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感应联合加热的高压海缆工厂接头制备技术
1
作者 李震 郑海峰 +4 位作者 陈俊岐 叶成 张振鹏 赵洪 张伟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0-835,共16页
目前国内外电缆厂家制备工厂接头多采用经典模具单向加热技术(简称单向加热),虽然部分厂家已对磁感应联合加热技术(简称联合加热)进行应用,但对接头处的温度分布与绝缘性能研究甚少。该文对联合加热与单向加热进行电磁-热仿真计算,根据... 目前国内外电缆厂家制备工厂接头多采用经典模具单向加热技术(简称单向加热),虽然部分厂家已对磁感应联合加热技术(简称联合加热)进行应用,但对接头处的温度分布与绝缘性能研究甚少。该文对联合加热与单向加热进行电磁-热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策略进行试验,并取试样进行界面观测,且对电学性能、交联程度与力学拉伸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分析,联合加热中感应线圈向接头区域传递的热流密度远高于金属模具,将预热-交联阶段耗时由单向加热的10 h降低至3 h 20 min,显著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使加热区域达到合理温度范围;在联合加热中,与单向加热相比,本体绝缘与恢复绝缘之间的过渡区域宽度明显下降,熔合纹界面质地有所提升,过渡区域绝缘电树枝起始电压升高,在0.2 MPa条件下,过渡区域绝缘热延伸伸长率明显下降,且过渡区域绝缘的力学拉伸性能有所提升。联合加热中,过渡区域绝缘的界面质地、电学性能、交联程度与力学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是过渡区域绝缘界面的融合性相比于单向加热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缆工厂接头 热流密度 界面观测 电树枝 热延伸 力学拉伸
下载PDF
哈普转矩流变仪在PVC-U成型加工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红占 李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8,共6页
简要介绍了哈普转矩流变仪在硬聚氯乙烯(PVC-U)配方设计及其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PVC-U配方中的稳定剂系统的确定、润滑平衡体系调整及其他各改性助剂的加工性能检验以及生产工艺优化与产品质量控制。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配方 转矩流变仪 混炼 添加剂
下载PDF
极性分子的结构异同性对接枝改性交联聚乙烯材料直流电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凯 赵新东 +4 位作者 郑海峰 杨旭 邵满志 赵洪 王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为改善高压直流电缆运行过程中绝缘层材料的电导率对温度与电场强度敏感性所导致的电场反转问题,以及直流高压长时间作用下的空间电荷积聚现象,该文采用极性基团接枝改性的方式提升交联聚乙烯(XLPE)材料的直流电性能。由于接枝单体一般... 为改善高压直流电缆运行过程中绝缘层材料的电导率对温度与电场强度敏感性所导致的电场反转问题,以及直流高压长时间作用下的空间电荷积聚现象,该文采用极性基团接枝改性的方式提升交联聚乙烯(XLPE)材料的直流电性能。由于接枝单体一般为沸点较低的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为避免材料在接枝过程中单体的气化损失,首先通过平行双螺杆挤出机配合低温高压计量泵装置实现熔融接枝反应。将丙烯酸酯类小分子化合物(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别预先接枝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大分子链上制备接枝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得出接枝单体皆成功接枝到LDPE大分子链上,熔融指数与凝胶含量测定表明材料的流变性能并未发生显著改变,X射线衍射测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接枝改性材料的结晶特性保持与基础树脂相似。进一步对三种接枝母料按一定比例稀释并完成交联过程,通过变温直流电导测试发现三种接枝改性材料的电导率-温度敏感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高温空间电荷测试可以得出,接枝MA的XLPE材料电导率-温度敏感性下降幅度最大、空间电荷分布特性优异;结合第一性原理仿真计算可以进一步得到,三种接枝单体改性XLPE模型的陷阱能级较为一致,其直流电性能的改善效果与接枝单体的静电势分布存在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接枝改性 丙烯酸酯 电导率-温度敏感性 静电势分布
下载PDF
椭圆聚焦型无极紫外固化灯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俊岐 赵洪 +3 位作者 郑海峰 陈春铭 李迎 孙崐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13,共5页
利用蒙特卡洛分析法和有限积分法,设计一种椭圆聚焦型无极紫外固化灯。首先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分析了椭圆柱型谐振腔对非理想圆柱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和光斑宽度两者之间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放大倍率和离心率;再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分析了谐振... 利用蒙特卡洛分析法和有限积分法,设计一种椭圆聚焦型无极紫外固化灯。首先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分析了椭圆柱型谐振腔对非理想圆柱光源的光线利用率和光斑宽度两者之间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放大倍率和离心率;再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分析了谐振腔的电磁共振模式及频率,确定最佳电磁共振条件下谐振腔的开口深度;最后根据波导耦合原则,设计谐振腔与波导的耦合方式。经实验测试,无极紫外固化灯的发射光谱与所用无极紫外放电灯管的理论光谱相一致,并且测得的紫外光功率分布也与光学仿真的结果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紫外固化灯 光线追迹法 谐振腔 椭圆聚焦 电磁共振 非理想光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