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超 李国林 +2 位作者 张雪松 郭净洁 王崇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778-785,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大蒜素对口腔鳞癌的治疗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方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在体外检测大蒜素对SCC-15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及侵袭活力的影响。获取口腔鳞癌致病基因数据集...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大蒜素对口腔鳞癌的治疗作用,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方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在体外检测大蒜素对SCC-15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及侵袭活力的影响。获取口腔鳞癌致病基因数据集,根据大蒜素的2D和3D结构预测潜在作用靶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分析富集网络中的KEGG通路及GO功能。结果大蒜素浓度在200μmol/L以上时可明显抑制SCC-15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时间及浓度增高而增大(P<0.01)。筛选出的大蒜素潜在靶基因中,有12个基因与口腔鳞癌靶致病基因相交集。KEGG分析揭示交集与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有关。GO分析提示交集对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进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分有多重影响。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多靶点影响多信号通路,从而对口腔鳞癌细胞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口腔鳞癌 迁移 侵袭 网络药理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鑫荷 吕晶 +3 位作者 刘宇昊 吕学超 朱颐馨 金星爱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589-597,共9页
目的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 目的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载荷实验和微渗漏实验,根据充填时是否添加Ribbond纤维及树脂类型随机分为6组(n=11),A1组:3M Z250树脂+Ribbond纤维、A2组:3M Z250树脂;B1组:BeautifilⅡLS树脂+Ribbond纤维、B2组:BeautifilⅡLS树脂;C1组:3M大块树脂+Ribbond纤维、C2组:3M大块树脂,A1、B1、C1组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2、B2、C2组为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空白对照组D组不作任何处理(n=6),用于断裂载荷实验。断裂载荷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6颗,实验组乳磨牙行Ⅱ类洞制备、充填,所有样本热循环老化后检测断裂载荷,分析断裂模式。微渗漏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5颗,每颗于面近中和远中边缘嵴内制备2个直径3 mm、深度2.5 mm的Ⅰ类洞、充填,热循环老化后进行微渗漏检测。结果断裂载荷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断裂载荷均明显大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断裂载荷增加了37.08%~39.34%,断裂模式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C1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2、C2组牙体断裂占比明显减少,可修复模式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组断裂载荷明显大于B1、C1组(P<0.05)。微渗漏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微渗漏深度均小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微渗漏深度降低了53.90%~66.96%。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B1组微渗漏深度明显小于A1、C1组(P<0.05)。结论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材料均可增加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降低微渗漏深度,改善边缘密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牙体缺损 纤维强化复合树脂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断裂载荷 边缘密闭性 微渗漏 仿生化修复
下载PDF
诺丽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
3
作者 周可莹 李艳萍 +3 位作者 李海清 何丽娜 潘爽 牛玉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te traacetic acid,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并与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相比较,... 目的探讨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te traacetic acid,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并与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相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选取63颗因正畸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表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后,根据冲洗液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组)和6个实验组,即:A组2.5%NaClO、B组5.25%NaClO、C组6%MCJ、D组2.5%NaClO⁃17%EDTA、E组5.25%NaClO⁃17%EDTA和F组6%MCJ⁃17%EDTA(n=9),分别用相应冲洗液浸泡20 min后,在其表面分层堆积4 mm×4 mm×3 mm的Z350树脂块,每组选取6个样本,低速切割机将每个样本切割成1 mm×1 mm×8 mm的试件条,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随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类型;每组剩余的3个样本经老化后切割成1 mm厚的薄片,进行界面纳米渗漏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结果各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粘接强度最高。实验组中,B组粘接强度最低,以粘接界面破坏为主;F组粘接强度最高,以混合破坏为主。各组纳米渗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纳米渗漏值最低。实验组中,B组纳米渗漏值最高、树脂突较细,F组纳米渗漏值最低、树脂突粗大且密集。结论NaClO浓度越高,冠部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及边缘封闭性越差;MCJ联合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和边缘封闭性的影响小于NaClO联合EDTA根管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诺丽 次氯酸钠 复合树脂 微拉伸粘接强度 纳米渗漏 粘接界面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Piezo1通道对张力侧血管生成和成骨的影响
4
作者 邵丽鑫 王若飞 +1 位作者 刘晓彤 张苗苗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756-764,共9页
目的 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Piezo1通道对张力侧血管生成及成骨改建的影响,为加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已获得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以上颌双侧中切牙为支抗,使用镍钛拉簧施加0.5 N... 目的 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Piezo1通道对张力侧血管生成及成骨改建的影响,为加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已获得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以上颌双侧中切牙为支抗,使用镍钛拉簧施加0.5 N力近中移动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构建正畸牙齿移动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加力后0、8 d时在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颊、腭侧黏膜下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100μmol/L Piezo1通道激动剂(Yoda1组)、48μmol/L Piezo1通道抑制剂(GsMTx4组),分别在第1、3、7、14天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获取上颌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张力侧牙周组织病理生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张力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阳性细胞计数以进行微血管定量,检测张力侧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情况。结果牙齿移动距离测量结果显示,Yoda1组第3、7、14天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238±0.008)mm、(0.406±0.011)mm、(0.746±0.013)m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GsMTx4组第7、14天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282±0.011)mm、(0.578±0.008)m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组张力侧牙周膜间隙随加力时间增加逐渐增宽,其中对照组及Yoda1组加力第7天时可见成骨细胞,第14天时随后牙周膜间隙逐渐恢复到正常。CD31阳性细胞计数微血管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Yoda1组第3天(8.027±0.225)、第7天(14.320±0.471)血管数量显著增多(P<0.05),在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GsMTx4组加力第3天(6.013±0.177)、第7天(9.187±0.678)、第14天(12.613±0.334)张力侧牙周膜内血管数量增加显著减少(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Yoda1组加力后各时间点OCN表达显著增强(P<0.05),GsMTx4组加力第7天、第14天的OCN表达减弱(P<0.05)。结论 Piezo1通道激活会促进正畸牙齿移动,促进张力侧血管生成及成骨改建,抑制Piezo1通道则产生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Pizeo1通道 血管生成 CD31 骨钙素 成骨改建 Yoda1 GsMTx4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增殖、迁移和矿化能力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关健 吕晶 +1 位作者 高雪峰 金星爱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5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AL)对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增殖、迁移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用不同浓度SAL(0、10、20、50、100μmol/L)培养MDPC⁃23,通过CCK⁃8法、活/死细胞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AL)对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增殖、迁移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用不同浓度SAL(0、10、20、50、100μmol/L)培养MDPC⁃23,通过CCK⁃8法、活/死细胞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验SAL对MDPC⁃23毒性、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对0、10、20μmol/L SAL组MDPC⁃23进行矿化诱导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定量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评估各组细胞矿化能力。结果:SAL可促进细胞的增殖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以20μmol/L效果最为显著(P<0.05);SAL对细胞迁移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SAL诱导MDPC⁃23产生更多的矿化结节(P<0.05)。20μmol/L SAL显著促进ALP表达(P<0.05)。SAL处理MDPC⁃23后的ALP、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以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OCN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AL可促进MDPC⁃23的增殖、迁移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小鼠成牙本质细胞 盖髓剂
下载PDF
3D打印与数控切削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冠机械性能和密合性能对比研究
6
作者 谭俊霞 刘鑫 +1 位作者 韩康 吴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10-216,共7页
目的:对比3D打印与数控切削两种工艺制作氧化锆试件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及氧化锆全瓷冠边缘密合性差异,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检测不同工艺制作陶瓷试件抗弯曲变形、抗断裂能力。运用维氏硬度仪检测... 目的:对比3D打印与数控切削两种工艺制作氧化锆试件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及氧化锆全瓷冠边缘密合性差异,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检测不同工艺制作陶瓷试件抗弯曲变形、抗断裂能力。运用维氏硬度仪检测两种不同工艺制作陶瓷试件硬度。同时收集标准离体牙20个随机分为3D打印和数控切削两组,每组各10个,进行牙冠预备、不同工艺制作和最终粘接,牙冠置入0.5%的碱性品红溶液中24h,体式显微镜检测微渗漏并进行分级,评估两组不同工艺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边缘密合性。结果:3D打印组弯曲强度明显低于数控切削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已达到(678.32±70.52)Mpa,达到包含磨牙的三单位修复体基底陶瓷的弯曲强度要求。3D打印组与数控切削组断裂韧性值分别为(8.63±0.94)、(6.63±1.40)MPa·m^(1/2),3D打印组断裂韧性优于数控切削组,两组具有差异(P<0.05),两者均达到包含磨牙的四单位及四单位以上修复体基底陶瓷的断裂韧性。3D打印与数控切削组硬度分别为(17.61±0.68)、(15.80±0.41)GPa。3D打印组硬度略高数控切削组,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均满足临床要求。结论:3D打印氧化锆全瓷冠达到了数控切削氧化锆全瓷冠所能达到的强度、硬度、韧性和密合性,能够初步满足临床要求,为后期3D打印制作氧化锆全瓷冠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合理依据,但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数控切削 氧化锆全瓷冠 机械性能 边缘微渗漏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对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牛玉梅 孙翔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90,共6页
面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些年,利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受到广泛关注。牙髓干细胞因其具有多种优势,在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为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概述牙髓干细胞对面神经损伤修复的研... 面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些年,利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受到广泛关注。牙髓干细胞因其具有多种优势,在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为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概述牙髓干细胞对面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面神经损伤 损伤修复
下载PDF
碳基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牛玉梅 孙靖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2,共6页
周围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尤其是离断性周围神经损伤。自体神经移植作为目前临床治疗常用方法,存在着供体来源有限、供体区失神经障碍等局限性。人工移植材料的开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近年来碳基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治... 周围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尤其是离断性周围神经损伤。自体神经移植作为目前临床治疗常用方法,存在着供体来源有限、供体区失神经障碍等局限性。人工移植材料的开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近年来碳基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综述从该角度出发,对碳基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对其未来在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面神经损伤领域的应用加以展望,为临床治疗离断性面神经损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碳基材料 组织工程 面神经损伤修复
下载PDF
牙本质表面处理对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爽 薛欣 +1 位作者 金星爱 刘英群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适用于乳牙龋、老年根面龋、楔状缺损的治疗。表面处理是改善粘接强度的常用方法,可增进不同成分之间的物理及化学固位。本文主...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适用于乳牙龋、老年根面龋、楔状缺损的治疗。表面处理是改善粘接强度的常用方法,可增进不同成分之间的物理及化学固位。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对RMGIC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现状。目前常用的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为:预处理剂处理、酸蚀处理、激光处理等。预处理剂可通过提高牙本质的表面积和孔隙率来提高RMGIC的粘接强度;使用酸蚀粘接系统处理牙本质后可有效提高RMGIC的粘接强度;使用激光处理牙本质以期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但树脂粘接剂的使用是否会影响RMGIC中的氟离子向深部牙本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修复效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表面处理 预处理剂处理 酸蚀处理 激光处理 玷污层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 粘接强度
下载PDF
石墨烯对牙髓干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靖宣 李艳萍 +4 位作者 潘爽 何丽娜 孙翔宇 张爽 牛玉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10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石墨烯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stemcells,DPSCs)增殖、迁移及细胞形态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粉末,配制成0.5 mg/mL的石墨烯分散液。拉曼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对石墨烯进行结构表征及表面形态的观察... 目的探讨石墨烯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stemcells,DPSCs)增殖、迁移及细胞形态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粉末,配制成0.5 mg/mL的石墨烯分散液。拉曼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对石墨烯进行结构表征及表面形态的观察。体外分离并培养DPSCs,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50、100μg/mL)的石墨烯分散液对DP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石墨烯对于DPSCs的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石墨烯对DPSCs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0μg/mL)相比,72 h内仅100μg/mL石墨烯分散液组在72 h对DP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其余各组对DPSCs的增殖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10μg/mL及20μg/mL的石墨烯分散液可促进DPSCs的迁移(P<0.05);20μg/mL的石墨烯分散液培养3 d后,DPSCs可见粗大且有序排列的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面积与对照组(0μg/mL)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点。结论适宜浓度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学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结构表征 拉曼光谱 原子力显微镜 牙髓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粘接系统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小雪 李艳萍 +3 位作者 何丽娜 李季 戴鑫睿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方法:使用纳米型复合树脂制作树脂块,并储存在(37±1)℃的蒸馏水中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打磨后,按表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A:对照组(不进行...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方法:使用纳米型复合树脂制作树脂块,并储存在(37±1)℃的蒸馏水中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打磨后,按表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A:对照组(不进行化学处理);B: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Clearfil SE Bond,CSE组);C:硅烷偶联剂预处理+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硅烷+CSE组);D:通用型粘接系统(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组);E: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通用型粘接系统(硅烷+SBU组)。上述表面处理后,使用新鲜树脂分别进行充填、固化。使用低速金刚石切割机分别沿两个垂直方向纵向片切样本,每组制备10个横截面积为1.0 mm2的试件条,进行微拉伸测试,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断裂模式。将粘接完成后的样本,通过亚甲基蓝染色法观察粘接界面的微渗漏。结果:实验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硅烷可以增大新旧树脂间粘接强度,且硅烷+SBU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最大(P<0.05)。体视显微镜下显示实验组样本断裂模式均以内聚断裂为主,对照组多为粘接界面断裂。实验组新旧树脂间微渗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个实验组新旧树脂间微渗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面使用粘接剂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均可显著提高陈旧性树脂与新鲜树脂之间的粘接强度,并降低新旧树脂间微渗漏;硅烷偶联剂联合通用型粘接剂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复合树脂 粘接系统 硅烷偶联剂 微拉伸粘接强度 微渗漏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剂对乳牙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恩娣 吕晶 +1 位作者 刘英群 金星爱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7期475-482,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剂对乳牙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2颗因滞留而拔除的乳磨牙,其中24颗沿近远中向切开为颊舌侧两部分得到48个样本,用于剪切粘接强度实验;另外18颗用于纳米渗漏实验。两项实验均按照不同预处理方式将样本...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剂对乳牙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2颗因滞留而拔除的乳磨牙,其中24颗沿近远中向切开为颊舌侧两部分得到48个样本,用于剪切粘接强度实验;另外18颗用于纳米渗漏实验。两项实验均按照不同预处理方式将样本随机分为3组,A组:蒸馏水预处理组,B组:2%氯己定预处理组,C组:10 mg/mL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制备实验试件,分别在即刻和10%次氯酸钠溶液老化1 h后进行剪切粘接强度检测、界面纳米渗漏评估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不同预处理剂对粘接界面的影响。结果 即刻测试各组的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差异。老化后C组的剪切粘接强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老化后的剪切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即刻(P<0.05),B组和C组在老化前后的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界面纳米渗漏程度在老化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化后C组的纳米渗漏程度最低(P<0.05)。结论 氯己定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剂均可以改善乳牙牙本质的粘接耐久性,但白藜芦醇的效果优于氯己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牙本质 预处理剂 氯己定 白藜芦醇 剪切粘接强度 纳米渗漏 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 粘接耐久性
下载PDF
整合素α6对hDPSCs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晓薇 张爽 +5 位作者 邓皓天 何丽娜 李艳萍 张巍巍 潘爽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α6(integrin alpha 6)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并培养hDPSCs,构建整合素α6沉默慢病毒,感染hDPSCs,分为阴性对照组(shMock)和整... 目的:探讨整合素α6(integrin alpha 6)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并培养hDPSCs,构建整合素α6沉默慢病毒,感染hDPSCs,分为阴性对照组(shMock)和整合素α6沉默组(shITGA6)。采用噻唑蓝(MTT)法及对增殖标志物Ki-67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整合素α6对hDPSCs增殖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矿化相关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的表达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整合素α6对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和矿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沉默组hDPS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沉默组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沉默组ALP染色明显加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DSPP和DMP-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沉默组染色矿化结节明显增多。结论:整合素α6可以促进hDPSCs的增殖,抑制其成牙本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6 人牙髓干细胞 增殖 成牙本质向分化
下载PDF
比较不同冲洗液对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果及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冬雅 李季 +3 位作者 李艳萍 张玉硕 邵云蕾 张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比较5种不同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氢氧化钙(CH)的清除效果及对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在70颗单根管离体牙的根管壁上制备凹沟,10颗牙齿作为阴性对照组不导入CH糊剂,60颗牙齿导入CH糊剂,封药1周。1周后,10颗牙齿作为阳性对照组... 目的:比较5种不同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氢氧化钙(CH)的清除效果及对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在70颗单根管离体牙的根管壁上制备凹沟,10颗牙齿作为阴性对照组不导入CH糊剂,60颗牙齿导入CH糊剂,封药1周。1周后,10颗牙齿作为阳性对照组不去除CH糊剂,其余50颗牙齿根据清除氢氧化钙所使用的冲洗液不同随机分成5组(n=10),体视显微镜和SEM观察CH残余量,显微硬度计测试根管壁显微硬度。结果:10%柠檬酸、17%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1 g/L银杏叶提取物(EGb)溶液对CH的清除效果优于蒸馏水和2.5%NaClO溶液(P<0.05)。阴性对照组显微硬度值大于其余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5种冲洗液均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CH,但柠檬酸、EDTA及EGb溶液清除效果较好。CH封药1周降低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冲洗液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冲洗液 银杏叶提取物 显微硬度
下载PDF
沉默整合素α6通过激活FOXO1信号通路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成牙本质向分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凯丽 张巍巍 +4 位作者 李艳萍 何丽娜 张爽 潘爽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0-935,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整合素α6(integrinα6,ITGA6)是否通过激活FOXO信号通路影响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ITGA6沉默慢病毒干扰hDPSCs,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 目的:探讨沉默整合素α6(integrinα6,ITGA6)是否通过激活FOXO信号通路影响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ITGA6沉默慢病毒干扰hDPSCs,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同时检测空载组(sh-NC)和ITGA6沉默组(sh-ITGA6)的FOXO信号通路活性。然后用AS1842856抑制FOXO1,经矿化诱导7 d后进行Western blo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来观察hDPS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构建的ITGA6沉默慢病毒能有效干扰hDPSCs中ITGA6的表达;与sh-NC组比,sh-ITGA6组FOXO1在mRNA水平表达上调(P<0.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在胞核表达量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成牙本质向分化标记物显示,sh-ITGA6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表达上调(P<0.05),经AS1842856处理sh-ITGA6后,DSPP和DMP-1表达下降(P<0.05);ALP染色结果显示,sh-ITGA6组ALP染色明显加深,经AS1842856处理sh-ITGA6后,ALP染色变浅。结论:沉默ITGA6通过激活FOXO1信号通路促进hDPS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6 牙髓干细胞 FOXO1信号通路 成牙本质向分化
下载PDF
条件性敲除Fam20C对小鼠牙周膜内MMP-1及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朝阳 吴国栋 +2 位作者 祁皓 马肃 刘培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3.6 kb Col1α1启动子驱动下敲除Fam20C对小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和12周龄3.6 kb Col1α1-Cre;Fam20C^(fl/fl)小鼠和同窝正常对照小鼠下颌骨组织蜡块,常规制作下颌磨牙区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 目的:探讨3.6 kb Col1α1启动子驱动下敲除Fam20C对小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和12周龄3.6 kb Col1α1-Cre;Fam20C^(fl/fl)小鼠和同窝正常对照小鼠下颌骨组织蜡块,常规制作下颌磨牙区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磨牙区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的组织学变化,测量光密度值分析牙周膜内MMP-1和TIMP-1的差异表达,SPSS 26.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4周龄Fam20C敲除小鼠磨牙区细胞牙骨质变薄;磨牙间牙槽骨高度降低;牙周膜胶原纤维束直径减小,部分纤维束排列疏松无序;牙周膜内MMP-1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TIMP-1阳性表达少量降低(P>0.05),MMP-1/TIMP-1比值显著增加(P<0.05)。12周龄Fam20C敲除小鼠较4周龄敲除小鼠牙周组织病变严重,细胞牙骨质显著减少;磨牙间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牙周膜胶原纤维束更加纤细稀疏、排列紊乱,根颈部下方大量胶原纤维束断裂,与牙骨质和牙槽骨表面脱离;牙周膜内MMP-1和TIMP-1的差异表达趋势与4周龄组一致。结论:3.6 kb Col1α1启动子驱动下敲除Fam20C可能通过上调牙周膜内MMP-1/TIMP-1比值导致小鼠牙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20C 条件性基因敲除 牙周膜 MMP-1 TIMP-1
下载PDF
兔牙髓干细胞与雪旺细胞体外间接共培养对增殖和兔牙髓干细胞成神经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维甲 潘爽 +3 位作者 李艳萍 何丽娜 吴作栋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8-972,共5页
目的:体外间接共培养兔牙髓干细胞(rabbit dental pulp stems cells,rDPSCs)与兔雪旺细胞(rabbit Schwann cells,rSCs),研究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以及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通过Transwell间接共培养系统构建rSCs/... 目的:体外间接共培养兔牙髓干细胞(rabbit dental pulp stems cells,rDPSCs)与兔雪旺细胞(rabbit Schwann cells,rSCs),研究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以及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通过Transwell间接共培养系统构建rSCs/rDPSCs间接共培养体系,采用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olt检测S-100β和NF-H的表达,研究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结果:将rDPSCs与rSCs以1∶2比例间接共培养5 d时,rDPSCs能够促进rSCs的增殖(P<0.05),同时rSCs对rDPSCs的增殖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在与rSCs间接共培养7 d与14 d后,rDPSCs形态与神经细胞类似,并表达S-100β和NF-H,并且14 d时两种蛋白表达更高(P<0.01)。结论:将rDPSCs与rSCs间接共培养,5 d时rDPSCs与rSCs能显著促进彼此的增殖,且rSCs能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牙髓干细胞 兔雪旺细胞 间接共培养 细胞增殖 成神经向分化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促进共培养DPSCs与HUVECs的成血管能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红娇 徐丽莉 +3 位作者 丁文通 李培慧 王彦九 潘爽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0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共培养的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共培养的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实验分为HUVECs组、SCF+HUVECs组、DPSCs+HUVECs组、SCF+DPSCs+HUVECs组。将SCF与培养液混合,制备成SCF浓度为100 ng/mL的混合培养液,按1∶5的比例将DPSCs和HUVECs在体外进行共培养。通过CCK-8增殖实验观察每组细胞在第1、3、5、7天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SCF对直接或间接共培养条件下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基质胶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生成能力,通过ELISA检测每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D31、CD34和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SCF显著促进了DPSCs和HUVECs共培养组细胞的迁移(P<0.05);体外基质胶管形成实验显示,SCF+DPSCs+HUVECs组中管状结构的分支数目和分支总长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并且该组中成血管相关蛋白CD31、CD34和VEGFA的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SCF能够增强共培养DPSCs和HUVECs的迁移能力和体外成血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再生 血管生成 干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牙髓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共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乳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瑞 王锐 +2 位作者 高雪峰 郭雨婷 吕学超 《口腔生物医学》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不同浓度黄精多糖(PSP)对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HEDs,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茜素红染色分别对细胞表面标志物和成骨分化潜能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PSP处理SHEDs后,CCK-8法检测SHED... 目的:初步探索不同浓度黄精多糖(PSP)对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HEDs,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茜素红染色分别对细胞表面标志物和成骨分化潜能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PSP处理SHEDs后,CCK-8法检测SHEDs的增殖情况,钙钴法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其ALP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所获取的细胞为具有成骨分化能力的SHEDs。与对照组相比,24、48、72 h内各浓度组均对SHEDs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25 mg/L PSP组对ALP活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5、25 mg/L PSP组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骨钙素(OC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其中25 mg/L PSP组对Runx2表达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P对SHEDs的增殖无显著影响,可促进SHED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骨缺损 乳牙牙髓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EphrinB2对TNF-α作用下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与牙髓干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雨亭 沈帅 +1 位作者 蒋鹏飞 潘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3-777,共5页
目的:研究EphrinB2对TNF-α作用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牙髓干细胞(hDPSCs)共培养体系体外成血管的影响。方法:按1∶5比例共培养hDPSCs与HUVECs,TNF-α(0~80 ng/mL)处理共培养细胞,检测EphrinbB2蛋白表达水平。用特异性沉默Ephr... 目的:研究EphrinB2对TNF-α作用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与牙髓干细胞(hDPSCs)共培养体系体外成血管的影响。方法:按1∶5比例共培养hDPSCs与HUVECs,TNF-α(0~80 ng/mL)处理共培养细胞,检测EphrinbB2蛋白表达水平。用特异性沉默EphrinB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导hDPSCs,经不同浓度TNF-α处理后,在共培养第9、12小时检测小管形成情况及EphrinB2通路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 ng/mL的TNF-α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EphrinB2的表达(P<0.001)。体外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2小时,HUVECs+EphrinB2-shRNA-hDPSCs组小管相对分支点数较少(P<0.01),相对长度较短(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hrinB2和ephb4表达在TNF-α+HUVECs+hDPSCs组最高(P<0.01),而在HUVECs+EphrinB2-shRNA-hDPSCs组表达量最低(P<0.01)。结论:TNF-α可以通过激活EphrinB2/ephb4通路,逆转沉默hDPSCs的EphrinB2引起的小管裂解,从而促进小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RINB2 牙髓干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牙髓再生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