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后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 mRNA的表达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雪
徐锦堂
+1 位作者
崔浩
胡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利用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局部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黏附分子在角膜烧伤中的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角膜烧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模型。提取大鼠烧伤后3d和2周角...
目的利用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局部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黏附分子在角膜烧伤中的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角膜烧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模型。提取大鼠烧伤后3d和2周角膜RNA,反转录扩增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根据DNA条带的光密度值确定DNA含量。观察烧伤后3d和2周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角膜烧伤后3d,与正常对照组(1.658±0.722)相比,3个烧伤组ICAM-1mR-NA表达量增加(5.699±0.934、3.182±0.830、3.403±0.91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周时,3个烧伤组ICAM-1mRNA较3d时明显减少,其中碱烧伤组伤后3d和2周ICAM-1mRNA的表达量均较酸和热烧伤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同正常对照组(2.172±0.368)相比,烧伤后2周时,碱烧伤组VCAM-1mRNA表达量(8.591±1.021)增多,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酸和热烧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正常对照组(1.402±0.439)相比,伤后3d时3个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2周时碱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5.587±0.753)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酸和热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时角膜各烧伤组E-selectin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周时各烧伤组E-selectin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个烧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烧伤的急性期,ICAM-1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表达增加。CD44及其配体在角膜烧伤特别是角膜碱烧伤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最初黏附过程的黏附分子,E-selectin在角膜烧伤的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酸烧伤
热烧伤
ICAM-1
VCAM-1
CD44
E-SELECTI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I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胡琦
王建文
+5 位作者
崔美芝
王珂萌
周文艳
徐洋涛
罗杰
俞佳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以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以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兔CNV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观察兔CNV的生长情况,并记录CNV的生长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兔角膜HIF、iNOS以及VEG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6 d、12 d、15 d、21 d、28 d CNV的面积分别为:(53.86±20.60)mm2、(87.21±25.80)mm2、(128.31±40.10)mm2、(114.42±29.40)mm2、(78.15±35.13)mm2。各实验组CNV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HIF-1α、iNOS及VEGF蛋白的表达:VEGF表达集中在角膜上皮下基质,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胞浆内,呈深黄色。在7 d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蛋白的表达与CNV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可能与HIF-1α有关。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CNV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成酶
新生血管
三氧化二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后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 mRNA的表达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雪
徐锦堂
崔浩
胡琦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学中心
暨南
大学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1521163)~~
文摘
目的利用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局部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黏附分子在角膜烧伤中的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角膜烧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模型。提取大鼠烧伤后3d和2周角膜RNA,反转录扩增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根据DNA条带的光密度值确定DNA含量。观察烧伤后3d和2周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角膜烧伤后3d,与正常对照组(1.658±0.722)相比,3个烧伤组ICAM-1mR-NA表达量增加(5.699±0.934、3.182±0.830、3.403±0.91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周时,3个烧伤组ICAM-1mRNA较3d时明显减少,其中碱烧伤组伤后3d和2周ICAM-1mRNA的表达量均较酸和热烧伤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同正常对照组(2.172±0.368)相比,烧伤后2周时,碱烧伤组VCAM-1mRNA表达量(8.591±1.021)增多,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酸和热烧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正常对照组(1.402±0.439)相比,伤后3d时3个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2周时碱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5.587±0.753)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酸和热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时角膜各烧伤组E-selectin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周时各烧伤组E-selectin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个烧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烧伤的急性期,ICAM-1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表达增加。CD44及其配体在角膜烧伤特别是角膜碱烧伤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最初黏附过程的黏附分子,E-selectin在角膜烧伤的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酸烧伤
热烧伤
ICAM-1
VCAM-1
CD44
E-SELECTIN
Keywords
cornea
alkali burn
acid burn
thermal burn
ICAM-1
VCAM-1
CD44
E-selectin
分类号
R777.2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I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胡琦
王建文
崔美芝
王珂萌
周文艳
徐洋涛
罗杰
俞佳伟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学中心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2-614,共3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1521159)~~
文摘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以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兔CNV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观察兔CNV的生长情况,并记录CNV的生长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兔角膜HIF、iNOS以及VEG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6 d、12 d、15 d、21 d、28 d CNV的面积分别为:(53.86±20.60)mm2、(87.21±25.80)mm2、(128.31±40.10)mm2、(114.42±29.40)mm2、(78.15±35.13)mm2。各实验组CNV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HIF-1α、iNOS及VEGF蛋白的表达:VEGF表达集中在角膜上皮下基质,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胞浆内,呈深黄色。在7 d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蛋白的表达与CNV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可能与HIF-1α有关。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CNV的形成。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成酶
新生血管
三氧化二砷
Keywords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nitric oxide synthase
neovascularization
arsenic trioxide
分类号
R779.1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后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 mRNA的表达
李雪
徐锦堂
崔浩
胡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HI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胡琦
王建文
崔美芝
王珂萌
周文艳
徐洋涛
罗杰
俞佳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