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秀杰 陈春武 +12 位作者 吕雅琴 吴玉卓 方力群 杨惠云 吴亚涛 黎柱培 张述杰 谢蓓芳 何呈刚 朱爱云 张敦平 于连玉 本刊编辑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精神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潘轶竹 王刚 +6 位作者 项玉涛 司天梅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方贻儒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全国13家精神科医院和机构中的1 478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使用MDQ及HCL-32筛查轻躁狂症... 目的 比较分析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全国13家精神科医院和机构中的1 478例抑郁症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使用MDQ及HCL-32筛查轻躁狂症状的出现,使用MINI建立符合DSM-Ⅳ的诊断,并采用两两比较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两类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分别为7.9%(118/1 487)和12.9%(191/1 487).(2)抑郁症患者每年抑郁频繁发作(>4次/年)占7.6%(90/1 178),抑郁发作伴随肥胖、睡眠和体质量增加占15.2%(179/1 178),抑郁发作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占13.4%(158/1 178),终身抑郁发作(1.9±2.6)次,首次发作年龄(34.6±12.5)岁,双相障碍Ⅰ型以上指标分别为29.7%(35/118)、39.8%(47/118)、38.1%(45/118)、(3.9±4.1)次、(28±10.5)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0.01);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占28.8%(55/191)、终身抑郁发作(2.5±3.0)次、首次发作年龄(28.8±10.9)岁,与抑郁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或P<0.01).结论 双相障碍Ⅰ型和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抑郁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