肿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1周、2周时欧洲卒中评分低温组为 6 2 10± 10 84分和 70 3± 10 7分 ,对照组为 5 2 8± 10 9分和 6 0 5± 10 9分 ,两组欧洲卒中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亚低温结合常规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使用上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治疗 急性脑出血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及炎性因素探讨 被引量:20
17
作者 高晶 郭玉璞 +2 位作者 赵庆杰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分布以及炎性因素的作用。方法以33例患者尸检脑血管为研究对象,10%甲醛固定后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在Willlis环不同部位的分布,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管壁结构、CD68阳性的炎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 目的探讨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分布以及炎性因素的作用。方法以33例患者尸检脑血管为研究对象,10%甲醛固定后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在Willlis环不同部位的分布,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管壁结构、CD68阳性的炎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年龄高、高血压病程长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复合型斑块明显增多。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分布依次为基底动脉71%-72%、大脑中动脉67%-70%、椎动脉59%-69%、大脑后动脉40%-54%、大脑前动脉41%-43%。固定后人颅内动脉外径/内径的平均值为基底动脉0.400 cm/0.200 cm,大脑中动脉0.326 cm/0.195 cm,椎动脉0.356 cm/0.186 cm,大脑后动脉0.243 cm/0.140 cm,大脑前动脉0.226 cm/0.120 cm。动脉壁最厚处可为0.500 cm。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闭塞管腔,也可以向管壁外增生而管腔无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多数发生自内膜下,也可以始于肌层和外膜。CD68阳性的炎细胞多数分布在正常管壁与异常管壁交界的部位,也可分布在内膜下或斑块内。肿瘤坏死因子与炎细胞分布不同步:多数分布在整个粥样斑块中,也见于细胞结构正常的动脉内膜下。没有常规危险因素的年轻人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并有大量的炎性因子的表达。巨细胞病毒染色全部阴性。光镜内膜结构正常的管壁上可见血栓形成。结论人颅内动脉中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重。炎性因素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抗原 分化 髓单核细胞 抗原 CD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蒙、汉民族55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春雨 王德生 +4 位作者 张国华 贺娟 王智光 江名芳 呼日勒特木尔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牧区55岁以上蒙、汉族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在2008至2009年对内蒙古牧区55岁以上9 146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国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超重和肥胖.结果 内蒙古牧区蒙、... 目的 分析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牧区55岁以上蒙、汉族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在2008至2009年对内蒙古牧区55岁以上9 146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国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超重和肥胖.结果 内蒙古牧区蒙、汉族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2.43%(WHO标准为32.25%,下同)、19.09% (9.91%)和33.60% (29.85%)、15.19% (7.66%).蒙古族居民的肥胖患病水平高于汉族居民(x2=16.272,P<0.01).蒙、汉民族女性居民肥胖程度均高于男性居民(P<o.05),汉族女性人群的超重程度与男性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1,P=0.019),蒙、汉民族比较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72,P<0.01),蒙、汉族人群腰围,腰围/身高比值及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两族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结论 中国内蒙古牧区55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并且存在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蒙古族 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
原文传递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病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慧 朱丽影 +2 位作者 迟立君 刘畅 颜炳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1期4031-4035,共5页
目的:比较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HIV/AID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HIV/AIDS患者... 目的:比较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HIV/AID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HIV/AID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及绝对数量;采用共同培养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HCs(P<0.01),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下降,且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成反比;混合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无明显变化;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与病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CD4+CD25+FoxP3+调节性 T细胞 FOXP3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炎性因素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晶 郭玉璞 +2 位作者 赵庆杰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炎性因素在卒中后脑组织中的存在时间及分布特点。方法卒中尸检脑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炎细胞及炎性因子。结果小胶质细胞激活出现于梗死后10h,2d后逐渐分布于周边区。肿瘤坏死因子α主要由星形细胞表达。星形细胞在中心区消... 目的观察炎性因素在卒中后脑组织中的存在时间及分布特点。方法卒中尸检脑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炎细胞及炎性因子。结果小胶质细胞激活出现于梗死后10h,2d后逐渐分布于周边区。肿瘤坏死因子α主要由星形细胞表达。星形细胞在中心区消失,周边区增生。吞噬细胞于缺血1d始分布于梗死中心区。白细胞共同抗原仅在出血病灶周边表达。结论人脑梗死后10h起即有炎性因素变化,2d之内主要分布在中心区,2d后主要分布在周边区。直接破入或穿过内皮细胞的连接进入脑组织的血源性白细胞的共同抗原的表达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