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生对全科医学专业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鹏鹏 任文 +2 位作者 韩冰 王鲲 王永晨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年第11期1106-1108,共3页
2018年5月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了365名哈尔滨医科大学1~5年级在校本科生对全科医学专业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结果显示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有71人(19.45%),没学过的289人(79.18%);选择了解全科医学的有21人(5.78%),部分了解的189... 2018年5月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了365名哈尔滨医科大学1~5年级在校本科生对全科医学专业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结果显示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有71人(19.45%),没学过的289人(79.18%);选择了解全科医学的有21人(5.78%),部分了解的189人(51.78%),不了解的155人(42.47%);164人(44.93%)选择毕业后愿意攻读全科专业硕士学位;216人(59.18%)选择愿意毕业后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147人(40.27%)选择毕业后会当全科医生;且学过《全科医学概论》的学生愿意攻读全科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比例及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例均低于未学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14,P<0.05).本科毕业后,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前3位理由分别是有发展空间(70.15%,109/147)、热爱该学科(52.38%,77/147)、其他专业就业困难(27.21%,40/147);不愿意做全科医生的前3位理由分别是不利于职业发展(52.17%,133/138)、工作繁琐(47.10%,65/138)、对基层工作不熟悉(39.86%,55/138).提示医学院校应继续加强对本科生的全科医学的教育,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适时了解全科医学,授课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吸引更多医学生加入全科医师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教育 医学 本科 认知 择业意向
原文传递
全科医学与整合医学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6
2
作者 应美珂 韩婷婷 +1 位作者 王永晨 任菁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95-2898,共4页
全科医学、整合医学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有机整合达到最优化的服务,前者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后者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 全科医学、整合医学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有机整合达到最优化的服务,前者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后者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本文主要介绍全科医学与整合医学的学科历史,阐述两者的服务理念、范围,分析临床和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整合医学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基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庞建欣 王永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57-2061,共5页
医患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患者信任的基础,也是全科医生顺利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日益紧张的医患... 医患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患者信任的基础,也是全科医生顺利开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沟通能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表明医患沟通仍不尽如人意。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现状,强调提升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必要性,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讨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举措,如增设医患沟通课程、联合应用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医患沟通能力考核,以期为我国全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岗位胜任力 医生病人关系 教育 医学
下载PDF
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郭凌波 常广明 王永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10期1483-1488,共6页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遴选、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原始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中级及...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遴选、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原始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并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全科医疗与教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32名专家, 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 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全科基层实践师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Yaahp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结果构建出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师资遴选纳入标准、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师资考核标准;权重系数分别为0.334、0.525、0.14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为进一步加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全科住院医师培养质量, 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基层实践基地 师资遴选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全科医学临床师资综合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轶明 王永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构建一套完整、有效、多维度体现全科医学临床师资能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以此选拔和培养出优秀的全科医学临床师资。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每个指标的权重。查阅相关文献,并经研究小组讨论,设计出全科临床师资... 目的构建一套完整、有效、多维度体现全科医学临床师资能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以此选拔和培养出优秀的全科医学临床师资。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每个指标的权重。查阅相关文献,并经研究小组讨论,设计出全科临床师资综合指标的原始指标体系;对8名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全科教学管理专家进行咨询调查,构建出全科临床师资综合指标的初级指标体系;对26名全科教育专家采用信函的方式进行咨询,制定出全科临床师资综合指标体系的三级层次框架;向65名全科临床师资发放调查问卷,应用Yaahp统计学软件,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构建出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的全科医学临床师资综合指标体系,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结论本研究制定的全科医学临床师资能力指标体系可行性高,为全科医学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临床师资 标准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三阶段临床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眩晕疾病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永惠 常广明 +1 位作者 林静涵 王永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年第11期1158-1161,共4页
眩晕是全科医生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眩晕疾病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中的神经内科眩晕亚专业诊疗组医师,分析了眩晕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以多学科为基础,提出符合学员对疾病认识规律... 眩晕是全科医生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眩晕疾病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中的神经内科眩晕亚专业诊疗组医师,分析了眩晕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以多学科为基础,提出符合学员对疾病认识规律的"打牢基础、巩固强化、提升技能"三阶段教学模式并实施.帮助全科医生熟悉眩晕病因和诊疗路径,完善多学科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临床诊疗思维,提高全科医生对眩晕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取得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 临床教学模式 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眩晕
原文传递
全科医生专长化: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新理念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永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年第5期433-438,共6页
为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能力提升,实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和现场调查,提出以“注重全科基础、强调专长教育、坚持分工统筹”为内涵的全科医生... 为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能力提升,实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和现场调查,提出以“注重全科基础、强调专长教育、坚持分工统筹”为内涵的全科医生专长化概念;分析其产生背景和概念内涵,尝试探索“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和器官系统”为依据的专长教育模式,展望全科医生专长化发展前景并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提升基层服务效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专长化 岗位胜任力 继续教育
原文传递
高校开设徒手心肺复苏课程的意义与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永晨 常广明 潘永惠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7年第9期882-886,共5页
迫于国民对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普及公众的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提升急救能力与水平尤为重要。研究阐述了高校开设徒手心肺复苏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从健全教学组织领导、教材开... 迫于国民对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普及公众的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提升急救能力与水平尤为重要。研究阐述了高校开设徒手心肺复苏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从健全教学组织领导、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及对策;在保障机制上建议加强立法,在高校中推行急救员资质考试,使高校学生成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优先受教育群体,这对提升公众普及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徒手心肺复苏 急救技能 课程设置 健康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