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34
1
作者 崔志坚 王秀菊 +1 位作者 张晓哲 丁秀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62例分为罗哌卡因组(32例)与布比卡因组(30例)。给予罗哌卡因组孕妇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5 mL,给予布比卡因组孕妇注入0.75%布比卡因1.5 m...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62例分为罗哌卡因组(32例)与布比卡因组(30例)。给予罗哌卡因组孕妇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5 mL,给予布比卡因组孕妇注入0.75%布比卡因1.5 mL。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定腹壁松弛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腹壁松弛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布比卡因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少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需要,罗哌卡因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更有利于临床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腰麻
下载PDF
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为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探析
2
作者 杨光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1期207-208,共2页
目的:对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为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术中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哌氟合剂进行颈... 目的:对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为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术中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哌氟合剂进行颈丛阻滞麻醉,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Reme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恶心、肌肉强直、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为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颈丛阻滞 甲状腺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重症监护及治疗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岩 崔志坚 +2 位作者 王秀菊 徐进志 王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选择合理的重症监护和治疗措施。方法对连续收治并行肺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心电图监护结果及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12例(1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全肺切除术的...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选择合理的重症监护和治疗措施。方法对连续收治并行肺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心电图监护结果及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有12例(1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中有4例(40%)发生心律失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中有8例(12.7%)发生心律失常,肺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心律失常。年龄≥50岁、合并心肺疾病和全肺切除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2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10例得以纠正。结论持续心电监护可以监测肺癌患者术后的心律失常。胺碘酮能够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可用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胺碘酮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崔志坚 王秀菊 +1 位作者 张晓哲 丁秀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80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0.75%、0.50%和0.30%的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腰麻,比较三组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情...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80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0.75%、0.50%和0.30%的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腰麻,比较三组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B组及C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1.7%、90.0%和56.7%,A、B组显著优于C组(P<0.01),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时间显著优于C组(P<0.05),A组及B组无显著差别(P>0.05);三组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15.0%和13.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可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具有麻醉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罗哌卡因 腰麻
下载PDF
小剂量芬太尼对地氟醚交感兴奋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史宝林 周少朋 +1 位作者 姜萍 崔云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 芬太尼 地氟醚 交感兴奋作用 影响
下载PDF
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
6
作者 史宝林 周少朋 崔云峰 《黑龙江医学》 2003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0、1.3和 1.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2组间SEF和BI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脑电图 影响 边缘频率 双谱指数
下载PDF
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ICAM-1 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王艳 李志学 +2 位作者 李恩有 毛雅红 王联洲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组织ICAM-1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组织ICAM-1mRN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so组在四血管阻断过程中及再灌注早期吸入1.4%异氟醚。于再灌注6、24、72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和CD18的表达;RT—PCR法测定海马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K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6h时CD11b/CD18和CD11b表达上调,再灌注24、72h时ICAM-1mRNA表达上调。I/R组和Iso组再灌注24h时NF-κB 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so组再灌注6h时CD11b表达下调,再灌注24h时ICAM-1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氟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海马ICAM-1mRN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抗原 CD11b 抗原CD18 海马 中性白细胞
原文传递
影响术中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光全 庄齐伟 +2 位作者 孙一荣 王国年 韩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目的为了分析影响术中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我们搜集了我院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整理了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病历记载的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的病例资料。结果在此期间共有4816... 目的为了分析影响术中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我们搜集了我院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整理了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病历记载的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的病例资料。结果在此期间共有48164例患者(局部麻醉除外)在我院接受麻醉实施非心脏手术。共有16例患者发生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为3.32/10000,心跳骤停后的即时复苏成功率为9/16(56%)。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和术前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在复苏成功和失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复苏失败组(115±30)g,L显著低于复苏成功组[(133±17)g/L,P〈0.05],复苏成功组ASA分级显著低于复苏失败组(P〈0.05)。与ASA分级为Ⅲ级或更高级别比较,ASA分级为Ⅰ或Ⅱ的患者生存率更高(P〈0.05)。麻醉方法对患者复苏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血糖值和心电图(EGG)显示的ST-T改变在复苏成功和失败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16例患者中,12例患者(75%)术前有缺血性ECG改变,5例患者(31%)发生心跳骤停主要原因为大量失血。结论术中心跳骤停与术前患者ECG缺血性改变相关。患者术前低血红蛋白浓度和高ASA分级是术中心跳骤停患者难以复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心脏停搏 危险因素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