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Ⅱ型受体、Smad4与Smad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涛 邹小明 +1 位作者 宋茂力 李明琦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13-515,51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型受体(TβR-Ⅱ)、Smad4与Smad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对10例正常胃黏膜、10例早期胃癌与4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的TβR-Ⅱ、Smad4与Smad...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型受体(TβR-Ⅱ)、Smad4与Smad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对10例正常胃黏膜、10例早期胃癌与4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的TβR-Ⅱ、Smad4与Smad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βR-Ⅱ与Smad4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且胃癌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Smad7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早期胃癌(P<0.05)。TβR-Ⅱ、Smad4及Smad7蛋白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TβR-Ⅱ、Smad4与Smad7蛋白三者表达的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可能成为研究胃癌分化与转移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βR-Ⅱ SMAD4蛋白 SMAD7蛋白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仲雷 张建国 +4 位作者 郭宝良 杨学伟 闫朝岐 李刚 曲兆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Nested-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SBEM-mRNA的表达,对其术后切除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的表达...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Nested-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SBEM-mRNA的表达,对其术后切除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27例,在相应外周血中SBEM-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6/27),在c-erbB2阴性表达组,SBEM-mR-NA阳性率为24.2%(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高表达与外周血微转移显著相关,c-erbB2在判断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SBEM-mRNA 乳腺癌 微转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时血浆内毒素含量及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石铁锋 杨维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500-500,共1页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对血浆内毒素含量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结扎并切断胆总管,7d后全部处死.标记细菌采用Wells介绍的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直接标记大肠杆菌Q55B5,并制成最终浓度5×1...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对血浆内毒素含量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结扎并切断胆总管,7d后全部处死.标记细菌采用Wells介绍的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直接标记大肠杆菌Q55B5,并制成最终浓度5×10~6cfu/L备用.术前24hWistar大鼠禁食及术前12h胃肠道管饲荧光标记大肠杆菌(0.7mL/100g)观察指标:①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测定.②血浆内毒素测定、采用鲎试剂微量基质染色法③标记菌的检出、取肠系膜淋巴节(MIN)、肝、脾制成10%组织匀浆涂玻片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菌数量,并计算标记菌移位率.④肠粘膜病理变化: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血清TB、DB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血浆内毒素含量(116.4nmol/L±13.5nmol/L)与对照组(19.6nmol/L±4.9nmol/L)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内的肠粘膜发生明显损伤.实验组67%鼠发生了细菌移位.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可引起肠菌移位、肠粘膜损伤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升高.本实验证实了梗阻性黄疸时,体循环中细菌不仅可来自胆道本身,也可来自肠道,同时认为肠粘膜屏障损伤,肝Kupffer细胞功能抑制或衰竭,以及胆道梗阻后胆汁不能进入肠道,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内霉素/血液 细菌移位 肠/微生物学
下载PDF
乳腺癌生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仲雷 张建国 郭宝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652-654,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研究的进展,乳腺癌治疗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除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外,包括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研究的进展,乳腺癌治疗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除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外,包括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被称为乳腺癌治疗的"第四种模式"。伴随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乳腺癌生物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乳腺癌的生物治疗进展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静脉化疗使用安全留置针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志丽 薛秀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1A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静脉化疗 安全留置针 护理
下载PDF
异种动物移植中超急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王海燕 李涛 +3 位作者 郭守利 聂刚 王海霞 林彦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 用豚鼠对大鼠的异种肠管移植 ,来探索建立异种肠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用豚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 ,以豚鼠的远端空肠作为移植物 ,把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吻合 ,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吻合 ,移植肠管两端分别... 目的 用豚鼠对大鼠的异种肠管移植 ,来探索建立异种肠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用豚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 ,以豚鼠的远端空肠作为移植物 ,把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吻合 ,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吻合 ,移植肠管两端分别与大鼠肠管吻合 ,重建消化道连续性。结果 移植物存活时间为 5min到 4 0min ,超急排斥反应由病理学方法确认。结论 豚鼠到大鼠的小肠移植是肠管异种移植超急排斥反应的一个有效模型 ,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异种移植超急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并对今后将此技术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动物 移植 超急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豚鼠 大鼠
下载PDF
单侧迷走神经支配下胃动力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吴发福 陈晓冰 +2 位作者 周钢 林秉铨 孙兆玉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讨家兔单侧迷走神经对胃动力指数的支配影响。方法 选用12只健康成年家兔,全麻下将测压导管插置于胃窦内,分别以电刺激兴奋双侧迷走神经干、左侧和右侧迷走神经干,测量三种不同状态下胃蠕动频率及蠕动波压力,并进行相互间比较。... 目的 探讨家兔单侧迷走神经对胃动力指数的支配影响。方法 选用12只健康成年家兔,全麻下将测压导管插置于胃窦内,分别以电刺激兴奋双侧迷走神经干、左侧和右侧迷走神经干,测量三种不同状态下胃蠕动频率及蠕动波压力,并进行相互间比较。结果 单独左、右迷走干兴奋时胃动力指数分别占双侧迷走干兴奋时胃动力指数的69%(0.69±0.22)和22%(0.22±0.20),左迷走干兴奋时胃蠕动功能高于右迷走干兴奋时的胃蠕动功能,并高于基本胃蠕动功能标准。结论 左迷走干是影响胃动力的优势干,食管癌切除术中只要保留左迷走神经干,即可望获得满意的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迷走神经 胃动力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PTEN的缺失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季 田素礼 +1 位作者 李巍 李福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2771-2775,共5页
目的:研究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5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3例腺瘤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主要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 目的:研究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5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3例腺瘤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主要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56.92% vs 86.15%,P<0.01).中、高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未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75.76% vs 37.50%, P<0.01).Dukes A、B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Dukes C、D期阳性表达率(73.33%vs 42.86%, P<0.05).此外,PTE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同期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旁组织 PIEN基因 转移
下载PDF
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9
作者 仲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624-1624,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下载PDF
肠外瘘的外科诊治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小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8期505-507,共3页
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s,ECF)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损破,肠液外溢至腹腔、腹壁,导致与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常继发于手术、损伤、炎性肠病、感染等,少数属于先天性畸形。随着对ECF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治疗... 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s,ECF)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损破,肠液外溢至腹腔、腹壁,导致与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常继发于手术、损伤、炎性肠病、感染等,少数属于先天性畸形。随着对ECF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观念的改变,其疗效得到明显改善,死亡率由70年代前的40%~60%下降到现在的10%~30%。现就近年来ECF的外科诊治现状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诊治 肠外瘘 先天性畸形 肠液外溢 炎性肠病 病理生理 ECF 治疗观
原文传递
48例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云峰 瞿敏 +2 位作者 任重 涂志远 杨维良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48例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36例(75.0%),误诊12例(25.0%)。行手术治疗40例(83...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48例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36例(75.0%),误诊12例(25.0%)。行手术治疗40例(83.3%),非手术治疗8例(16.7%)。治愈46例(95.8%),围手术期死亡2例(4.2%)。本组获随访患者36例(75.0%),随访最长时间15年,最短时间6个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7.5%(3/40)复发,非手术治疗50.0%复发(4/8);病死率22.2%(8/36)。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部X线及CT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及扭转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乙状 扭转 诊断 治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