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来藏 王超 +2 位作者 肖玉强 张伟光 王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重建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脑缺血患者采用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进行三个月到五年的随访。结果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39例,贴敷术(... 目的探讨不同脑血管重建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脑缺血患者采用脑血管重建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进行三个月到五年的随访。结果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39例,贴敷术(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贴敷)52例。术后75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搭桥术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贴敷术的73.1%(38/52,P<0.05)。结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搭桥术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重建术 搭桥术 贴敷术
下载PDF
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大鹏 慕璐岩 +6 位作者 刘东健 王策 董白晶 王雪峰 汤加滨 胡炜 刘晓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56例脑胶质瘤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 目的探讨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56例脑胶质瘤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及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5%、100%。正常脑组织分别与Ⅰ~Ⅱ级组、Ⅲ~Ⅳ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Stathmin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正常脑组织分别与Ⅰ~Ⅱ级组、Ⅲ~Ⅳ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tathmin在脑胶质瘤中过表达,Stathmin可能为脑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STATHMIN 免疫组化法 WESTERN BLOT
下载PDF
脑胶质瘤神经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祖岩 董白晶 +3 位作者 赵天书 康现鑫 李庆腊 刘晓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1191-1193,1196,共4页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5年生存率很低,其中高级别胶质瘤具有极强的侵袭能力,目前尚缺乏很有效的根治方法。手术切除肿瘤的难...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5年生存率很低,其中高级别胶质瘤具有极强的侵袭能力,目前尚缺乏很有效的根治方法。手术切除肿瘤的难度很大,术后极易复发,预后比较差,对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危害极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相关生物技术的应用,从基因水平揭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寻求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成为人类研究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Reynolds和Richards等先后从成年小鼠的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够不断增殖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的概念。NSC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且有迁移功能以及与正常脑组织良好融合的特性,这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胶质瘤 治疗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致面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田鹏 吴政海 +1 位作者 李忠华 刘晓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3期43-44,47,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并分析导致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2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并分析导致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2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实况录像回放,全部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游离责任血管,并以Teflon棉球隔离。结果192例患者中,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73例,大部分缓解11例,延迟治愈5例,不缓解0例,面神经损伤3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三叉神经痛复发2例,永久性面神经损伤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可靠,术中避免导致面神经损伤的不当操作,可以完全或极大程度降低面神经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损伤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5
作者 李忠华 王勇 +3 位作者 李劲松 徐瑞春 吴政海 刘晓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显示动脉瘤... 目的 探讨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显示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囊状,根据3D-DSA显示动脉瘤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及动脉瘤顶的指向,7例选择翼点入路,2例选择右侧颞下入路.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夹闭,随访6个月.3例术前合并脑积水的患者中,2例缓解,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中,1例痊愈,2例好转.9例患者中,3例行3D-DSA,6例行CTA复查,未见动脉瘤残留.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7例,4分2例.结论 根据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及瘤顶的指向,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手术夹闭是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夹闭 基底动脉分叉 动脉瘤
原文传递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辉 王曙辰 +2 位作者 李庆腊 宋玉文 刘晓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8期1595-1597,1491,共4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由130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组成,它们和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家族一起调控蛋白质中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以及去磷酸化的动态平衡,它们的活性直接决定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的高低。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一员...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由130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组成,它们和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家族一起调控蛋白质中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以及去磷酸化的动态平衡,它们的活性直接决定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的高低。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的一员,在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均有广泛的表达,参与多个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粘附及凋亡等。SHP-2的表达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但是相关综述较少,同时未见文献报道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因此本文简要介绍SHP-2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并阐述了SHP-2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磷酸化 去磷酸化 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