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化学类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以《电化学基础教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永明 胡会利 +2 位作者 于元春 李旭东 高鹏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互联思维打造立体化教材已经成为高校教材改革的趋势。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兴专业,面临着紧迫的教材体系建设任务。本文以《电化学基础教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从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入手,提出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互联思维打造立体化教材已经成为高校教材改革的趋势。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兴专业,面临着紧迫的教材体系建设任务。本文以《电化学基础教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从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路径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法。希望能为新形态教材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教材建设 新形态教材 立体化教材 电化学
下载PDF
钛及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屠振密 朱永明 +2 位作者 李宁 胡会利 曹立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8,86,共4页
目前,钛及钛合金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钛及钛合金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其使用特性,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介绍了一些对钛及钛合金行之有效的先进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处理、阳极氧化处理、... 目前,钛及钛合金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钛及钛合金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其使用特性,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介绍了一些对钛及钛合金行之有效的先进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处理、阳极氧化处理、化学镀及电镀、微弧氧化、电泳沉积和纳米电沉积等,并对其应用加以讨论和评述。这些表面处理方法大大扩展了钛及钛合金的应用领域,促进了钛及钛合金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处理 应用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荧光标记DNA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桑付明 任秀莲 +1 位作者 潘建新 刘德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是目前最灵敏的检测器之一,已广泛用于毛细管电泳DNA分析中。该文对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DNA分析中3种主要的DNA荧光标记方式:荧光基团共价标记、PCR后标记、内插荧光染料标记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是目前最灵敏的检测器之一,已广泛用于毛细管电泳DNA分析中。该文对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DNA分析中3种主要的DNA荧光标记方式:荧光基团共价标记、PCR后标记、内插荧光染料标记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了78篇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荧光标记 荧光染料 DNA
下载PDF
无氰化学镀金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海萍 李宁 +2 位作者 毕四富 孔令涛 李康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共4页
综述了化学镀金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以亚硫酸钠及硫代硫酸钠为配位剂的无氰化学镀金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用于印刷线路板(PCB)的置换镀金工艺现状及前景,以期对无氰化学镀金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有更好的了解。
关键词 无氰 化学镀金 配位剂 亚硫酸钠
下载PDF
表面转化膜无铬化技术的研究动向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会利 陈丽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731,755,共6页
环保的需要使得铬酸盐转化膜逐渐被各种无铬转化膜所替代。本文介绍了含氧酸盐、锆盐和钛盐、稀土、植酸、硅烷等无铬表面转化膜的形成机理及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铬转化膜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能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中。
关键词 转化膜 含氧酸盐 稀土 植酸 硅烷
下载PDF
赤潮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福 张春云 +1 位作者 王广策 张宝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22,共9页
综述了目前用于赤潮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这些技术总体分为3类,即基于核酸提取的检测技术、全细胞杂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能用于自然水样的种群分析、有害赤潮藻种的日常监控、赤潮藻孢囊的鉴别... 综述了目前用于赤潮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这些技术总体分为3类,即基于核酸提取的检测技术、全细胞杂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能用于自然水样的种群分析、有害赤潮藻种的日常监控、赤潮藻孢囊的鉴别和对压舱水外来生物的检测等。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各种已建立的检测技术运用于实践,特别是如何提高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并发明新的检测设备,实现检测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赤潮藻 鉴定 检测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从动电位法研究镍的钝化行为实验改进谈大学化学实验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瑾宁 徐仲 +1 位作者 胡会利 张天云 《大学化学》 CAS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电化学分析仪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点就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实验改革 钝化行为 大学化学 动电位法 电化学分析仪 硫酸溶液 极化曲线
下载PDF
红油菜菜薹商品价值重建技术及应用
8
作者 肖伟 王娟 +1 位作者 李芸 王俊艳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5期44-45,共2页
为解决大田红油菜菜薹生产中出现的由于采收不及时而失去商品价值的问题,根据红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红油菜菜薹商品价值重建技术。该技术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红油菜菜薹的商品价值,从而延长红油菜菜薹的... 为解决大田红油菜菜薹生产中出现的由于采收不及时而失去商品价值的问题,根据红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红油菜菜薹商品价值重建技术。该技术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红油菜菜薹的商品价值,从而延长红油菜菜薹的采收期,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 重建技术 油菜 菜薹 应用 辩证统一关系 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
下载PDF
污水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伟华 郑姝卉 王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5,共6页
总结了污水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微生物、工艺以及影响因素等,重点分析了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研发的各种工艺的流程和特点,以及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碳源、电子受体、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和其他环境参数等。指出双污泥工艺的反硝化除... 总结了污水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微生物、工艺以及影响因素等,重点分析了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研发的各种工艺的流程和特点,以及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碳源、电子受体、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和其他环境参数等。指出双污泥工艺的反硝化除磷率要高于单污泥工艺,但是双污泥工艺略为复杂,限制了其实际工程应用。如何提高单污泥工艺反硝化除磷率和简化双污泥工艺流程是未来工艺研发的重点方向,同时做好工艺影响参数优化,提高反硝化除磷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工艺 影响因素 微生物 低C/N
下载PDF
聚合物保护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相转移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兴丽 黄明湖 +3 位作者 张晓凯 黄绍鑫 潘伟 马厚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依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建立了将PVP保护的金、银、铂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到油相的简单而有效的相转移技术.方法是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先于水溶液中制备粒度均匀的金属纳米粒子,然后向电化学合成后... 依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建立了将PVP保护的金、银、铂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到油相的简单而有效的相转移技术.方法是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先于水溶液中制备粒度均匀的金属纳米粒子,然后向电化学合成后的金属纳米水溶胶中加入适量正丁醇,在搅拌条件下升温至80℃即可使金属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纳米粒子的相转移效率很高,而且相转移后粒子在油相中分散很好,没有团聚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在油水混合体系电化学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的实验方法,为收集纳米粒子和制备纳米粒子薄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相转移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电化学合成 油/水界面
下载PDF
工业含磷废水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徐庆国 吴贵明 满春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6-78,共3页
论述了利用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处理电冰箱生产中磷化脱脂废水的工艺过程;验证了大孔径树脂的交换容量;设计了除磷系统的工艺流程并在伊莱克斯中意(长沙)电冰箱有限公司实现了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运行稳定,除磷效果良好... 论述了利用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处理电冰箱生产中磷化脱脂废水的工艺过程;验证了大孔径树脂的交换容量;设计了除磷系统的工艺流程并在伊莱克斯中意(长沙)电冰箱有限公司实现了工业化。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运行稳定,除磷效果良好,处理后出水完全达到国家废水回用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废水 废水处理 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 深度处理 电冰箱
下载PDF
基于唇动的说话人识别技术
12
作者 刘庆辉 姚鸿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88,共4页
针对说话人识别技术多基于语音的现状,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唇动的说话人识别技术。通过离散余弦变换,从说话人讲话时的图像序列提取那些既反映说话人嘴部生理特性也反映了说话人唇动的行为特性的视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为说话人... 针对说话人识别技术多基于语音的现状,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唇动的说话人识别技术。通过离散余弦变换,从说话人讲话时的图像序列提取那些既反映说话人嘴部生理特性也反映了说话人唇动的行为特性的视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为说话人建立静态-动态混合模型,其中使用半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为说话人建立动态模型。在一个小型的视觉语料库上,我们分别对说话人辨认系统和确认系统进行实现。对说话人辨认系统,其文本有关与文本无关模式的正确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7%;对说话人确认系统,文本有关与文本无关模式的等错误率分别为0.09%与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动 说话人辨认 说话人确认 隐马尔可夫模型 离散余弦变换
下载PDF
南大洋罗斯海近海沉积物烷烃与塑料降解微生物多样性
13
作者 赵素芳 刘仁菊 +3 位作者 董纯明 吕世伟 张本娟 邵宗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石油污染以及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安全具有严重威胁,甚至在南大洋的罗斯海地区也发现石油污染和微塑料的存在。本研究为了获得该地区的低温烷烃降解菌和塑料降解菌,通过采集自南大洋罗斯海地区的12个沉积物样品用于富集分离南大洋低温烷... 石油污染以及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安全具有严重威胁,甚至在南大洋的罗斯海地区也发现石油污染和微塑料的存在。本研究为了获得该地区的低温烷烃降解菌和塑料降解菌,通过采集自南大洋罗斯海地区的12个沉积物样品用于富集分离南大洋低温烷烃降解菌株,结果表明十四烷富集菌群优势属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食烷菌属(Alcanivorax)、海单胞菌属(Marin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等。进一步利用分离获得的烃类富集菌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进行降解验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证明了Pseudomonas pelagia R1-05-CR3、Pseudomonas taeanensis A11-04-CA4、Halomonas titanicae A11-02-7C2和Rhodococcus cerastii R1-05-7C3这4株细菌对PE可进行有效降解。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和SEM结果表明R.cerastii R1-05-7C3、Microbacterium maritypicum RA1-00-CA1、H.titanicae A11-02-7C2对PET塑料具有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洋罗斯海近海沉积物中存在多样性的低温烃类及塑料降解菌,在原位环境污染中发挥自净作用,同时也为低温下烃与塑料污染生物降解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烷烃 聚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生物降解 低温微生物
下载PDF
A^2O工艺和A^2O+BC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伟华 王梅香 +4 位作者 李健伟 冯岩 刘博 李夕耀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4-999,共6页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和聚磷菌(PAOs)污泥龄分离,同时反硝化除磷"一碳两用",碳源利用率更高,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和28%.其次FISH试验表明,在稳定运行的A^2O+BCO工艺中,PAOs比例为22%,远远超过A^2O中7%的比例,从微生物角度证明了脱氮除磷效果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C/N) A^2O工艺 A^2O+BCO工艺 反硝化除磷 双污泥
下载PDF
三价铬电镀铬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9
15
作者 屠振密 郑剑 +1 位作者 李宁 李永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9-63,87,共6页
长期以来,电镀铬通常采用六价铬电镀液。近年来,由于六价铬对环境等方面带来污染影响,于是加紧了对三价铬电镀的研究。实际上提出用三价铬代替六价铬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用三价铬镀装饰铬与六价铬电镀相比,具有很多优异特性,但在实... 长期以来,电镀铬通常采用六价铬电镀液。近年来,由于六价铬对环境等方面带来污染影响,于是加紧了对三价铬电镀的研究。实际上提出用三价铬代替六价铬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用三价铬镀装饰铬与六价铬电镀相比,具有很多优异特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可镀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用三价铬电镀功能性铬还没有被实际广泛应用。还介绍了三价铬电镀的机理及展望,并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镀铬 装饰铬 功能铬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三价铬电镀装饰铬工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剑 屠振密 +2 位作者 李宁 张景双 杨闯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研究了一种以甲酸、乙酸及第三种配位剂组合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该镀液和镀层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体系所得镀层外观光泽明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可使用的电流密度从2.5~25.0A/dm2);镀液的pH值容易控制,分散能力和覆盖... 研究了一种以甲酸、乙酸及第三种配位剂组合的三价铬电镀工艺,并对该镀液和镀层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体系所得镀层外观光泽明亮,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可使用的电流密度从2.5~25.0A/dm2);镀液的pH值容易控制,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可在室温下电镀,镀液性能比较稳定;通过Taf-el测试和CASS试验证明,三价铬镀铬层的耐蚀性和六价铬镀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电镀 六价铬 特性 耐蚀性 Tafel曲线 CASS试验
下载PDF
常温高效硫酸盐三价铬电镀工艺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化松 屠振密 +2 位作者 李永彦 李炳江 李宁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7,56,共4页
六价铬电镀工艺严重污染环境,有望被三价铬电镀取代。三价铬电镀分为氯化物体系和硫酸盐体系,其中硫酸盐体系因具有阳极无有害气体析出、不腐蚀设备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大量试验开发出常温甲酸-草酸体系硫酸盐工艺,并借助小槽... 六价铬电镀工艺严重污染环境,有望被三价铬电镀取代。三价铬电镀分为氯化物体系和硫酸盐体系,其中硫酸盐体系因具有阳极无有害气体析出、不腐蚀设备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大量试验开发出常温甲酸-草酸体系硫酸盐工艺,并借助小槽挂镀、Tafel曲线、EIS曲线和CASS试验等方法对镀液和镀层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该工艺镀层沉积速率高达0.18μm/min以上,分散能力93%,覆盖能力96%,耐蚀性好,是一种性能优良、高效的三价铬电镀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电镀 硫酸盐体系 常温 沉积速率 分散能力 覆盖能力 耐蚀性
下载PDF
海参疾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春云 陈国福 +2 位作者 徐仲 闫培生 王印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4-648,共5页
海参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历来被视为海珍奇品。近年来,海参价格不断上涨,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随着采捕强度的增大,导致自然资源量急剧减少。为解决市场膨胀和资源缩减问题,海参主要是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在我国... 海参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历来被视为海珍奇品。近年来,海参价格不断上涨,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随着采捕强度的增大,导致自然资源量急剧减少。为解决市场膨胀和资源缩减问题,海参主要是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在我国北方沿海迅猛发展,并成为海水养殖的新兴支柱产业。然而,养殖的过速发展及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不规范运作,病害问题日趋严重,给仿刺参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霉菌 检测 防治
下载PDF
电沉积纳米晶材料制备方法及机理 被引量:24
19
作者 屠振密 胡会利 +1 位作者 于元春 高鹏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共5页
介绍了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材料的方法和机理,如直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复合电沉积、喷射电沉积、超声波电沉积和刷镀,展望了电沉积纳米晶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技术 纳米晶材料 直流电沉积 脉冲电沉积 复合电沉积
下载PDF
硫酸盐电镀三价铬镀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坤 孙化松 +3 位作者 李永彦 屠振密 李宁 李炳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对硫酸盐体系三价铬镀层性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分析了电镀时间对镀层厚度、表面形貌和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体视显微系统对镀层厚度和形貌进行了测试;通过CASS试验、Tafel曲线和EIS曲线测试,对采用不同电镀时间制... 为对硫酸盐体系三价铬镀层性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分析了电镀时间对镀层厚度、表面形貌和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体视显微系统对镀层厚度和形貌进行了测试;通过CASS试验、Tafel曲线和EIS曲线测试,对采用不同电镀时间制备的三价铬镀层及六价铬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三价铬镀层厚度基本随电镀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电镀时间达到10min时,镀层表面形貌由微孔变为微裂纹状,镀层耐蚀性最好;硫酸盐体系三价铬镀层的耐蚀性与六价铬镀层的耐蚀性相当。可见,硫酸盐体系三价铬镀层具有优良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镀层 耐蚀性 硫酸盐 CASS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