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技艺与观念——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中西宗教建筑艺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妍 段俐敏 李晞睿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117,共6页
一、作为技术现象的宗教建筑艺术 宗教建筑是人们运用建筑技术在世俗世界中划定的特殊空间,人们必须把自己投到这特定的空间场域中去,在那里一切都获得了源头和意义。“一切宗教都是建筑的宗教”。基督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伊斯兰... 一、作为技术现象的宗教建筑艺术 宗教建筑是人们运用建筑技术在世俗世界中划定的特殊空间,人们必须把自己投到这特定的空间场域中去,在那里一切都获得了源头和意义。“一切宗教都是建筑的宗教”。基督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道教的宫观,这些建筑都是认同感产生的地方,人们在宗教建筑空间的现实和虚拟之中体验天堂、乐同、净土、洞天福地,通过思考和幻想来体验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建筑 建筑技术 艺术比较 现象学 材料 中西 视域 技艺
原文传递
作为观念现象的文字:中西审美思维源发机制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1-87,共7页
文字的"音"与"形"是观念的"现象"存在。文字的音-形二重现象给文字记录观念的方式提供了两种选择。汉字从"形"出发,兼及字"音",包蕴"意象",以"相类性"为原则,... 文字的"音"与"形"是观念的"现象"存在。文字的音-形二重现象给文字记录观念的方式提供了两种选择。汉字从"形"出发,兼及字"音",包蕴"意象",以"相类性"为原则,形成超越具象的汉字"字象"系统;汉字"字象"具有虚拟隐喻的"象性"、具身性和透明性。西文字则弃"形"择"音",以"任意性"为原则,形成了能指/所指关系的符号"声象"系统;西文字"声象"具有语境诠释的"像性"、离身性和遮蔽性。文字是"构成性的语言",左右着组织信息和概念表征的方式。现象学的观念开启了重新观察文字的视角,启发通过文字形态的独立考察比较中西文论差异的可能性,探索文字所蕴含的思维力量,观照中西审美思维的源发性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象 声象 象性 像性 意象 仿像
下载PDF
作为逻辑的文字:从文字观到文学观
3
作者 王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7-95,共9页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qu...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生出字逻辑、象逻辑、和逻辑和悟逻辑,形成了汉语言情感理性的具身性意向结构;西字依"言"立法、"指代"命名、"声"以"区分"、"词""物"对应,衍生出语法逻辑、概念逻辑、分析逻辑和再现逻辑,形成了西语言科学理性的对象化诠释意向结构。作为逻辑的文字决定了中西语言符号体系、赋义方式、思维路径、体验模式的差异,其意向结构的差异奠定了中西审美差异的基调。从文字观到文学观,彰显着中西美学理论范畴及理论体系差异的文字规定性。中国诗学是情感逻辑;西方诗学臻于真,中国诗学深于情;西方诗学辨于物,中国诗学观于心。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字意向结构的差异所建构出的不同"意向性形态"的审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逻辑 意向结构 意象与仿像
下载PDF
具身体验:后技术媒介背景下当代艺术美学的人本关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妍 王恒玉 李晞睿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38,共5页
一、后技术媒介时代的当代艺术 无庸置疑,当代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构建的后现代技术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新技术的下移与大众共享,推动社会步入了技术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新阶段,换言之,技术... 一、后技术媒介时代的当代艺术 无庸置疑,当代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构建的后现代技术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新技术的下移与大众共享,推动社会步入了技术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新阶段,换言之,技术正在建构着人类生存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当代艺术 艺术美学 媒介 人本 身体 高新技术 网络技术
原文传递
后媒介空间的城市意象与城市文化身份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晞睿 王妍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81,共5页
一、媒介空间的意义生产与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是人类对城市的诗意建构,城市也建构着寓身其中的人类的灵性。人们借由地标建筑、文学、艺术等媒介讯息,以想象、联想的方式,将空间事物的感知内化为对空间本身的意义感知,被感知的城市... 一、媒介空间的意义生产与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是人类对城市的诗意建构,城市也建构着寓身其中的人类的灵性。人们借由地标建筑、文学、艺术等媒介讯息,以想象、联想的方式,将空间事物的感知内化为对空间本身的意义感知,被感知的城市变为被想象的城市——意向性中的城市在媒介空间的意义生产中日趋丰富,最后完全从空间意识中脱离出去,成为纯粹空间形式的展示场所,这个现象学的空间意义生产内在地建构出富有情感意蕴的、客体化的城市意象。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从感知的显现变为想象的显现。城市意象的传统媒介空间由建筑媒介(城市地标)、文学意象、影像媒介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传统媒介 文化身份 空间意义 代建 地标建筑 文学意象 空间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