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国东 陈国林 吴德全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PGS多发生于胰十二指肠切...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PGS多发生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7~14 d,经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PGS均在术后4周内消除。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病因复杂,采取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有效手段,分阶段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胃瘫 治疗
下载PDF
内抑素(endostatin)对移植大肠癌新生血管密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云鹤 董新舒 +3 位作者 南普超 徐海涛 王锡山 李志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内抑素endostatin)对裸鼠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endostatin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对用药过程中瘤体积进行测量,对endostatin抑制肿瘤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内抑素endostatin)对裸鼠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endostatin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对用药过程中瘤体积进行测量,对endostatin抑制肿瘤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endostatin能够抑制裸鼠大肠癌肿瘤血管的生成,减低肿瘤的血管密度。结论:endostatin通过抑制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内抑素 大肠癌 新生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Doxycycline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海涛 杜杰 董新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Doxycycline)在体外对LS174T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并尝试探讨该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MTT法观察Doxycycline对LS174T细胞粘附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Doxycycline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2...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Doxycycline)在体外对LS174T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并尝试探讨该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MTT法观察Doxycycline对LS174T细胞粘附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Doxycycline对细胞侵袭和运动能力的抑制作用;2)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Doxycycline作用48h后,MMP2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分泌。结果:1)Doxycycline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能力,但不影响其粘附能力;2)Doxycycline能够抑制LS174T细胞MMP2的mRNA表达。结论:Doxycycline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中MMP2是抑制大肠癌细胞LS174T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LS174T细胞 DOXYCYCLINE 侵袭 转移 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Orem自理理论在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麻立娟 刘宁 周阿楠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9期32-33,共2页
目的采用Orem自理理论增强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143例血液置换后脏器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 目的采用Orem自理理论增强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143例血液置换后脏器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血液置换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衰竭 血液置换 OREM自理理论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倍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5
作者 于志伟 董新舒 +2 位作者 王锡山 柳铭 付松滨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 7~ 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和银染技术 ,检则 2 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 ;用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 目的 :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 7~ 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和银染技术 ,检则 2 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 ;用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 10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6例 ( 60 % )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 ,p53基因突变者占 1例 ( 8 3% )。在有p53基因突变的 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85 7% ) ;无p53基因突变的 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 6例 ( 4 0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 10例大肠癌中 ,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5例 ( 50 % ) ;无淋巴结转移的 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 1例。结论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腺癌 P53基因 突变 DNA倍体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TS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郭福林 贾深汕 +2 位作者 毛立民 朴松林 郅媛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的体外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细胞后,观察TSA对MEC-1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SA对MEC-1细胞增殖变...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的体外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细胞后,观察TSA对MEC-1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SA对MEC-1细胞增殖变化的作用,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术检测经Annexin V-FITC/PI双染后MEC-1细胞的早期凋亡作用。结果TSA可显著地抑制MEC-1细胞的生长,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通过倒置显微镜可明显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SA可以诱导MEC-1细胞凋亡。结论TSA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具有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其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 细胞凋亡 曲古抑菌素A
下载PDF
大肠癌原发性耐药与p53、ras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志伟 董新舒 +2 位作者 王锡山 李钰 付松滨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大肠癌 原发性耐药 基因突变 P53基因 RAS基因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凋亡素基因诱导乳腺癌细胞株凋亡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春梅 杜杰 +1 位作者 王锡山 张岂凡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0-662,共3页
目的构建凋亡素基因(vp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vp3),观察vp3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435中的表达及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克隆vp3基因并与pcDNA3.1质粒连接构建pcDvp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测序鉴定;(2)用脂质... 目的构建凋亡素基因(vp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vp3),观察vp3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435中的表达及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克隆vp3基因并与pcDNA3.1质粒连接构建pcDvp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测序鉴定;(2)用脂质体将pcDvp3和pcDNA3.1转染人乳腺癌细胞435,48h后分别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3)建立人乳腺癌细胞435的裸鼠模型,分组给药后测定抑瘤率,并用原位凋亡(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已构建成重组质粒pcDvp3;(2)pcDvp3转染肿瘤细胞48h后,电镜下可见明显形态改变及凋亡小体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凋亡峰,其凋亡百分率高达14.42%;(3)裸鼠实验可见pcDvp3组抑瘤率分别为65.52%和68.23%,明显高于pcDNA3.1组(t=4.06,P<0.01),TUNEL检测可见pcDvp3组肿瘤细胞凋亡。结论vp3基因在体内外均能够有效地诱导人乳腺癌435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凋亡素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春梅 罗丽琼 张岂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构建pcDvp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凋亡素基因(vp3)在人乳腺癌细胞435中的表达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扩增vp3基因,与pcDNA3.1连接构建pcDvp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序;(2)将pcDvp3和pcDNA3.1转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凋亡素... 目的构建pcDvp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凋亡素基因(vp3)在人乳腺癌细胞435中的表达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扩增vp3基因,与pcDNA3.1连接构建pcDvp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序;(2)将pcDvp3和pcDNA3.1转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凋亡素蛋白表达;(3)将pcDvp3和pcDNA3.1空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435和正常细胞,转染48h后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1)核酸序列分析证明克隆的vp3基因与文献报道一致,且正确插入载体中,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vp3构建成功;(2)转染pcDvp3的Hela细胞48h后可见明显的荧光,而pcDNA3.1组未见;(3)电镜可见细胞明显形态改变及凋亡小体形成;电泳见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凋亡峰,于转染48h后达最高,凋亡百分率为14.42%;而转染pcDNA3.1细胞未见上述改变。结论vp3在体内能够表达并有效地诱导人乳腺癌435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诱导凋亡作用 凋亡素 表达及 pcDNA3.1 流式细胞仪检测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Hela细胞 琼脂糖凝胶电泳 VP3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核酸序列分析 蛋白表达 技术检测 免疫荧光 正常细胞 透射电镜 肿瘤细胞 文献报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