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GMP-140与vWF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明艳 谢晶 +2 位作者 陈立君 李家增 马军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缓解时及正常人的血浆GMP-140水平,并计算GMP-140(ng)/107血小板数;(2)应用增强免疫胶乳法测定上述各期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结果(1)APL患者在初诊与治疗中GMP-140(ng)/107血小板数(4.55±3.10,4.73±2.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94±0.67)(P<0.01),缓解期(1.08±0.65)则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2)APL患者各病期vWF水平(%)(初诊时245.00±82.83,治疗中257.22±104.18,缓解期193.62±61.15)均较正常对照组(129.34±34.57)升高(初诊和治疗中P<0.01,缓解期P<0.05);缓解时的vWF水平较初诊时、治疗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APL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随着化疗的进行,骨髓造血逐渐改善,血小板的功能趋于正常;而内皮损伤恢复更慢,因而化疗中及化疗后期也应注意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GMP-140 VWF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网织血小板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明艳 姜晓萍 +2 位作者 陈立君 李家增 马军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PL临床诊治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掌握血小板输注时机与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7例APL患者及20名健康人RP%,并计数得出其相应的...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PL临床诊治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掌握血小板输注时机与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7例APL患者及20名健康人RP%,并计数得出其相应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初诊时(3.43±1.47)及治疗中(7.03±3.61)患者的RP%均较正常对照组(1.37±0.52)升高(P<0.05),而RPC(0.11±0.04,0.27±0.11)较正常对照组(0.35±0.10)明显降低(P<0.01);经化疗缓解时,其RP(3.87±1.08)及RPC(0.56±0.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的RP%较初诊时无明显变化(P>0.05),RPC较初诊时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APL病程中连续检测RP及RPC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骨髓造血情况,同时为血小板输注与否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网织血小板(RP)
下载PDF
脐带全层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扈江伟 张颢 +6 位作者 徐曼 汤永永 王军 盛红霞 杨在亮 张斌 陈虎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从人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为组织工程软骨和软骨损伤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 目的从人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为组织工程软骨和软骨损伤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采用微团细胞培养在软骨诱导液中向软骨细胞分化,阿尔辛蓝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RT-PCR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聚集蛋白聚糖(ACAN)基因情况。结果人脐带全层来源的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漩涡状贴壁生长,细胞高表达HLA-I类分子、CD73、CD90、CD166及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4、CD31、CD80、CD86及HLA-DR。细胞诱导分化21d后,阿尔辛兰及甲苯胺蓝染色阳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ACAN,而对照组无表达。结论人脐带全层为成体MSCs提供一种新而方便的来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细胞
下载PDF
槲皮素对K562和K562R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蔚 赵瑛 +1 位作者 邱林 马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9-1415,共7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Qu)对伊马替尼(IM)敏感细胞K562及耐药细胞K562R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BCR-ABL的表达变化,为Qu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K56... 目的:观察槲皮素(Qu)对伊马替尼(IM)敏感细胞K562及耐药细胞K562R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BCR-ABL的表达变化,为Qu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K562和K562R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分布;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成员、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经Qu 5、10、20、40、80、160、320μmol/L作用于K562细胞后,K56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07%、5.98%、11.09%、31.88%、56.89%、70.44%、86.63%;K562R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99%、9.75%、10.54%、8.93%、25.13%、46.89%、68.60%。K562、K562R的IC50分别为76.4和230.2μmol/L。Qu 50、100和200μmol/L可诱导K562和K562R细胞凋亡(r=0.9914),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r=0.9871),且呈剂量依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Qu作用于K562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p21、p27 mRNA及蛋白(Caspase-9除外)表达均有升高(P<0.05),K562R细胞除p27外,其他mRNA和蛋白(Caspase-3除外)均表达增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成员GSK-3β、β-catenin、Lef-1,下游靶向PPAR-δ、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CR-ABL mRNA表达降低,但BCR-ABL及p-BCR-AB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Qu能够抑制K562及K562R细胞的增殖,降低其耐药性,增加敏感性,这与Qu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凋亡途径及细胞周期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K562和K562R BCL-ABL蛋白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靳明华 夏国强 +2 位作者 杨光 梁红 马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全骨髓直接贴壁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颢 张斌 +4 位作者 程梅 陶艳玲 扈江伟 徐曼 陈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法能获得90%以上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1.63%和28.37%;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分化。说明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骨髓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分化
下载PDF
用组织贴壁法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颢 张斌 +4 位作者 程梅 陶艳玲 扈江伟 徐曼 陈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建立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技术,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分离UC-MSCs,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C-MSCs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特定诱导体系中,检测UC-M... 目的建立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技术,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分离UC-MSCs,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C-MSCs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特定诱导体系中,检测UC-MSCs向脂肪、成骨及软骨分化的潜能;用RT-PCR检测多能干细胞标志多能干细胞标志Oct-4,Sox-2,Nanog mRNA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UC-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及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81.56%和18.44%;UC-MSCs能够向脂肪、成骨和软骨分化;表达Oct-4,Sox-2,Nanog基因。结论组织贴壁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培养UC-MSCs的方法,培养的细胞为更原始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8
作者 范艳玲 王志国 +4 位作者 张伟杰 于存国 展昭民 张伯龙 马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1例为同胞间HLA配型6个位点完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1例为同胞间HL...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1例为同胞间HLA配型6个位点完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1例为同胞间HLA配型6个位点完全相合的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由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磷酰胺组成。用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2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分别为+5及+9d),2例均未发生GVHD。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感染表现,另1例患者出现CMV感染,给予更昔洛韦病情得以完全控制。2例分别无病生存8及17个月。结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肠浸润肠镜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关晓军 邵秀茹 +5 位作者 刘冀伟 黄湛 赵娜 赵微 马军 展昭民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4期195-198,203,共5页
目的 总结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细胞肠浸润肠镜特点.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入院的3 224例初发白血病中59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紧急实施了胃/结肠镜检查,对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分子生物学、细... 目的 总结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细胞肠浸润肠镜特点.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入院的3 224例初发白血病中59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紧急实施了胃/结肠镜检查,对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检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出血速度、出血量分为两组.结果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者59例(1.83%).其中急性消化道出血19例(急性出血组),包括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3例(12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淋巴瘤),占0.4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例(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占0.19%.慢性消化道出血40例(慢性出血组)占0.59%.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初发白血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人数(76.27%,45/59)明显高于慢性白血病人数(23.73%,14/59)(x2=8.72,P< 0.01).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占急性白血病的73.33%(33/45).结论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患者并不少见,其中急性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慢性白血病,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细胞肠浸润肠镜特点是肠道浸润累及范围广,出血量大,在形态上呈多形性,肠镜表现多样.慢性出血组肠浸润范围较小,可能和凝血机制、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白血病 肠镜 白血病浸润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克隆演化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蔚 邱林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表现为髓系肿瘤细胞在外周血、骨髓、髓外组织的克隆性扩增,导致患者贫血、出血、发热,直至死亡。微小残留病(MRD)是检测AML肿瘤负荷最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多参数流式...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表现为髓系肿瘤细胞在外周血、骨髓、髓外组织的克隆性扩增,导致患者贫血、出血、发热,直至死亡。微小残留病(MRD)是检测AML肿瘤负荷最有效的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和RT-PCR。但二代高通量测序(NGS)技术更适合检测AML患者克隆演化过程,因为其可以同时检测高通量的突变基因。本文就AML克隆演化及NGS检测AML的MRD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二代高通量测序检测
原文传递
合并8号染色体四体和20号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蔚 程焕臣 +5 位作者 刘宇 林晓燕 刘生伟 赵雪飞 邱林 马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935-936,共2页
患者男,70岁,2016年5月因“周身乏力、腰痛、面色苍白、间断低热、无恶心呕吐”于外院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2016年6月12日入我院治疗。查体:贫血外观,皮... 患者男,70岁,2016年5月因“周身乏力、腰痛、面色苍白、间断低热、无恶心呕吐”于外院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2016年6月12日入我院治疗。查体:贫血外观,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包块,肝脾肋下触及、肿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异常 8号染色体 支持治疗 染色体核型 凹陷性水肿 面色苍白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辨治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展昭民 赵东陆 王志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1-982,990,共3页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辨证施治
原文传递
低剂量亚砷酸及维甲酸方案对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15INK4B基因的影响
13
作者 李蔚 王占影 +7 位作者 韩冰虹 刘生伟 程焕臣 赵雪飞 赵旭 程曦顺 邱林 马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8期471-473,478,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亚砷酸及维甲酸双诱导方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p15INK44B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患儿p15INK4B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11例MDS患儿接受低剂量亚砷酸及维甲酸双诱导方案治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亚砷酸及维甲酸双诱导方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p15INK44B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患儿p15INK4B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11例MDS患儿接受低剂量亚砷酸及维甲酸双诱导方案治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后p15INK4B基因的表达,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15INK4B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11例MDS患儿经过双诱导方案治疗后,9例获益.治疗后10例患儿p15INK4B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前后p15INK4B基因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68±0.58)%、(1.44±0.6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05).结论 低剂量亚砷酸及维甲酸双诱导方案治疗儿童MDS疗效较好,该方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15INK4B基因表达升高有关,但p15INK4B基因表达升高与去甲基化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15INK4B基因 甲基化 儿童 双诱导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