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力德 刘宏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390-1393,共4页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指无三尖瓣结构器质性变化的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左心系统瓣膜病)所致的左房压增高,逆向传导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室腔变形、三尖瓣环扩大、瓣下结构移位,...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指无三尖瓣结构器质性变化的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左心系统瓣膜病)所致的左房压增高,逆向传导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室腔变形、三尖瓣环扩大、瓣下结构移位,造成继发性三尖瓣反流[1]。许多国外研究者报道二尖瓣病变的患者中多存在着中、重度的三尖瓣返流[2],实施二尖瓣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伴有中、重度三尖瓣返流者高达30%[3],二尖瓣病变是造成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4]。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日渐引起心外科医生的重视。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同期处理左心瓣膜及三尖瓣病变,术后患者的三尖瓣反流复发及恶化会大大降低,远期生存率得到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治疗 二尖瓣病变 三尖瓣反流 术后患者 瓣下结构 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返流
下载PDF
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睿 刘宏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90-395,共6页
心力衰竭是一个拥有3 800万患者的全球化难题,而且这个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入院患者中最常见疾病,并多发于高收入国家。每年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高达100万。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最主要方式... 心力衰竭是一个拥有3 800万患者的全球化难题,而且这个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入院患者中最常见疾病,并多发于高收入国家。每年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高达100万。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最主要方式,但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探求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非药物治疗 机械循环辅助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再生医学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主动脉壁内血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冬云 孙博 +2 位作者 郭爱林 刘宏宇 刘宗泓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我院连续2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8.83±10.42)岁,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复查时间为3~4周),观察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主动脉...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我院连续2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8.83±10.42)岁,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复查时间为3~4周),观察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进展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在复查时,出现A型主动脉夹层2例,B型主动脉夹层3例(均为腹部局限性夹层);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复查时2例进展为主动脉夹层,2例血肿及溃疡加重。结论主动脉壁内血肿整体呈吸收趋势,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事件的发生率与患者合并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壁内血肿 糖尿病 夹层
原文传递
生物瓣膜过早衰败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鑫禹 刘宏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瓣置换术后无需终身抗凝,出血事件和血栓栓塞率较低。但生物瓣膜寿命有限可能发生瓣膜撕裂、瓣叶钙化、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一些行生物瓣膜置换的患者更是过早的出现了这... 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瓣置换术后无需终身抗凝,出血事件和血栓栓塞率较低。但生物瓣膜寿命有限可能发生瓣膜撕裂、瓣叶钙化、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良事件。一些行生物瓣膜置换的患者更是过早的出现了这些不良事件,并未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研究影响生物瓣膜过早衰败的因素以指导临床预防生物瓣过早衰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瓣膜 瓣膜结构衰败 瓣膜过早衰败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微创治疗进展
5
作者 刘鑫禹 刘宏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83-787,共5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具有一定发病率,迷宫Ⅲ型手术是治疗各类型房颤的金标准,但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创伤较大。如今,外科手术已进入微创、安全、更好疗效的时代,因此对于非瓣膜性房颤,微创治疗显得格外重要。经导管消融的疗效不及...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具有一定发病率,迷宫Ⅲ型手术是治疗各类型房颤的金标准,但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创伤较大。如今,外科手术已进入微创、安全、更好疗效的时代,因此对于非瓣膜性房颤,微创治疗显得格外重要。经导管消融的疗效不及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但心外膜消融也存在着弊端和盲点,将经导管消融和腔镜下心外膜消融结合,取其各自优点,成为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更大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杂交手术 非瓣膜性房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