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作者 邹辛迪 李晓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1,共4页
中性粒细胞是宿主免疫防御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它通过吞噬作用和脱颗粒作用杀伤病原体发挥抗菌效应。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中性粒细胞发挥抗菌作用的另一种机制,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证明N... 中性粒细胞是宿主免疫防御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它通过吞噬作用和脱颗粒作用杀伤病原体发挥抗菌效应。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中性粒细胞发挥抗菌作用的另一种机制,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证明NET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炎症性疾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等,其中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NETs异常增多紧密相关,抑制NETs生成可缓解肿瘤的生长并抑制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血液系统疾病 促肿瘤作用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亚砷酸诱导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分析
2
作者 赵宇 胡天铭 +2 位作者 金波 李慧波 张迎媚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上可以快速获取的10个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参数,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ED率(22.5%,16/71)高于年轻患者(15.1%,69/4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老年感染相关ED(8.5%)和血栓相关ED(2.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分别为2.0%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两组患者ED的共同独立风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P<0.001)和血清纤维蛋白原<1g/L(P=0.001)还是年轻患者E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单药ATO诱导治疗的老年APL患者的入院临床特征、ED发生情况及风险因素与年轻患者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APL患者的ED情况进行年龄分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老年 早期死亡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及难治性血液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奚曼 李慧波 +1 位作者 苏胜 周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795-2798,共4页
三氧化二砷(ATO)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有效药物。它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常规化疗耐药的APL。此外,实验室数据表明ATO在多种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细胞系中也具有活性。但... 三氧化二砷(ATO)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癌症治疗中的有效药物。它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常规化疗耐药的APL。此外,实验室数据表明ATO在多种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细胞系中也具有活性。但是,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剂量的ATO引发细胞凋亡,而在较低浓度时,它诱导部分分化。ATO作用机制涉及对导致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它还作用于半胱天冬酶,NF-κB核因子或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活性等。本文主要综述了ATO在治疗复发及难治性APL、FLT3-ITD突变的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这将为以后的研究者开展相关临床实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复发及难治性血液病 疗效 机制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娟娟 王雯欣 曹峰林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并遭受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因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耐受良好、安全有效的创新性疗法应运而生。它是将体外扩增或处理后的免疫效应细胞回...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并遭受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因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耐受良好、安全有效的创新性疗法应运而生。它是将体外扩增或处理后的免疫效应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杀灭肿瘤或控制复发的一种疗法,被积极应用于各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更多的复发难治性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CIK细胞 NK细胞 CART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李珊珊 杨雪微 +2 位作者 郑宇 高玉娟 苏雁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LYMPH%)及单核细胞比例(MONO%)、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结果:131例患者中110例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21例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相比,合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患者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WBC、D-D、DFR较高,PT延长,LYMPH%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R(OR=1.054,95%CI:1.024-1.084,P<0.001)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OR=1.026,95%CI:1.002-1.051,P=0.033)为出现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D-D和DF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36、0.809。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与D-D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8708);与D-D相比,DFR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P=0.0302)。DFR的最佳cut-off值为16.50,此时的敏感度为90.5%,特异性为70.0%。结论:DFR在预测初发APL相关出血程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DFR值越大提示出血程度越严重,当DFR>16.50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出血程度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DFR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观遗传学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琪 李英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467-4471,共5页
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发现了越来越多与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基因存在突变、易位或缺失。这些事件的发生经常与AML发病、耐药和预后不良有关。表观遗传调控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 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发现了越来越多与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基因存在突变、易位或缺失。这些事件的发生经常与AML发病、耐药和预后不良有关。表观遗传调控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调节,而这些调控方式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相较于传统化疗,调控表观遗传的药物联合化疗治疗AML取得显著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调控表观遗传学的药物治疗AML,本文就AML表观遗传学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治疗 DNA甲基化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
下载PDF
循环浆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李菲 高玉娟 +3 位作者 李珊珊 席圆圆 杨雪微 苏雁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1779,共9页
目的:分析新药时代循环浆细胞(CPC)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新定义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321例新诊断MM患者和21例pP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全体患者根据外周血... 目的:分析新药时代循环浆细胞(CPC)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新定义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321例新诊断MM患者和21例pP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全体患者根据外周血涂片中CPC比例分为CPC 0%(211例)、CPC 1%-4%(69例)、CPC 5%-19%(41例)和CPC≥20%组(21例)共4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预后分析。结果:4组的中位OS分别为44.5、21.3、24.6和12.8个月。其中295例(86.3%)患者接受了新药治疗,4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26.7、24.6、14.9个月。由于CPC 5%-19%组和CPC≥20%组的生存曲线相近,将患者分为CPC <5%组和CPC≥5%组,CPC <5%组中位OS优于CPC≥5%组(43.5vs22.3个月,P<0.001)。此外,CPC 1%-4%组患者的中位OS同样显著低于CPC 0%组,且与CPC≥5%组相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1%-4%CPC是影响CPC <5%组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ISS分期对CPC <5%组患者进行分层,伴1%-4%CPC的R-ISSⅠ期或Ⅱ期患者的OS与R-ISSⅢ期相近。分析新定义下的pPCL患者,表现出肿瘤负荷增加和明显侵袭性特征。多因素分析未发现pPCL的独立预后因素,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对预后无明显的影响。结论:验证了IMWG新的pPCL定义标准的有效性,伴1%-4%CPC的MM同样具有较差的生存,预后非常接近pPCL。此外,新定义下的pPCL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循环浆细胞 浆细胞白血病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髓微环境介导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8
作者 吴敏 李英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89-4294,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增生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CD38-单抗等新型药物的引入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发展,MM患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MM仍然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导致患者疾病进展以及死亡的...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增生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CD38-单抗等新型药物的引入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发展,MM患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MM仍然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导致患者疾病进展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MM细胞耐药,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新的疗法。骨髓微环境被视为造血干细胞的“土壤”,以其特征性的三维空间结构为造血干细胞提供赖以生存的基础,与调控造血的生成、干细胞的动员及归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MM细胞与骨髓微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影响着MM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性。本文主要围绕MM、骨髓微环境及患者对相关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的机制展开综述,以期寻找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来降低患者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微环境 蛋白酶体抑制剂 耐药 硼替佐米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缓释载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思敏 周晋 +2 位作者 颜承伟 宋鹏 郭良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2-634,I0001,共4页
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是融汇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而诞生的新兴交叉学科,为临床上骨组织再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抗凝全血经离心后提取出的... 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是融汇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而诞生的新兴交叉学科,为临床上骨组织再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抗凝全血经离心后提取出的富含浓缩血小板的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组织工程 缓释载体 明胶水凝胶 抗凝全血 浓缩血小板 骨组织再生 生长因子 生命科学 支架材料
下载PDF
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维强 苏健 +4 位作者 邢秀萍 王京华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6-729,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胶原结合能力 ,两者之比作为该待测血清 (浆 )的相对vWF cp活性水平。同时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患者与肿瘤患者体内vWF cp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测出了87名健康成人和 79例患者血样的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 ,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3.6 0 % (n =9)和 8.35 %(n =5 )。 5 3名健康成人血清vWF cp活性水平为 (79.4 7± 10 .78) % ,30名健康成人血浆vWF -cp活性水平为(78.79± 9.17) %。 6例TTP患者中 5例血浆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WF cp水平轻度降低 ,4 9例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下降 (P值分别小于 0 .0 0 1,0 .0 3和 0 .0 0 1)。结论 :以R CBA检测vWF cp活性水平简单易行 ,可应用于临床检验。恶性肿瘤患者 ,尤其是TTP患者血浆 (清 )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侯代玉 徐莹 +2 位作者 李洁 林范珍 董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甲钴胺干预后变化。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有DPN组(DPN+组)和无DPN组(DPN-组),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甲钴胺干预后变化。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有DPN组(DPN+组)和无DPN组(DPN-组),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Hcy水平。将DPN+组中高Hcy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亚组:甲钴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甲钴胺治疗组给予甲钴胺(500μg/d)肌注,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治疗,2周后比较两个亚组Hcy水平,并通过临床和电生理方法评估神经病变的改善程度。结果 DPN+组中高Hcy血症患者占67.8%,其Hcy水平明显高于DP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经甲钴胺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P<0.05),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也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Hcy为DPN的危险因素,甲钴胺干预后可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甲钴胺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惠芬 吴楠 +6 位作者 肖彧君 韩雪英 李晓霞 王树叶 张鹏 胡龙虎 范胜瑾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观察As2 O3 对APL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的影响 ,为临床安全用药 ,患者平稳渡过初治期提供依据。方法  3 0例初治的APL患者经As2 O3 治疗后观察血象、骨髓象的情况。结果  6周以内骨髓红细胞系受抑 ,以后则恢复造血 ,甚至旺盛。结论... 目的 观察As2 O3 对APL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的影响 ,为临床安全用药 ,患者平稳渡过初治期提供依据。方法  3 0例初治的APL患者经As2 O3 治疗后观察血象、骨髓象的情况。结果  6周以内骨髓红细胞系受抑 ,以后则恢复造血 ,甚至旺盛。结论 As2 O3 治疗APL头 6周以内的贫血主要靠输血、造血原料 ,6周以后仍需补充造血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急性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红细胞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APOBEC3G mRNA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福祥 毕蔓茹 +4 位作者 颜丙柱 周慧 刘卫华 李用国 周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细胞内的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 目的探讨人体细胞内的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黑龙江省17例HIV-1感染者及7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APOBEC3G mRNA水平,同时检测黑龙江省17例HIV-1感染者及7例健康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与未感染HIV组相比,HIV感染组APOBEC3G mRNA水平略降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APOBEC3G mRNA水平为:HIV未感染组>无症状感染组>AIDS患者组,但各组总体均数差异不显著(P>0.05)。HIV/AIDS患者CD4计数与APOBEC3G mRNA水平正相关(r=0.523,P=0.038)。结论 APOBEC3G在HIV-1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下载PDF
灵芪胶囊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相关基因C-myc与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刚宏林 杨东光 苏云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灵芪胶囊(LQC)含药血清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LQC含药血清对体外处理A549细胞株24,48,72,96h的增殖抑制率。采用RT-PCR检测A549细胞株C-myc和Survivin相关基因mRNA的表... 目的观察灵芪胶囊(LQC)含药血清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LQC含药血清对体外处理A549细胞株24,48,72,96h的增殖抑制率。采用RT-PCR检测A549细胞株C-myc和Survivin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Wright-Giemsa染色方法观察灵芪胶囊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LQC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正相关。RT-PCR结果显示,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C-myc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同时亦使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结论LQC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这为LQC产生抗肿瘤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芪胶囊 血清药理学 A549细胞 凋亡相关基因
下载PDF
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凤秋 刘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69-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发热患儿280例临床资料,依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组(37.5—38.0℃)39例、中热组(38.1~39.0℃)127例、高热组(39.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发热患儿280例临床资料,依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组(37.5—38.0℃)39例、中热组(38.1~39.0℃)127例、高热组(39.1~41.0℃)114例。观察发热肺炎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病原体、病程、热程及用药情况。结果不同发热程度的肺炎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及热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8、0.176、1.149、1.165,P〉0.05),不同发热程度的肺炎患儿的首发症状、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9、16.127.P〈0.05)。发热的肺炎患儿均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及与退热药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以抗生素的应用为主,联合性应用退烧药相对较少。结论了解小儿肺炎发热程度临床特征情况,可以为肺炎患儿病情的诊断、发展和预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 发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miR-146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凡 曹峰林 +1 位作者 李俊儒 孙国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8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在SLE诊断及判断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和健康对照20例的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中miR-14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在SLE诊断及判断病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和健康对照20例的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中miR-146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实验指标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miR-146a的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P=0.024);血清中miR-146a表达与患者血沉(r=-0.464,P=0.030)和C反应蛋白(r=-0.525,P=0.012)均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487,P=0.021)和C4(r=0.580,P=0.005)水平均呈正相关;miR-146a作为SLE标志物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为7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miR-146a可作为标志物,用于SLE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IR-146A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补体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藻酸盐缓释载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思敏 郭良微 +1 位作者 周晋 高云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藻酸盐微囊和PRP/藻酸盐微珠2种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42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14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5 cm的骨质造成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PRP/藻酸盐微珠复合物、PRP/藻酸盐微囊复合物、PRP...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藻酸盐微囊和PRP/藻酸盐微珠2种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 42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14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5 cm的骨质造成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PRP/藻酸盐微珠复合物、PRP/藻酸盐微囊复合物、PRP凝胶于骨缺损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并于8、12周每组分别处死7只实验动物,取材行X线片检查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成骨效果。结果术后8周和1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评估,各组的成骨能力依次为:PRP/藻酸盐微珠>PRP/藻酸盐微囊>PRP/凝胶,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RP/藻酸盐微珠的成骨能力最强。结论 PRP/藻酸盐微珠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学中一种替代骨组织的生物活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藻酸盐 缓释载体 桡骨缺损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褪黑素复合物促进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云飞 李思敏 +1 位作者 郭良微 周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14-817,822,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褪黑素-骨水泥复合物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40只新西兰兔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5cm的骨质,造成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富血小板血浆-磷酸钙骨水泥(PRP-CPC)、褪黑素-磷酸...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褪黑素-骨水泥复合物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40只新西兰兔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5cm的骨质,造成极限性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富血小板血浆-磷酸钙骨水泥(PRP-CPC)、褪黑素-磷酸钙骨水泥(MT-CPC)、富血小板血浆-褪黑素-磷酸钙骨水泥(PRPMT-CPC)、磷酸钙骨水泥(CPC)于骨缺损处。另取2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并于8、12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实验动物,取材作X线片检查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成骨效果。扫描电镜下观察PRP-MT-CPC组、PRP-CPC组、MT-CPC组、CPC四组材料的表面结构。结果:术后8周和1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评估,各组的成骨能力依次为:PRP-MT-CPC组>PRP-CPC组/MT-CPC组>CPC组>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RP-CPC组与MT-CPC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其中PRP-MT-CPC组成骨能力最强。结论:PRP-MT-CPC复合物能够有效促进成年兔桡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褪黑素 磷酸钙骨水泥 兔桡骨缺损
下载PDF
改良的三氧化二砷给药法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M_(2a)型伴皮肤浸润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晋 孟然 +2 位作者 成秉林 范圣瑾 韩雪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19-219,共1页
患者女,20岁.因皮疹、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发热和全血细胞减少按血液病于2002年3月收住院.1年前曾被诊断为白血病M2a型,经化疗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本次发病后在当地医院化疗4天不见好转,皮疹逐渐加重.体检:严重贫血貌,胸骨压痛,脾轻度... 患者女,20岁.因皮疹、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发热和全血细胞减少按血液病于2002年3月收住院.1年前曾被诊断为白血病M2a型,经化疗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本次发病后在当地医院化疗4天不见好转,皮疹逐渐加重.体检:严重贫血貌,胸骨压痛,脾轻度大,未见肝脏和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三氧化二砷 皮肤浸润 改良给药法
下载PDF
p53基因定量表达与胃癌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石 付瑜 +2 位作者 曹峰林 吴蓬 蔡航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p5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微小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胃癌转移患者、胃癌无转移患者、胃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p53基因进行RTFQ PCR检测,分析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p5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微小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胃癌转移患者、胃癌无转移患者、胃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p53基因进行RTFQ PCR检测,分析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43例胃癌患者中,转移组的p53基因表达百分数为61.11%(11/18),无转移组为12.0%(3/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健康对照组中p53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外周血中p5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转移复发是相关的。结论 p53基因表达的检测可用于胃癌微小转移的监测指标。RTFQ PCR是检测肿瘤微小转移的敏感方法,对判断胃癌的预后或复发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转移 癌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