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1
作者 张肇惠 刘海明 +1 位作者 滕坤 王阿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通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为探讨MRI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胰腺癌,25例慢性胰腺炎进行MRI检查,对MRI征象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MR... 目的通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为探讨MRI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胰腺癌,25例慢性胰腺炎进行MRI检查,对MRI征象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MRCP,动态增强前后的脂肪抑制T1WI。结果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征象是:①病变区胰腺局限或弥漫肿大与信号异常;②有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性狭窄截断与胰周大血管包埋、管径增粗、癌栓、腹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③胰腺囊肿的发生频率、部位,与胰腺轮廓的关系;④有无扩张胰管,扩张胰管的形态与贯穿病变区的情况,有无沿胰管走向分布的钙化(结合CT)。结论由于MRI无辐射及新的实用技术(MRCP,动态增强扫描及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等)的应用,使MRI成为胰腺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磁共振胰胆管水呈像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MRI Mn-DPDP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卜丽红 王景林 张暹东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 初步评价MRIMn DPDP增强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例临床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怀疑小肝癌 (SHCC)的病人行常规肝脏平扫和Mn DPDP增强扫描。分析增强前后所有图像的检测病灶数目及病变影像学表现 ,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或临床随... 目的 初步评价MRIMn DPDP增强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例临床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怀疑小肝癌 (SHCC)的病人行常规肝脏平扫和Mn DPDP增强扫描。分析增强前后所有图像的检测病灶数目及病变影像学表现 ,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或临床随访综合诊断结果相对照 ,比较平扫与Mn DPDP增强扫描对疑似SHCC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正确率。结果 增强前 15例患者发现病灶 2 2个 ,诊断正确 14个 ;增强后 15例患者发现病灶 2 9个 ,诊断正确 2 7个。病理或临床随访综合诊断结果证实病灶数为 30个。病变检出率 :MRI平扫 73.3% (2 2 30 ) ,Mn DP DP增强 96 .7% (2 9 30 )。对疑似SHCC病变诊断正确率 :MRI平扫 6 3.6 % (14 2 2 ) ,Mn DPDP增强 93.1% (2 7 2 9)。Mn DPDP增强扫描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均高于平扫 ,均有统计学差异 (P1=0 .0 12 85 ,P2 =0 .0 1134,0 .0 1<P<0 .0 5 )。结论 对怀疑小肝癌的病例进行MRIMn DPDP增强扫描有利于病变的检出和定性 ,并可初步对SHCC进行术前分级判断 ,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病变手术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MN-DPDP 增强扫描 诊断 小肝癌
下载PDF
三段移床三维增强MRA技术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刁群超 程义鹏 许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S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下肢血管疾病行3D CES MRA检查的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78例,动脉栓塞24例,动脉瘤4例,血管瘤6例。经静脉注入GD-DTPA,三...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S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下肢血管疾病行3D CES MRA检查的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78例,动脉栓塞24例,动脉瘤4例,血管瘤6例。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根据其下肢血管显示情况分优、良和差3个评价等级。结果后处理后下肢动脉显示优者104例,良者6例,差者2例,具有非常高的显像成功率。发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102例,动脉瘤4例,血管瘤6例。以手术结果和DSA做比较,3D CES MRA对于显示血管病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97.32%。结论三维增强MRA对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在血管侧支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下肢血管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英哲 刘鹏飞 王阿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 通过应用弥散张量成像中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率(MD)两个参数对脑神经胶质瘤良恶性进行分级。方法 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MR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b值,b=0s/mm^2及b=800s/mm^2)。在FA图和MI... 目的 通过应用弥散张量成像中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率(MD)两个参数对脑神经胶质瘤良恶性进行分级。方法 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MR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b值,b=0s/mm^2及b=800s/mm^2)。在FA图和MI)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与对侧正常组织感兴趣区的数值,并在各级别胶质瘤之间和胶质瘤与对侧正常组织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Ⅰ~Ⅱ级胶质瘤实质的MD值(1.561±0.363)×10^-3mm^2/s,明显高于Ⅲ级MD值(1.148±0.215)×10^-3mm^2/s(P〈0.01)和Ⅳ级MD值(1.172±0.263)×10^-3mm^2/s(P〈0.01),但Ⅲ、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级胶质瘤实质的FA值(0.157±0.016)(P〈0.01)明显低于Ⅲ级FA值(0.233±0.031)(P〈0.01)和Ⅳ级FA值(0.237±0.033)(P〈0.01)。但Ⅲ、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侧MD值和FA值与对侧正常组织感兴趣区MD值与FA值间有显著性差异。FA图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的关系。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MD和FA两个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