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的哈尔滨市护士食物频率问卷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宏宇 李彦川 +3 位作者 陈杨 姜永帅 冯任南 李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对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编制的网络食物频率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方法在哈尔滨市主城区某医院随机抽取120名护士就最近4个月内膳食习惯进行的两次食物频率的问卷调查。比较前后两次护士食物摄入的营养素的相... 目的对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编制的网络食物频率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方法在哈尔滨市主城区某医院随机抽取120名护士就最近4个月内膳食习惯进行的两次食物频率的问卷调查。比较前后两次护士食物摄入的营养素的相关性,检验问卷的信度;并在第一次网络食物频率问卷调查之后连续记录三天的膳食日志,用三日膳食日志的平均结果与第一次网络食物频率问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结果 (1)效度研究中,12个项目的网络食物频率问卷与三日膳食日志的能量的结果为显著正相关(P<0.05),r为0.286~0.768,平均值为0.441;(2)信度研究中,除维生素C,前后两次网络食物频率问卷的能量和其余23种营养素均为显著正相关,r为0.276~0.867,平均值为0.647;(3)一致率分析中,营养素的效度研究一致率为48%,营养素的信度一致率为96%。结论应用网络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调查虽然存在一系列误差,但仍可作为研究人群营养摄入量与慢性病关系的有效工具,比较稳定地估计居民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进而评价居民的膳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频率问卷 膳食日志 信度和效度 营养与慢性病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分析
2
作者 张东阳 王树叶 +3 位作者 刘玥 杨昆鹏 于洪娟 王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PCNSL患者资料,根据细胞来源、BCL-2...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PCNSL患者资料,根据细胞来源、BCL-2表达、Ki-67指数,MAP+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治疗反应性将患者归纳至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组和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组、Ki-67≥75%组和Ki-67<75%组、BCL-2+组和BCL-2-组、对MAP+BTKi方案治疗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提取患者基线期MRI图像一阶参数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熵,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方差、峰度、偏度、变异系数等4个参数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数、标准差、熵这3个参数在Ki-67表达、BCL-2表达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数、熵这两个参数在细胞来源、治疗是否有反应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Ki-67指数,3个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831、0.913;对于BCL-2表达,平均数、标准差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和0.938。多参数联合分析时其鉴识效果较利用单个纹理分析定量参数更高。结论:平均值、标准差、熵等3个MRI参数有助于预测PCNSL患者Ki-67、BCL-2的表达,对于治疗具有一定评估作用,有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为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 图像参数 分子病理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苯中毒患者的血液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韩雪英 王树叶 +1 位作者 侯宇航 祁森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苯中毒的血液学变化,与已研究建立的苯中毒小鼠的模型进行对比,考证其应用价值。方法按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将苯中毒13例患者分为轻度、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组、骨髓增生... 目的探讨苯中毒的血液学变化,与已研究建立的苯中毒小鼠的模型进行对比,考证其应用价值。方法按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将苯中毒13例患者分为轻度、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组],进行分类并观察患者血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增殖受抑并出现中毒相关的细胞形态异常。再障组的骨髓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率降低显著。MDS表现为粒系、红系幼稚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明显受抑,粒细胞、红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异常和细胞核畸形。所有患者外周血,骨髓血红细胞微核均高于正常。结论苯中毒可致外周血出现三系减少,红细胞微核高于正常,并对血液学影响巨大,严重危害人类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骨髓检查 血液病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lncRNA DANCR、lncRNA SNHG7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邹安琪 王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53-258,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抗分化非编码RNA(lncRNA DANCR)、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lncRNA SNHG7)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后出院的120例AML患...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抗分化非编码RNA(lncRNA DANCR)、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lncRNA SNHG7)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后出院的120例AML患者记为AML组,另选取120例在本院体检的志愿者记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参与者年龄、性别、AML形态学分型等临床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lncRNA DANCR、lncRNA SNHG7表达量;t检验方法分析lncRNA DANCR、lncRNA SNHG7表达差异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根据二者表达水平均值将AML患者分为lncRNA DANCR高表达组(n=65)和lncRNA DANCR低表达组(n=55)及lncRNA SNHG7高表达组(n=74)和lncRNA SNHG7低表达组(n=46);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ML患者lncRNA DANCR、lncRNA SNHG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414,P<0.001);LncRNA DANCR、lncRNA SNHG7表达水平与危险度分层、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相关(P<0.05);高表达lncRNA DANCR、lncRNA SNHG7的AML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0.77%、31.08%,低表达lncRNA DANCR、lncRNA SNHG7的AML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91%、54.35%(P<0.05),低表达lncRNA DANCR、lncRNA SNHG7的AML患者生存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LncRNA DANCR、lncRNA SNHG7在AML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高,两者具有的正相关性,可作为AML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抗分化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选择性多部位骨穿法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
5
作者 韩雪英 王巍 +3 位作者 王树叶 周晋 原琳 赵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评价并讨论选择性多部位骨穿法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5例疑难少见病患者采用选择性多部位骨穿法进行骨穿,评价骨穿次数与骨穿部位检出例数。结果在骨髓转移癌诊断中,二次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一次骨穿(χ2=16.335,P<... 目的评价并讨论选择性多部位骨穿法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5例疑难少见病患者采用选择性多部位骨穿法进行骨穿,评价骨穿次数与骨穿部位检出例数。结果在骨髓转移癌诊断中,二次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一次骨穿(χ2=16.335,P<0.001),骨痛部位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χ2值分别为18.194,13.461,P<0.001);在恶性组织细胞病诊断中,三次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前两次骨穿(χ2=21.302,P<0.001),胸骨部位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χ2值分别为12.6291,1.224,P<0.001);在MM诊断中,二次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一次骨穿(χ2=16.335,P=0.003),骨痛部位骨穿检出例数显著高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χ2值分别为28.289,25.395,P<0.001)。结论多次骨穿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一次骨穿。骨髓转移癌骨痛部位取材阳性率高于胸骨、髂骨,恶性组织细胞白血病胸骨取材阳性率明显高于髂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病 血液病诊断 骨穿法 组织细胞白血病 骨髓转移癌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阳性率
下载PDF
NK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雯欣 黄娟娟 +1 位作者 王振坤 曹峰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286-1288,共3页
自然杀伤细胞(N K细胞)是存在于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1]。N K细胞也是造血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起源于 CD34+造血祖细胞(HPCs)[2]。目前NK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特别是血... 自然杀伤细胞(N K细胞)是存在于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1]。N K细胞也是造血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起源于 CD34+造血祖细胞(HPCs)[2]。目前NK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 M )等治疗。本文主要综述NK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KIR/HLA配体错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桑秀莉 史策 周晋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并赋予其靶向性、杀伤性及持久性的治疗方法。1989年首次提出CAR-T,现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且多研...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并赋予其靶向性、杀伤性及持久性的治疗方法。1989年首次提出CAR-T,现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且多研究中心对CD19-CAR-T细胞治疗技术进行了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活性。CAR-T疗法是目前有望治愈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细胞治疗 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
下载PDF
B19感染与相关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倪晓蕊 吕成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213-4216,共4页
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与临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与血液病的相关性尤为显著。对B19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为... 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与临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与血液病的相关性尤为显著。对B19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毒B19 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饮食与排便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高飞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护理 白血病 饮食 排便
下载PDF
不同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刘述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84-4289,共6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细胞遗传学改变被认为是AML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FLT3、NPM1、RUNX1及WT1基因突变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分层评价指标。其中FLT3-ITD突变可导致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细胞遗传学改变被认为是AML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FLT3、NPM1、RUNX1及WT1基因突变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分层评价指标。其中FLT3-ITD突变可导致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是独立预后不良因素。NPM1突变预示着更好的预后,可考虑选择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联合治疗、抗CD33单抗、放线菌素等治疗。RUNX1基因突变是近年来在髓系肿瘤中发现的热点突变,在初发核型正常AML中频发,与短的总体生存时间及不成熟的细胞形态有关,被认为是维持AML生存所必需的肿瘤抑制因子。WT1基因为调节造血和凋亡的肿瘤抑制基因,表达高低可能与临床缓解和复发有关,可作为潜在的预后因素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复发时用定量PCR方法检测NPM1突变较WT1更具优势。本文就以上分子标志作一综述。旨在寻找潜在的基因靶点,为开发精准治疗AML的新型基因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 核磷蛋白基因 Runt相关转录因子基因 Wilms肿瘤1基因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情况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超君 苏雁华 +1 位作者 高玉娟 孙嘉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9-1774,共6页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 binding factor-acute myeloid leukemia, CBF-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预后相比正常及其他异常核型白血病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易复发。研究发现此类白血病存在附加细胞遗传学异常对预后有提示作...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 binding factor-acute myeloid leukemia, CBF-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预后相比正常及其他异常核型白血病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易复发。研究发现此类白血病存在附加细胞遗传学异常对预后有提示作用,且CBF-AML患者常伴有一个甚至多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其中酪氨酸激酶传导通路、表观遗传修饰基因和肿瘤抑制相关基因的突变发生率较高。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发现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及分层对CBF-AML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针对这些基因的靶向治疗或与化疗联合治疗可改善CBF-AM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小涵 高科科 +1 位作者 隋美娟 张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3,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独特亚型,以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多、危及生命的出血和t(15;17)染色体易位为特征,曾被认为是最凶险的白血病。亚砷酸(applica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独特亚型,以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多、危及生命的出血和t(15;17)染色体易位为特征,曾被认为是最凶险的白血病。亚砷酸(application of arsenite acid,ATO)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大量患者长期生存。本文综述相关研究发现:ATO在肝脏中由无机砷(iSA)转化为甲基化砷,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促进早幼粒细胞分化、凋亡。在任何年龄阶段,无论白细胞是否>10×10^(9)/L,ATO联合其他药物治疗APL,都可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累积复发率(CIR),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单药ATO可高效安全治疗APL。对于复发APL,一部分相关研究支持继续ATO+维甲酸(ATO+retinoic acid,ATRA)或ATO+ATRA+化疗的治疗,一部分研究支持移植前给予ATO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和长期生存,观点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ATO常见的毒副作用主要为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心脏毒性及肝毒性,明显比化疗药物造成的毒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生存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弹性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修若琳 隋美娟 +1 位作者 张卓 刘述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118-3122,共5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为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中富含嗜天青颗粒,其内含大量的弹性蛋白酶(NE)和组织蛋白酶G(CatG),两者在APL的外周血及骨髓血中高表达,对NE及CatG的研究发现了其与APL的发...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为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中富含嗜天青颗粒,其内含大量的弹性蛋白酶(NE)和组织蛋白酶G(CatG),两者在APL的外周血及骨髓血中高表达,对NE及CatG的研究发现了其与APL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现从NE与APL的发生及CatG与APL的关系两方面对增多的嗜天青颗粒中NE和CatG在AP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弹性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G
下载PDF
氯化汞对K_(562)和HEL细胞株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鹏 李明勋 +7 位作者 刘彭 孙淑娟 胡龙虎 王树叶 杨惠芬 李晓霞 肖或君 耿洁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为探讨中药水银(Hg)和轻粉(HgCl)的抗肿瘤作用,以三氧化二砷(AS2O3)及阿糖胞苷(Ara-c)为对照,应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MTT法和药物反应曲线等方法观察3种药物对K562和HEL细胞株的作用。结果表明,HgCl2和As2O3均能诱导... 为探讨中药水银(Hg)和轻粉(HgCl)的抗肿瘤作用,以三氧化二砷(AS2O3)及阿糖胞苷(Ara-c)为对照,应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MTT法和药物反应曲线等方法观察3种药物对K562和HEL细胞株的作用。结果表明,HgCl2和As2O3均能诱导562细胞凋亡,而Ara-c无此作用.HgCl2可使K(562)的G0/G1增高,提示激活P53基因可能是氯化汞诱导凋亡机制之一;HgCl2和AS2O3均可显著抑制K(562)增殖;Ara-c抑制HEL增殖作用明显强于HgCl2和As2O3三者对HEL均无诱导凋亡作用,但对K(562)和HEL均有不同程度杀伤和致死作用。HgCl2和As2O3作用相似,其主要机制可能是与Hg(2+)和AS(3+)与巯基(-SH)有极高亲和力,继而与含巯基的活性基结合、降低诸多酶的活性、损害细胞膜有关。HgCl2具有抗肿瘤作用,是一种新的诱导细胞凋亡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汞 三氧化二砷 阿糖胞苷 K_562 HEL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文君 郭艳秋 +1 位作者 高玉娟 苏雁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内科较常见的恶性疾病,其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殖和积累为特征,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导致终末器官的损害。其中约80%的患者合并有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内科较常见的恶性疾病,其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殖和积累为特征,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导致终末器官的损害。其中约80%的患者合并有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受抑、破骨细胞激活为其主要发病原因,而多种细胞因子及通路影响了这一机制的发生。本文就MBD发生、发展的最新因素及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负调控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树叶 王巍 +1 位作者 曹峰林 杨喜晶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2,445,共3页
目的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血浆中造血负性调控因子IFN-γ、TNF-α和TGF-β1的表达;研究IFN-γ、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与PNH和A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8例成人PNH与20例AA患者... 目的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血浆中造血负性调控因子IFN-γ、TNF-α和TGF-β1的表达;研究IFN-γ、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与PNH和AA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8例成人PNH与20例AA患者外周血血浆中IFN-γ、TNF-α和TGF-β1的表达,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AA组的IFN-γ和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NH组的IFN-γ、TNF-α和TGF-β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NH组的TNF-α高于AA组,P<0.05;PNH组IFN-γ和TGF-β1均显著高于AA组,P<0.01。结论IFN-γ、TNF-α和TGF-β1作为造血负性调控因子在PNH与AA患者体内对造血细胞起抑制作用,反映造血调控因子分泌紊乱可能在PNH与AA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负性调控因子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的瘤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树叶 祁森 +2 位作者 郑丹 侯宇航 王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及淋巴瘤组织与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是否一致,是否直接破坏骨髓及淋巴组织而导致淋巴瘤。方法将血清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分3组:①骨髓及新鲜淋巴结活检标本17例;②淋巴结蜡块标本9例;③10例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骨髓及淋巴瘤组织与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是否一致,是否直接破坏骨髓及淋巴组织而导致淋巴瘤。方法将血清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分3组:①骨髓及新鲜淋巴结活检标本17例;②淋巴结蜡块标本9例;③1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每例淋巴结及骨髓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感染后对骨髓细胞的影响。结果①1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标本免疫组化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6例乙肝病毒感染不明显;②2例HBV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新鲜淋巴结标本免疫组化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15例感染不明显;③9例HBV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蜡块标本免疫组化均未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④1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标本未见乙肝病毒感染。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在HBsAg阳性和(或)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中感染明显;在HBsAg阳性和(或)HBcAb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中无明显感染;尤其是蜡块组织未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瘤 淋巴瘤新鲜及蜡块组织
下载PDF
345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祁森 杨昆鹏 +2 位作者 付玥玥 韩雪英 刘亚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和活检同步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及发病情况。方法对345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按年龄分组,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对比分析各组病例发病情况的不同。...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和活检同步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及发病情况。方法对345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按年龄分组,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对比分析各组病例发病情况的不同。结果青壮年组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前三位疾病分别为再生障碍性贫血67例(36.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16.1%),急性白血病14例(7.5%);老年组最常见的前三位疾病分别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13.8%),巨幼细胞性贫血17例(10.6%),急性白血病16例(10.1%)。非造血系统疾病主要是肿瘤、肝炎、结核及各种其他感染、结缔组织病等。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青壮年组比老年组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老年组比青壮年组明显增多。造血系统疾病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最多见,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对患者血象的影响。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两者结合更能反映骨髓细胞造血情况、及早确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检查 病因分析
下载PDF
TNF-α对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艳红 周晋 +1 位作者 贾智艳 张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研究TNF-α对人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探讨炎性细胞因子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TNF-α刺激培养后,采用RT-PCR方法分析其与未用TNF-α刺激培养的PBMCs在GRα和GRβmRNA表达方面的... 目的:研究TNF-α对人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探讨炎性细胞因子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TNF-α刺激培养后,采用RT-PCR方法分析其与未用TNF-α刺激培养的PBMCs在GRα和GRβmRNA表达方面的变化.结果:经TNF-α刺激培养24 h的PBMCs,与未加TNF-α刺激培养的PBMCs相比,GRα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GRα/GAPDHmRNA分别为1.16±0.73,1.20±0.51,但GRβ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GRβ/GAPDH mRNA分别为1.62±0.59,0.81±0.66.结论:TNF-α可以增加GRβ的表达,这可能是炎性细胞因子诱发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下载PDF
输血对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短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婉婷 刘志宇 +3 位作者 张茗文 王连杰 赵秀峰 王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评估在输血前及输血后短时间(3天)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变化,以证明输血是否能够干扰这些营养素的血清浓度。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30例慢性贫血患者输注2 U红细胞悬液前、输注后第1天和第... 目的评估在输血前及输血后短时间(3天)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变化,以证明输血是否能够干扰这些营养素的血清浓度。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30例慢性贫血患者输注2 U红细胞悬液前、输注后第1天和第3天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变化。结果在输注红细胞后3天内血红蛋白水平较输注前增高(P<0.001),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输血对输血后3天内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甚微,故输血后1~3天内采血对于诊断营养缺乏性贫血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铁蛋白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