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特点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9-71,F004,共4页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一场哲学伦理学的革命。这场革命在国内哲学研究中已初见端倪。〔1〕为促进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西方 环境伦理学 研究特点 科学哲学
下载PDF
环境科学特殊对象的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的纲领
2
作者 叶平 黄君礼 周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7-83,共17页
为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当前特别需要开展环境科学特殊对象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研究。其内容包括环境和生态的科学哲学问题研究、重大环境实践中的理论问题研究;其立论的基点在于:倡导"一个地球,两个世界"的生态环境世界观... 为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当前特别需要开展环境科学特殊对象的哲学与伦理学问题研究。其内容包括环境和生态的科学哲学问题研究、重大环境实践中的理论问题研究;其立论的基点在于:倡导"一个地球,两个世界"的生态环境世界观、地球不仅是资源更是根源的生态环境价值观、从社会契约到自然契约的生态环境权利观;其基本观点渗透在环境科学实践问题中的十个方面;其研究的方法论植根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由此倡导并确证环境自然科学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大环境共同体的建立,以此作为该项研究的路径依赖和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的哲学 环境伦理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环境
下载PDF
“表本兼治”的国家环境理论与认知指南——评《国家环境治理研究》
3
作者 叶平 《晋阳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138-140,共3页
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三卷《国家环境治理研究》,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集中体现在它从伦理角度切入,检讨以气候变暖、酸雨、霾气候为重要形态的"气候失律",揭示其形成及恶化运动是人类行为过度介入自然界的破坏性影响的... 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三卷《国家环境治理研究》,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集中体现在它从伦理角度切入,检讨以气候变暖、酸雨、霾气候为重要形态的"气候失律",揭示其形成及恶化运动是人类行为过度介入自然界的破坏性影响的层累所致,发现环境本身如何可能为重新恢复和治理环境提供客观依据和原动力机制,探讨恢复气候的环境机制和社会方式,提出"表本兼治"环境的实施方略和行动方案,提炼出如何可能指导"表本兼治"的环境认知理论,并为如何有效实施"表本兼治"环境探索可持续的正确社会方式和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环境治理研究 气候失律 恢复气候 表本兼治 环境认知理论
下载PDF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志茂 叶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61,66,共5页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其概念和原理来源于生物生态学。该学科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环境管理观念。研究工业生态学有以下五个视角 :地球的长期可居住性、全球区域、自然系统的控制和脆弱性。
关键词 工业生态学 生物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 工业 环境
下载PDF
新世纪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学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14,共5页
在新世纪,要使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学原则长入社会生活,需要建构新时代的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是社会存在的状态。社会存在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形态,迄今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在工业社会阶段,人们没... 在新世纪,要使协同进化的生态伦理学原则长入社会生活,需要建构新时代的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是社会存在的状态。社会存在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形态,迄今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在工业社会阶段,人们没有处理好经济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以及环境子系统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环境子系统和生物圈大系统对经济子系统的深层作用。这是当代生态问题的根源之一,也是传统现代化只是半现代化的原由。要摆脱或改变这种忽视生态的社会生态结构,有必要实现三方面的观念扩展———扩展社会共同体的观念,扩展健康的概念,扩展国家安全的概念;解决两方面的难题———消灭贫穷和保存荒野;铺设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进化 社会生态学 社会 生态伦理
下载PDF
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 被引量:8
6
作者 叶平 《环境教育》 2001年第4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绿色教育 教育方式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境理论解析
7
作者 叶平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4期89-95,共7页
现行的生物多样性概念仅仅是在生物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角度下定义,忽略了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人类发生论机制,其认识论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的二分法"。本文从人与自然依存和作用关系综合研究的理论即环境理论层面界定生物多... 现行的生物多样性概念仅仅是在生物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角度下定义,忽略了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人类发生论机制,其认识论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的二分法"。本文从人与自然依存和作用关系综合研究的理论即环境理论层面界定生物多样性,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质就在于保护生物存活主体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态机制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环境理论 环境伦理 环境科学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平 卢志茂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6,37,共4页
本文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包括人类)层面,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质上在于保护生物存活主体的生态机制的新观点。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哲学 文化 生物
下载PDF
新环保法的生态伦理问题:时代特征、系统关联性与伦理自觉的限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迟学芳 叶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18,共18页
新环保法是针对我国环保总体发展形势制定的"维护生命底线"并发挥"拨乱反正"作用的环保根本大法。其时代特征既体现在"是开创我国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大政治举措",也体现在适应世界发展的生态时代,推进生... 新环保法是针对我国环保总体发展形势制定的"维护生命底线"并发挥"拨乱反正"作用的环保根本大法。其时代特征既体现在"是开创我国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大政治举措",也体现在适应世界发展的生态时代,推进生态文明的"中国范式"并使生态文明成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新阶段"的开路先锋。然而,新环保法在执行过程中既受到"国民精神素质状况""社会根本矛盾的变化""法律成为活法的方式"等社会系统关联性的制约,也受到"认识程度""政府责任和诚信"以及"舆论监督和公共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系统关联性的影响。由此进一步发现,新环保法在理论上存在着伦理自觉的限度,即在于单一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法伦理学定位:一方面,体现在对生态文明定位理解的偏颇,只考虑人类生态,没有把与人的生存紧密相关的那些"自然生态",以及与其他生命种类命运相关的"人类生态"纳入文明考虑并依此"创造绿色知识";另一方面,基于上述"创造的绿色知识"在重建文明的社会生态秩序方面也就显得不够全面。只重视"人类世界"而忽视地球"自然世界",其结果:只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环境,可能破坏其他非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保护供人类可用的资源,可能掠夺其他非人类的生存资源。实质上,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对生态讲文明",是从生态关系的尺度即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为目的,而非仅仅是为了一个人类物种、"为保障人类或公众健康"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不仅如此,新环保法在实践上也存在伦理自觉的限度,即体现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活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等实践过程中伦理自觉上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系统关联性 伦理自觉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时代特点及理论前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平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应了生态时代的生死观、群众运动观、科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的转变,把创造生态的文明与文明的生态秩序相结合进行社会建构。其理论前提在于伦理自觉: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应了生态时代的生死观、群众运动观、科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的转变,把创造生态的文明与文明的生态秩序相结合进行社会建构。其理论前提在于伦理自觉: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绿色知识和智慧,确立有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时代 体制改革 生态哲学 有机整体论
下载PDF
关于河流生命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11,共6页
河流生命的伦理是对河流观念的一场革命,适应了环境革命发展的时代需要,以及河流世界观、价值观转变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进行综合研究的河流生命学,其伦理难题在于新的生命的定位和界定及其伦理的本... 河流生命的伦理是对河流观念的一场革命,适应了环境革命发展的时代需要,以及河流世界观、价值观转变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进行综合研究的河流生命学,其伦理难题在于新的生命的定位和界定及其伦理的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命 环境伦理学 河流科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河流自然生命:时代意义、方法论原则和初步结论
12
作者 叶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8-12,共5页
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和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适应了21世纪人类从"征服"自然转向协调自然的客观需要,也反映了我国河流管理决策者在思想理论上从重视眼前利益到重视长远利益、从单独强调人类利益到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和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适应了21世纪人类从"征服"自然转向协调自然的客观需要,也反映了我国河流管理决策者在思想理论上从重视眼前利益到重视长远利益、从单独强调人类利益到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球整体利益的转变。它试图解决人类生存的合理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问题,并促使我们进一步建立河流生命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命 河流伦理 意义
下载PDF
论“极端的环保不可取”
13
作者 叶平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CSSCI 2009年第4期47-53,共7页
“极端的环保不可取”,这个判断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不知道在中国极端的环保指谓的是什么?至少其中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提出来讨论①:一是主题词环保是什么意思?是指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还是指环境保护理论。或是指环境保护... “极端的环保不可取”,这个判断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不知道在中国极端的环保指谓的是什么?至少其中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提出来讨论①:一是主题词环保是什么意思?是指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还是指环境保护理论。或是指环境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环境保护运动 主题词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环境哲学关于荒野概念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丹阳 叶平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1-57,共7页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概念研究 西方人 荒野 环境哲学 20世纪90年代 经济高速发展 大自然
原文传递
绿色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以怀特海“创造的冲动”诠释河流生命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迟学芳 叶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0-32,共13页
绿色发展必然要求绿色知识的创造,而绿色知识的创造必然源于绿色发展的方法论指导。在河流管理发展领域贯彻绿色发展,并以河流生命的提出为例,体现了绿色知识的创造。但是,提出河流是生命,为什么比提出火和地球是生命更有合法性,需要以... 绿色发展必然要求绿色知识的创造,而绿色知识的创造必然源于绿色发展的方法论指导。在河流管理发展领域贯彻绿色发展,并以河流生命的提出为例,体现了绿色知识的创造。但是,提出河流是生命,为什么比提出火和地球是生命更有合法性,需要以怀特海"创造的冲动"为理论基础,对河流生命概念构建的事例加以诠释。首先,河流生命的构建基于一种重要性的感觉并对应着某种实事,从而激发创造的冲动。而要把这种冲动转变成持续的创造力量,需要来自对生命与河流的类比和联想的内省,其内涵体现出主体创造的"艺术意味"。但是,只有"外感"和"内省"还不够,还需要把二者整合起来的主体情结,我们称作"创造性情结"。这种"创造性情结",揭示河流生命创造活动中情感、思想和记忆的作用。其次,建构河流生命是在地球水循环的有机整体论的意义上理解和界定作为其部分的河流生命的性质、价值及其管理观念变革的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阐释河流生命的重要性,可以描述和可以展现的表达,以及可以认知的和可以意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河流生命 生态伦理学 怀特海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关于环境伦理学的一些问题——访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教授 被引量:30
16
作者 叶平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2-34,44,共4页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当代环境伦理 罗尔斯顿 可持续性 天然林保护工程 持续生物圈 生态效益 国际秩序 生态文明 生态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及其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一、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的误区 近10多年来,在国内生态伦理学问题的研究中,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立论的基础和评价的标准以及最终实现的目的的阐释等等有很多争论,并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修正、整合或替代... 一、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的误区 近10多年来,在国内生态伦理学问题的研究中,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立论的基础和评价的标准以及最终实现的目的的阐释等等有很多争论,并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修正、整合或替代上述两种理论的各种学说。(余谋昌、王耀先,第142页)笔者认为,争论中涉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在学理上的某些质疑,至今仍有讨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方法论研究 非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 伦理学问题 争论 批判
原文传递
生态哲学研究的一个向度——河流自然生命的定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平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9,共9页
关键词 自然生命 生态系统 河流 哲学研究 向度 拟人化手法 艺术作品 科学概念
原文传递
生命宇宙论的生态文明观
19
作者 迟学芳 叶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4,41,共8页
推动生态文明与生命文明双向建构,需要生命宇宙论的生态文明观。对人与生命关系视域中人与病毒微观世界的讨论,存在“病毒中心主义”且有抹杀地球宇观世界中人类世存在的客观性之嫌。为改变这种认识上的两极对立,使其内在生命和外在生... 推动生态文明与生命文明双向建构,需要生命宇宙论的生态文明观。对人与生命关系视域中人与病毒微观世界的讨论,存在“病毒中心主义”且有抹杀地球宇观世界中人类世存在的客观性之嫌。为改变这种认识上的两极对立,使其内在生命和外在生态达成辩证统一,对近代产生的人类中心论的文明观、现代世界环境运动催生的生态中心论的文明观,以及当代两者整合的生命宇宙论的生态文明观进行梳理和概括,揭示出生命宇宙论的生态文明观的五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宇宙论 生态文明观 生命文明观 生态哲学
原文传递
非人类的生态权利 被引量:37
20
作者 叶平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5,共5页
构建非人类的生态权利 ,是人类生态权利的扩展 ,这不仅取决于对自然界固有价值的认识 ,而且还基于对其固有价值的尊重和热爱。人类作为生态道德的代理者 ,尊重和热爱非人类的生存权利、自主权利和生态安全权利 ,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进展。
关键词 生态权利 人类 非人类 价值 固有价值 自然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