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MRI在鉴别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白雪冬 孙夕林 +6 位作者 王丹 何春波 刘芳 高超 于蒙蒙 季洋 Queenie Chan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Philips 3.0 T TX MR扫描机,对28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头部DCE扫描,采用FFE序列行多层采集,28例患者被...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Philips 3.0 T TX MR扫描机,对28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头部DCE扫描,采用FFE序列行多层采集,28例患者被二次手术病理或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为胶质瘤术后复发17例,放射性脑损伤11例。采用渗透分析软件,在对比剂强化区域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回顾性画出感兴趣区,获得T1加权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基于双室血流动力学模型,产生三个脑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Ve和Kep。测量时参考增强图像,手动勾画感兴趣区,为了减少误差反复测量8~10次,取其平均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两组间的DCE灌注参数,并作ROC曲线分析,明确各项指标在临床上对于胶质瘤复发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Ktrans、Ve、Kep在胶质瘤复发组和放射性损伤组及对侧脑组织间有统计学意义,Ktrans在胶质瘤复发组高于放射性坏死组(P〈0.01),且Ktrans界值高于0.12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显示出100%的敏感度和87%的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Ve值在胶质瘤复发组高于放射性坏死组(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Kep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可以用于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Ktrans值及Ve值对二者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放射疗法 脑损伤 肿瘤复发 局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功能性影像评分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澜 俞灿 +1 位作者 王欣欣 黄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1-1286,共6页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探讨功能性肝脏影像评分(FLIS)评估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据白蛋白-胆红素(ALBI...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探讨功能性肝脏影像评分(FLIS)评估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据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1级、2级和3级。基于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分析FLIS与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和ALBI分级系统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分析基于肝胆期信号强度测量的肝-脾信号强度比和肝-门静脉信号强度比等常用参数在不同ALBI分级之间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LIS与基于信号强度的常用参数鉴别ALBI 1级和ALBI 2~3级的诊断效能。结果:FLIS与白蛋白呈高度正相关,与总胆红素及球蛋白呈中度负相关(r=0.78、-0.52、-0.45,P<0.001)。FLIS及其3个征象(门静脉征象、肝实质增强及胆道对比剂排泄)与ALBI分级系统之间呈中度至强相关性(r=-0.770、-0.673、-0.659、-0.464,P<0.001)。基于信号强度的常用参数在不同ALBI分级组之间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S对于鉴别ALBI分级相邻级别患者肝功能的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FLIS与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和ALBI分级系统之间具有相关性。与基于信号强度测量的常用参数相比,FLIS对于鉴别不同ALBI分级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FLIS评估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肝功能试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参数:术前诊断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峰峰 董杰 +3 位作者 闫晓龙 王秀婷 付小娇 张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38-745,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生存预后因素,准确的纵隔淋巴结分期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手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参数在术前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 背景与目的肺癌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生存预后因素,准确的纵隔淋巴结分期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手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参数在术前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48例NSCLC患者,连续进行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模式肺增强扫描和手术治疗。重建GSI数据,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能谱曲线的斜率、标准化碘浓度以及水浓度。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确定诊断的最佳阈值及效能。结果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短轴直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能谱曲线的斜率、标准化碘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当确定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的最佳临界值为2.75,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总体的准确性分别为88.2%、88.4%、87.0%。结论能谱CT的GSI模式定量参数较传统CT在术前诊断转移性淋巴结方面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肺肿瘤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正常肾和肾细胞癌CT灌注成像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金坤 白人驹 +2 位作者 孙浩然 赵新 秦海燕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测量并初步确定正常肾脏皮质CT灌注各参数值范围及肾细胞癌(RCC)各CT灌注参数值变化特点;分析RCC各CT灌注参数值与其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6名肾功能正常的志愿者及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行CT灌注扫描,所... 目的测量并初步确定正常肾脏皮质CT灌注各参数值范围及肾细胞癌(RCC)各CT灌注参数值变化特点;分析RCC各CT灌注参数值与其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6名肾功能正常的志愿者及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行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3软件分别测量正常肾脏及肿瘤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值、血容量(BV)值、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SP法)检测RCC中MVD的表达(人工计数);分析RCC实性部分与正常肾脏皮质间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RCC各CT灌注参数值与其MVD计数的相关性,以上两组数据的采集应用双盲法。结果26名正常人肾脏皮质CT灌注BF值(502.73±99.03)ml.min-1.100g-1,BV值(25.35±9.12)ml/100g,MTT值(3.13±0.83)s,PS值(62.15±12.29)ml.min-1.100g-1;30例肾癌患者CT灌注BF值、BV值、MTT值及PS值分别为(301.74±250.41)ml.min-1.100g-1、(18.17±11.54)ml/100g,(6.62±4.91)s和(21.59±12.75)ml.min-1.100g-1,MVD计数为(47.67±30.92)条。RCC与正常肾脏皮质间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F=4.904,tBV=3.243,tMTT=-4.376,tPS=14.973),正常肾脏皮质的BF值、BV值及PS值均高于肾癌实性部分;MTT值则相反。肾癌CT灌注的BF值和BV值与其MVD计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6和0.632(P<0.01);而MTT值与其MVD计数呈负相关,r值为-0.487(P<0.01);PS值与其MVD计数无相关性。结论RCC CT灌注参数BF值、BV值和MTT值与MVD计数存在相关性,这些CT灌注参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64层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微血管结构的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白荣杰 程晓光 +1 位作者 申宝忠 屈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肺内孤立结节CT灌注成像的基础。资料与方法对38例SPN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肺内孤立结节CT灌注成像的基础。资料与方法对38例SPN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灌注量等于时间-密度曲线(TDC)最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MVD评价SPNCT灌注参数(PHSPN、P、PHSPN/PHAA)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PHSPN:(96.15±11.55)HU]和炎症性结节[PHSPN:(101.15±8.41)HU]较良性结节[PHSPN:(47.24±9.15)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F=72.73,P<0.001;F=9.728,P<0.001)和PHSPN/PHAA(F=87.51,P<0.001;F=8.20,P<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和PHSPN/PH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F=103.15,P<0.01;F=16.88,P<0.01)。MVD计数恶性[(36.88±6.76)条/视野]SPN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条/视野]SPN(F=91.31,P<0.01;F=9.39,P<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HSPN、PHAA、P)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与MVD相关性最强(r=0.657,P<0.05)。结论SPN的MVD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结节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伴有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吕飙 周旭辉 +7 位作者 王翔 张滨 赵蕾 杨琳 王淼 张同 张蕴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4-678,共5页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分析对象,测量Agatston积分(ACS)和狭窄率。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定不同情况下CTC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的诊断切点。结果以个体为分析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以ACS值113.5为切点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以冠状动脉主支为分析对象,对右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狭窄的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分析对象,对RCA1段狭窄诊断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以钙化斑块形态为研究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仅在0.601~0.667之间,诊断价值较低。CTCA对狭窄程度<50%的狭窄诊断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为0.856。结论CTCA中,钙化对不同主支、不同节段及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同;钙化斑块的形态不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质沉着症
下载PDF
Nb元素对β型Ti-Mo基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令波 王可铮 +2 位作者 徐丽娟 肖树龙 陈玉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214-2220,共7页
为了开发新型的生物医用β型钛合金,设计并采用电弧熔炼方法制备Ti-15Mo-xNb(x=0.5,10和15,质量分数,%)合金,研究添加元素Nb对4种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的影响。相分析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4种合金均由单一的β相组成,随着N... 为了开发新型的生物医用β型钛合金,设计并采用电弧熔炼方法制备Ti-15Mo-xNb(x=0.5,10和15,质量分数,%)合金,研究添加元素Nb对4种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的影响。相分析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4种合金均由单一的β相组成,随着Nb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显微组织细化。β型Ti-15Mo-xNb合金具有较高的塑性和相当低的压缩弹性模量(18.388-19.365 GPa)。添加Nb元素后,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增高,随着Nb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显微硬度降低。在冷压缩变形后,4种合金均呈现明显的纤维带状组织。4种合金的充型实验表明:添加Nb元素后,合金的充型能力降低,Ti-15Mo合金的充型性能(92.01%)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型钛合金 Ti-Mo-Nb NB 铸造性能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骨病CT、MRI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白荣杰 柳淑云 +4 位作者 刘若鹏 申宝忠 姜慧杰 韩铭钧 吴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骨骼病变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健康成年中国白兔8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4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骨骼病变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健康成年中国白兔8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4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物模型。在第3、4、5、6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行高场MR及螺旋CT骨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同时对所有动物甲状旁腺及骨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送检的甲状旁腺明显增生。骨骼均存在骨质疏松和骨皮质吸收的表现,MRT1WI表现不同程度局限性低信号改变,T2WI早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低信号或中等信号改变,如骨髓水肿表现为高信号改变,随病情进展纤维组织取代骨组织则为低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可疑,骨质疏松,骨膜下皮质吸收表现。而对照组动物甲状旁腺及骨骼均未见异常。结论高场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研究早期PHPT骨骼病变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骨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衍生骨修复胫骨缺损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之允 董长和 +1 位作者 杨敏云 白荣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兔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8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①取成人尸体胫骨4具(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切取干骺端松质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兔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8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①取成人尸体胫骨4具(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切取干骺端松质骨及皮质骨2.0cm×0.5cm×0.5cm的骨块,经脱细胞、脱脂、脱蛋白及去抗原等处理后冻干,制备成生物衍生骨。②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编号后从自体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并将这24只大白兔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10mm骨-骨膜缺损模型,行常规钢板螺钉固定。③随机选取其中的20只,对同一只兔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将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4只兔作为空白组,双侧骨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然后分栏放养,观察各组兔术后一般情况。④在8,12,16,24周各时间点分别取出骨缺损修复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骨密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实验大白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兔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各组动物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性反应,愈合良好。②各组兔骨缺损修复标本大体观察:术后8,12周实验组骨缺损部分修复,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8,12,16周时实验组的骨缺损修复和骨痂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4周时空白组的各缺损区均未发现有骨组织形成。③各组兔骨缺损区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术后8,12,16周时各缺损区的骨密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923±0.045比0.571±0.021,1.234±0.023比1.003±0.037,1.643±0.071比1.157±0.029,P<0.05)。2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且较单纯生物衍生骨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细胞 干细胞 胫骨/损伤
下载PDF
64排容积扫描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在内耳结构全程显示中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绍东 王丹 +4 位作者 申宝忠 白荣杰 张同 秦海燕 徐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同平面全程显示内耳精细结构的方位和方法。材料和方法:运用64排螺旋CT对76例内耳行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后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耳蜗、半规管结构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解剖标志,测量旋...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同平面全程显示内耳精细结构的方位和方法。材料和方法:运用64排螺旋CT对76例内耳行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后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耳蜗、半规管结构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解剖标志,测量旋转角度。按全程显示程度对内耳轴、冠、矢图像及MPR图像进行分级统计,进行Ridit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多向调整MPR耳蜗底周,外、上、后半规管的同层全程显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排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只需一次扫描,后经多次MPR处理,就可取代内耳多次多方位扫描。结论:各向同性扫描技术上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可以取代多次多方位扫描,可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内耳精细解剖结构全程显示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320-DVCT双低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小娇 刘芳 +4 位作者 高超 马琳莹 李小路 只晓会 张同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0期145-149,153,共6页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36. 53±3. 19ml,浓度为370mgI/ml,流速为4. 55±0. 38ml/s;管电压:100kVp。B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20ml,浓度为320mgI/ml,流速为4. 0ml/s;管电压:80kVp。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3D(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IDR 3D IR)技术在呼气末对所有患者进行CTPA。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的对比剂剂量、碘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并对图像进行主及客观评价。在轴位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的平均CT值。结果比较两组的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各级肺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当管电压从100kVp(A组)下降到80kVp(B组)时,B组的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碘量及CTDIvol、DLP、ED等参数分别较A组下降了45. 25%、12. 09%、52. 66%、49. 12%、49. 25%和49.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呼气末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双低"联合AIDR 3D迭代重建的CTPA扫描方案能够在准确诊断PE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辐射剂量 肺动脉栓塞 对比剂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表现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萍 张云亭 +1 位作者 张敬 申宝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鞍底、鞍旁的不同MRI表现与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对鞍底及鞍旁的不同侵犯程度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鞍底、鞍旁的不同MRI表现与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对鞍底及鞍旁的不同侵犯程度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侵袭性垂体腺瘤59例。蝶窦腔内见肿瘤者30例(58.8%),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5%。受侵犯的海绵窦中有95%(57/60)超过该侧颈内动脉外侧壁连线,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垂体腺瘤包绕范围>2/3者37侧,对诊断相应侧别海绵窦受侵袭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结论将鞍底破坏,窦腔内直接可见肿瘤组织作为鞍底受侵袭的MRI标准,将肿瘤向两侧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段外侧壁连线,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范围>2/3至完全包绕作为海绵窦受侵袭的MRI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腺瘤 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致冠状动脉严重病变一例报告
13
作者 公英子 张明宇 +3 位作者 金恩泽 李学奇 曹绍东 林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严重病变 结节性多动脉炎 入院查体 硝酸甘油 咽部充血 肺呼吸音 湿性罗音 腹部膨隆
下载PDF
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成鼠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王之允 孙炎晨 +1 位作者 杨敏云 白荣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将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观察二者联用对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大庆市第四医院骨科完成。选取健康8月龄SD雄鼠2只,雌鼠4只,同笼过夜,次晨观察雌鼠... 目的:将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观察二者联用对损伤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大庆市第四医院骨科完成。选取健康8月龄SD雄鼠2只,雌鼠4只,同笼过夜,次晨观察雌鼠,发现鼠精子者确定为孕鼠并记为妊娠0d,取胚鼠6只作为供体。另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组。其中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大鼠作为受体。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T12脊髓右半切损伤动物模型。②孕鼠于妊娠14d麻醉后暴露子宫,手术显微镜下取出胚鼠,剪去头尾,移取长约3mm的胚胎脊髓,浸泡于2000Bu/mL神经生长因子液后,立即分别移植入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及胚胎脊髓干细胞组刚完成的急性脊髓右半切损伤部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均在蛛网膜下腔插入内径0.6mm、外径1mm的导管,固定后于术后每天经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500Bu,连续2周。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③术后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状态及运动功能变化。Bieschowsky还原银染色法对神经纤维进行病理观察,并对各组损伤区脊髓横断面神经纤维数进行统计。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50只,术后1周内死亡11只,除空白对照组未死亡外,模型对照组死亡2只,其余3组各死亡3只。①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前后均未出现尿便异常情况。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大鼠术后1周内均出现尿便失禁,模型对照组死亡2只,其余3组各死亡3只;术后2周有18只大鼠排尿排便功能逐渐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7只,神经生长因子组4只,胚胎脊髓干细胞组5只,模型对照组2只;术后8周有20只大鼠排尿排便功能已完全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7只,神经生长因子组5只,胚胎脊髓干细胞组6只,模型对照组2只。②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改变: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无异常改变。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建立T12脊髓右半切损伤模型后,大鼠右后肢运动功能全部消失,左后肢出现感觉障碍;术后8周时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6只大鼠出现刺激左后肢的逃避反应,但右后肢运动功能未见改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有4只大鼠对左后肢痛觉刺激出现逃避反应。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右后肢常处于拖行状态,感觉与运动功能均无改善。③术后8周各组组织病理染色观察结果:神经生长因子+胚胎脊髓干细胞组与神经生长因子组、胚胎脊髓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6±4.3),(4.31±0.5),(14.2±1.6),0,P<0.05)。结论:胚胎脊髓干细胞为宿主脊髓损伤区提供了优良的微环境及支持引导作用,并通过自身的分化再生与宿主神经元形成广泛联系,同时产生更多的神经营养因子,与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宿主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后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文明 吴仁昌 +1 位作者 李刚 白荣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11-113,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过程中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6在佳木斯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4只单纯随机分...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过程中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6在佳木斯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4只单纯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及假手术组4组(n=16),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50g·cm)制成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②电针组在损伤后即刻取督脉上的大椎和命门两(进行治疗,电针频率2Hz,疏密波形,强度2.5mA,以针刺处肌肉轻微抖动为宜,持续30min。甲基强的松龙组在损伤后即刻尾静脉内注射30mg/kg甲基强的松龙。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做治疗。③各组分别于术后6,24h各处死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各组脊髓损伤早期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经补充后6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损伤后6h:电针及甲基强的松龙组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灰度值高于假手术和模型组相(P<0.05,0.01)。②脊髓损伤后24h:电针及甲基强的松龙组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少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灰度值高于假手术和模型组(P<0.05,0.01);但电针与甲基强的松龙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可使Fa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下调,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对损伤脊髓的修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针灸疗法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能谱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智越 曹绍东 +2 位作者 韩东 王可铮 张同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8期150-153,99,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3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应用能谱CT进行胸部增强检查,再利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对... 目的探讨能谱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3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应用能谱CT进行胸部增强检查,再利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对140kVp混合能量(quality check,QC)图像和最佳单能量(optimal keV)图像进行二维、三维重建,分别比较两组图像的支气管动脉CT值,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另请两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53例患者的最佳单能量值在(55~63)keV区间,多数位于58keV;与QC图像比较,其CNR、SNR和支气管动脉CT值更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最佳单能量图像的支气管动脉主观质量评分同样高于QC图像(P<0.05)。结论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可以为支气管动脉提供更丰富、精准的影像学资料,为中央型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单能量图像 支气管动脉 CT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仁昌 慕义 +1 位作者 倪宏彬 白荣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2-604,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X线、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老年ANFH病人行双侧股骨头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 68例患者均存在早期骨坏死表现.X线发现Ⅰ~Ⅱ期ANFH 28例,诊断准确率4... 目的 研究老年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X线、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老年ANFH病人行双侧股骨头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 68例患者均存在早期骨坏死表现.X线发现Ⅰ~Ⅱ期ANFH 28例,诊断准确率41.18%(28/68);CT发现Ⅰ~Ⅱ期ANFH 39例,诊断准确率为57.35%(39/68);MRI发现Ⅰ~Ⅱ期ANFH 53例,诊断准确率为77.94%(53/68).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低场MRI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诊断老年人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骨髓脂肪定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及新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志颖 薛娜 +2 位作者 尹晓凤 刘芳 张同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826-828,共3页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并发症骨折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早期不易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对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十分重要。骨质疏松症与骨强度减低密切相关,骨密度与骨质量共同影响骨强度,除了传...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并发症骨折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早期不易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对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十分重要。骨质疏松症与骨强度减低密切相关,骨密度与骨质量共同影响骨强度,除了传统影像学方法测骨密度,磁共振骨髓脂肪定量分析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更加全面和精确。该文主要就传统的骨密度评估与骨髓脂肪定量评估在骨质疏松诊疗与监测方面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脂肪定量 骨质疏松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影像引导对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岩 刘莉莉 +3 位作者 梁莉丽 敬素伟 方芳 陈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5期6913-6917,共5页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过程中,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放射治疗近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收...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过程中,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放射治疗近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例。使用医科达SynergyTM锥形束CT(CBCT)进行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25例患者进行误差纠正,调整后行调强放疗。患者在进行放疗前,用锥形柬CT对射野的偏差进行校正,其偏差利用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螺旋CT图像进行手动匹配,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调整。根据误差调整治疗床位置后治疗。对急性放射性反应采用RTOG5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经锥形束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X、Y、Z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0.429±1.683mm、0.431±1.728mm、0.583±2.041mm:摆位误差纠正后,误差值分别为:0.068±0.429、0.019±0.438、0.158±0.697,调整后摆位误差控制在1mm之内进行治疗。放疗后2周急性皮肤反应为0级23例、1级2例;4周为0级21例、1级4例。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心脏损伤的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调强放疗是乳腺癌临床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能够使放疗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放疗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颅颈大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
作者 高振轩 谢晨 +6 位作者 曹绍东 甘中伟 周倍 罗朝川 王子齐 葛煜彤 张伟光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介入治疗是颅颈大动脉狭窄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精确地评估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判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具有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和无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 介入治疗是颅颈大动脉狭窄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精确地评估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判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具有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和无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介入诊疗活动中。本文围绕HR-MRI在介入治疗颅颈大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