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咬合创伤治疗前后大鼠髁突软骨内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培红 马肃 +1 位作者 李永恒 王海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3-44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咬合创伤治疗前后大鼠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小梁组织学变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髁突软骨内的差异表达,分析咬合创伤对大鼠髁突矿化影响的分子机制,并明确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咬合创伤2周、咬合创... 目的:通过观察咬合创伤治疗前后大鼠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小梁组织学变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髁突软骨内的差异表达,分析咬合创伤对大鼠髁突矿化影响的分子机制,并明确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咬合创伤2周、咬合创伤2周去除创伤恢复2周和恢复4周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髁突前、中、后部软骨及软骨下骨小梁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蛋白DMP1-C和DMP1-N在咬合创伤治疗前后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差异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咬合创伤2周组大鼠髁突变化以髁突前部最为显著:髁突软骨肥大细胞层变薄或消失,钙化软骨层明显增厚,髁突软骨细胞排列紊乱;DMP1-C蛋白表达增加、DMP1-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软骨下骨小梁排列不规则。治疗2周组大鼠髁突软骨肥大细胞层和钙化软骨层厚度逐渐恢复,髁突软骨细胞排列趋于规则、多沿受力方向分布;DMP1-C蛋白表达比创伤2周组减少、仍多于对照组,DMP1-N蛋白表达多于对照组。治疗4周组大鼠髁突软骨厚度、细胞层数、软骨细胞分布以及DMP1-C和DMP1-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咬合创伤使大鼠髁突软骨内成骨进程加快,伴随着细胞外基质矿化蛋白DMP1-C和DMP1-N表达变化,模拟调牙合治疗后,髁突组织形态、软骨下骨矿化和DMP1蛋白的表达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髁突 调牙合 DMP1 软骨内成骨
下载PDF
相位对比增强显微CT显示根管内空洞修复体周围间隙的研究
2
作者 白阳 李明 姜文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同步加速器相位对比(phase-contrast,PC)μCT在牙体修复界面显示牙体间隙和区分牙体、修复体和牙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上颌磨牙上制备标准化窝洞,模拟根管治疗:(1)生理盐水冲洗;(2)NaOCl+17%EDTA冲洗;(3)同第2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同步加速器相位对比(phase-contrast,PC)μCT在牙体修复界面显示牙体间隙和区分牙体、修复体和牙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上颌磨牙上制备标准化窝洞,模拟根管治疗:(1)生理盐水冲洗;(2)NaOCl+17%EDTA冲洗;(3)同第2组,然后用氢氧化钙;(4)同第2组,再用根管封闭剂。使用酸洗粘结剂和复合材料多层技术清洁和修复进入洞。样品进行了热循环(1000次循环,5-55℃)。进行基于同步加速器的μCT成像,获得样品在50%AgN3浸泡前后的吸收和PCμCT图像。将PC-μCT图像与吸收μCT图像和常规光学显微镜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未染色标本的PCμCT能够最好地显示修复材料和牙髓材料的间隙和区分,从而污染洞表面。PCμCT结果显示,AgNO3染色导致了对间隙大小的高估,这是由于AgNO3顺行和逆行浸润到牙髓小管中,而对间隙较大的估计则是由于AgNO3渗透不足。结论同步加速器PCμCT成像可以更好地显示牙修复体界面的间隙和材料的差异。硝酸银染色的μCT成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高估和低估。未来的研究目标应该是结合未染色标本的PCμCT成像,以验证用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对比增强显微CT 牙体间隙 牙髓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