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女性性心理的当代观照 被引量:4
1
作者 葛喜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40,共5页
在性教育、性保健、性咨询尚不健全的社会发展态势下,研究中国传统女性性心理,对广大女性科学、正确地对待性,摒弃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束缚,拥有健康的性心理,促进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女性作为一个群体,有其自身... 在性教育、性保健、性咨询尚不健全的社会发展态势下,研究中国传统女性性心理,对广大女性科学、正确地对待性,摒弃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束缚,拥有健康的性心理,促进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女性作为一个群体,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在漫长封建社会重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形成了符合特定文化背景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性别角色的严格规定性、性心理的压抑性、性表达的隐曲性、性与爱的分离性和性与生育的同一性。形成这一心理特征的原因在于:传统伦理以外化方式模塑着女性人格;女性自我束缚对性心理起到内化作用;对母亲角色习得与传承的结果;男权世界对女性性心理的强化使然。应该看到,伴随着改革开放,国人的性观念亦悄然发生变化,在开放与保守、传统与现代发生激烈碰撞的当下,普及性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使女性性权利得以充分保障,是女性健康性心理实现的根基;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女性健康性心理实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女性 性心理
下载PDF
葛喜平讲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讲:学会过感恩的生活——内观疗法理论与实践操作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喜平 《职业技术》 2007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大中专学生 生活 实践操作 感恩 学会 法理 内观
下载PDF
矿难事件对矿工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波 李兆良 张忠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499-2500,共2页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CW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00名经历矿难获救的矿工和未经历矿难的220名矿工进行调查。结果创伤组矿工在精神质、合理化、自责、逃避因子、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CW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00名经历矿难获救的矿工和未经历矿难的220名矿工进行调查。结果创伤组矿工在精神质、合理化、自责、逃避因子、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矿工。创伤组矿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矿工,应重视矿难后矿工的心理救援和心理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难 心理健康 调查
下载PDF
职业幸福感的属性、价值与提升 被引量:44
4
作者 葛喜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职业幸福感是职场人士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工作状态在满意程度上的主观感受。职业生活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亦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属性。职业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职场人个体的身心健康,... 职业幸福感是职场人士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工作状态在满意程度上的主观感受。职业生活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亦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属性。职业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职场人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提升职业幸福感,就组织而言,要对员工业绩进行客观公允评价,使之获得心理平衡,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观教育,倡导为社会奉献的职业精神。就职场人个体而言,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和定位,不断提升自我境界,塑造并完善自身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 职场人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本土化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忠宇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1,共3页
目前,心理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几乎都源自于几大基本流派,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短程化、信息化、经济性等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认知... 目前,心理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几乎都源自于几大基本流派,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短程化、信息化、经济性等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在大规模应用中的难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治疗 本土化应用
下载PDF
小组工作介入学龄期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提升的研究——以手工小组介入为例
6
作者 张忠宇 王栋乐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7-79,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家庭涌向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学龄期流动儿童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面对陌生环境,他们容易遭遇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本文尝试探索以小组工作介入方法提升学龄期流动儿童的社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家庭涌向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学龄期流动儿童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面对陌生环境,他们容易遭遇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本文尝试探索以小组工作介入方法提升学龄期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工作 流动儿童 社会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