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彦鹏 刘宁 +1 位作者 田荣振 屈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124-124,126,共2页
目的:对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在2013-06-2014-06期间接受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脑外伤治疗患者74例,共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进行早期颅骨... 目的:对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在2013-06-2014-06期间接受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脑外伤治疗患者74例,共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所进行的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之间相隔3-6个月,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预后良好例数明显偏低,重度残疾数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脑外伤治疗
下载PDF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彦鹏 刘宁 《医学综述》 2017年第6期1170-1173,1178,共5页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是一种脑室扩大而脑室内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症候群。在临床中NPH较少见,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NPH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步态障碍和尿失禁三联症。影像学表现为脑室系统轻至中度扩...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是一种脑室扩大而脑室内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症候群。在临床中NPH较少见,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NPH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步态障碍和尿失禁三联症。影像学表现为脑室系统轻至中度扩张。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预后可作出诊断。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改善其症状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不可逆的神经变性,少数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甚或不缓解。需合理应用,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老年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彦鹏 刘宁 +1 位作者 田荣振 屈洋 《哈尔滨医药》 2016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较小量的脑出血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方法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较小量的脑出血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内科治疗方式,因此,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较小量脑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
4
作者 曹彦鹏 刘宁 +1 位作者 田荣振 屈洋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4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接受开颅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36.4%,存活21例,存活率为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接受开颅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36.4%,存活21例,存活率为63.6%。结论急性脑膨出的预后效果较差,术中明确脑膨出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术式,充分减压,缓解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膨出 救治方法 效果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丛雪峰 史怀璋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3期4307-4309,共3页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特殊的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以往在临床中很少见。随着影像及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载瘤动脉闭塞术、支架辅...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特殊的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以往在临床中很少见。随着影像及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载瘤动脉闭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单纯支架置入术等)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技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椎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丛雪峰 史怀璋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6期15-17,共3页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血管内降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胡仲元 孙晓云 任雅丽 《工企医刊》 2014年第2期703-704,共2页
血管内降温是一种新型降温技术,其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也可避免体表冷却造成皮肤冻伤。本文对血管内降温的方法、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的现状做了简述。
关键词 血管内降温 复温 静脉灌注 热交换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