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与乌克兰历史上的联系及十月革命前旅乌华工
1
作者 林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0-85,共6页
中国和乌克兰遥处欧亚两地,自两国正式建交后,研究两国关系发展史、探寻两国关系之渊源十分必要。第一批踏上中国领土的乌克兰人是东正教传教士,后逐年增多,而中国人到达乌克兰的时间要比乌克兰人到达中国的时间迟一些。中国人在乌... 中国和乌克兰遥处欧亚两地,自两国正式建交后,研究两国关系发展史、探寻两国关系之渊源十分必要。第一批踏上中国领土的乌克兰人是东正教传教士,后逐年增多,而中国人到达乌克兰的时间要比乌克兰人到达中国的时间迟一些。中国人在乌克兰有的从事技术和手工艺职业为生,亦有出苦力的力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华工已被军队招募从征。战争过后,一些华工被乌克兰的一些产业、工业部门招聘雇用。华工吃苦耐劳,工资低微,受到重重压迫,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但他们却为中乌两国关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东正教传教士 乌克兰人 俄国 华人 当地劳工 旅俄华工 莫斯科
下载PDF
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 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历史学科体系改革为例
2
作者 王一江 陈淑君 《继续教育研究》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综合化趋势。所谓综合化,就是要求学生不但具备本专业所必须的专门知识,而且还应具有相关专业的知识,不但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社会生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对于高等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综合化趋势。所谓综合化,就是要求学生不但具备本专业所必须的专门知识,而且还应具有相关专业的知识,不但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社会生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由于所设专业过细,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需要,出现结构性矛盾,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走培养复合型人才之路,使学生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具有更广博的知识结构,触类旁通,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作重大改革。 一、实现选修课系列化,扩大学生知识领域 按照历史系传统的课程组织结构,是两大专业课: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综合化改革 历史学科 培养复合型人才 体系改革 选修课 专业课 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 课程组织结构 职业化
下载PDF
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的历史思考
3
作者 施驹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内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关系具有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对生产力起不同作用的两种运动,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彼此不... 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内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关系具有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对生产力起不同作用的两种运动,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彼此不同。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的确立,才使我们有可能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给予正确、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无疑,它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历史、清醒地认识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内部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土地兼并 生产力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 现存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下载PDF
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安静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文章针对目前文学界流行的一种不正确观点,即认为辛亥革命时机不成熟,是过激主义,其结果是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由此断言革命不如改良,革命破坏性更大,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历史意义。作者从封建统治的没落性、改良力... 文章针对目前文学界流行的一种不正确观点,即认为辛亥革命时机不成熟,是过激主义,其结果是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由此断言革命不如改良,革命破坏性更大,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历史意义。作者从封建统治的没落性、改良力量的薄弱性、历史前进的特殊性,论述了辛亥革命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群体结构的演变与思想舆论的准备、革命发展的规律,论证了辛亥革命自身进程的合理性;从政治体制的巨大更新、国民观念的深刻转换、对近代经济的有力推进,分析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清王朝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 帝制复辟
下载PDF
吉林机器局的创办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学军 黄海泉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2期82-85,共4页
吉林机器局的创办及其历史作用刘学军,黄海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外国资本主义侵人中国,使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国内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外国侵华势力和以太平天国为主体的农民革命力量,都严重地威胁着清朝的封建统治。从... 吉林机器局的创办及其历史作用刘学军,黄海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外国资本主义侵人中国,使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国内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外国侵华势力和以太平天国为主体的农民革命力量,都严重地威胁着清朝的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为了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机器局 吉林将军 李鸿章 军火工厂 沙俄侵略 宁古塔 直隶总督 黑龙江将军 清政府 机器制造
下载PDF
哈尔滨犹太人墓地考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铁江 赵连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54-57,共4页
在近代,哈尔滨曾是东亚犹太人最大的聚集中心和宗教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所进行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曾起过一定作用。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东亚最大的犹太人墓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存,深入... 在近代,哈尔滨曾是东亚犹太人最大的聚集中心和宗教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所进行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曾起过一定作用。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东亚最大的犹太人墓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存,深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史和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以色列,中国与世界各国犹太人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墓地 文化遗存 哈尔滨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犹太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哈尔滨的犹太教和犹太教堂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铁江 赵连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82-86,共5页
在近代,哈尔滨曾是东亚犹太人最大的宗教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所进行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曾起过一定作用。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东亚犹太人最大的犹太教堂。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存,深入研究哈... 在近代,哈尔滨曾是东亚犹太人最大的宗教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所进行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曾起过一定作用。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东亚犹太人最大的犹太教堂。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存,深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和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以色利、中国与世界各国犹太人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犹太教 犹太教堂 哈尔滨犹太人
下载PDF
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奉臻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群体心理 历史学 传统史学 遗嘱 心理层面 心态史学 史学转型 西方史学 弗尔 计量史学
下载PDF
试论五四时期社团繁荣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曲广华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工读互助团 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 平民教育 合作主义 知识分子 毛泽东 利群书社
下载PDF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继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3年第6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意识 历史学科
下载PDF
“入世”与高师历史教育的改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胜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7,共2页
“入世”增加了对综合型文科人才的需求 ,从而对高师历史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 2 1世纪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对高师历史教育进行改革 ,有助于培养高品质的能力复合型人才 。
关键词 高师 历史教育 文科人才 教育改革 WTO
下载PDF
略论历史的本质——从认识论的角度谈历史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志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87-789,共3页
历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历史虽然是以回忆和总结过去事实的方式表述出来的,但其中寄托着人们的理念,是人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人性和宇宙的一种特殊探索方式。历史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形式附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成分。
关键词 历史 认识论 价值体系
下载PDF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耘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表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表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学 学生培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历史考察
14
作者 曲广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3期8-14,共7页
191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旨在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的文化团体,它开辟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领域,并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职教社历史,对我们探讨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作... 191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旨在研究和推广职业教育的文化团体,它开辟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领域,并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职教社历史,对我们探讨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有重大意义。职教社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教育团体,从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救国问题、革命与改良问题上探索和追求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职业教育社 职教社 现代教育发展 黄炎培 职业训练 职业指导 职业学校教育 社会 普通教育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理论新著——评商友仁《历史理论新探》
15
作者 左学德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理论新著——评商友仁《历史理论新探》左学德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的基础理论。探讨历史理论对于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友仁先生在广泛吸取前人、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着扎扎实实的学术积累和创新工作...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理论新著——评商友仁《历史理论新探》左学德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的基础理论。探讨历史理论对于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友仁先生在广泛吸取前人、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着扎扎实实的学术积累和创新工作,并于1994年推出了全面论述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理论新探 唯物史观 封建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历史本体论 封君封臣关系 本质特征
下载PDF
丰臣秀吉在日本统一中的历史地位
16
作者 左学德 《北方论丛》 CSSCI 1993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1536年出生于日本尾张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恰连日本社会从中世向近世过渡的动乱的时期——“战国时代”。动乱之根源在于作为中世封建制之经济基础的庄园制的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日本社会 丰臣秀吉 历史 农民家庭 战国时代 经济基础 阶级关系 庄园制
下载PDF
年鉴学派总体历史理论的特点及其启示
17
作者 纪胜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关键词 年鉴学派 总体历史理论 西方史学
下载PDF
中国国称的历史探微
18
作者 董克昌 《北方论丛》 CSSCI 1989年第6期5-9,共5页
伟大而神圣的中国国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精神支柱。那么,这一国称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 中国 历史 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 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历史函授教学的特点与改革
19
作者 于春苓 《继续教育研究》 1996年第4期19-21,共3页
当前,在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地发展。新形势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使学校教育面临着时代人才选择的挑战。历史教学应如何培养能够满足现实社会需求的人材?如何开拓一条历史教学改革之路?这是需要我们... 当前,在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地发展。新形势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使学校教育面临着时代人才选择的挑战。历史教学应如何培养能够满足现实社会需求的人材?如何开拓一条历史教学改革之路?这是需要我们重新视审和研究的新课题。 历史函授教学是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改革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授教学 历史教学 史学理论 函授教育特点 高师院校 函授教材 开卷考试 国际关系史 史学研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影视史料与历史学“非在场”书写
20
作者 张晓校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5,共6页
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了以"影"与"视"为核心内容的影视史料,对传统史料既是充实,也是冲击。史学研究、历史书写者同时面临不断递增的新样态史料,急需建构新的援引规范。无疑,影视史料的种类、数量与日俱增,为历史学提... 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了以"影"与"视"为核心内容的影视史料,对传统史料既是充实,也是冲击。史学研究、历史书写者同时面临不断递增的新样态史料,急需建构新的援引规范。无疑,影视史料的种类、数量与日俱增,为历史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动的"资料。但"影视史料"对传统史料尚未构成颠覆性影响,历史学家、历史书写者依然会游走于传统史料和影视史料之间,"非在场"身份定位亦不可能发生改变。为历史书写很大程度上为书写者"非在场"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史料 “非在场” 历史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