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与丹·扎哈维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2
1
作者 丹.扎哈维 杨文琦 蔡文菁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1,共8页
丹·扎哈维教授与六位中国学者围绕他的现象学著作《自身和他者:主体性、共情和羞愧》展开讨论,此次探讨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最小限度自身、其同一性及表象主义"、"叙事进路及概念能力"、"共情、分享与羞... 丹·扎哈维教授与六位中国学者围绕他的现象学著作《自身和他者:主体性、共情和羞愧》展开讨论,此次探讨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最小限度自身、其同一性及表象主义"、"叙事进路及概念能力"、"共情、分享与羞愧"。讨论围绕自身性、主体性、体验、共情、羞愧、他者等在当今学界备受关注的概念,并且涉及现象学与心灵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自身性 他者 共情 羞愧
下载PDF
意识、哲学和神经科学
2
作者 +1 位作者 史凯(译) 韩永进(译)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5,199,共11页
从哲学角度对当前的意识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可以证明哲学的做法在意识研究中仍然具有持续的影响作用。在对有关意识和物质之间关系的一些主要哲学立场进行讨论后,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关注的意识问题——“身—心”问题或“心—脑”问题——... 从哲学角度对当前的意识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可以证明哲学的做法在意识研究中仍然具有持续的影响作用。在对有关意识和物质之间关系的一些主要哲学立场进行讨论后,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关注的意识问题——“身—心”问题或“心—脑”问题——只是意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之一。讨论“意识”“自我意识”和“自我”之间的关系,能够阐明对意识难题的困惑超越了它与物质的关系这一层面,进而指出哲学和神经科学可以相互学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神经科学 哲学 自我意识 自我
下载PDF
胡塞尔论同情的意向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志达 《哲学分析》 2014年第6期20-33,共14页
在其两篇论同情的论文(2008、2012)中,耿宁从儒学和现象学的角度切入同情问题,借助胡塞尔的同情理论刻画了同情的一般意向特征,讨论了同情在反思与前反思、自身意识与他异意识之间的理论关系。仅就同情的意向特征来考察耿宁的相关论述,... 在其两篇论同情的论文(2008、2012)中,耿宁从儒学和现象学的角度切入同情问题,借助胡塞尔的同情理论刻画了同情的一般意向特征,讨论了同情在反思与前反思、自身意识与他异意识之间的理论关系。仅就同情的意向特征来考察耿宁的相关论述,可刻画出同情的意向结构:虽然想象行为在某些同情经验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想象本身并不是同情行为的决定性要素。具体来说,同情是一种特殊的"他人感知",后者是感知行为与当下化行为的意向融合;就其意向结构而言,同情更类似于图像意识而非纯粹的想象意识。进而言之,同情意向性不是单一意向性,而是一种特殊的双重意向性,恰恰是这种意向的双重性使我们得以理解他人视角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当下化 想象 他人感知 拟-视角获取 双重意向性
下载PDF
意识的统一性与自我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丹.扎哈维 高新民 徐瑞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7,共7页
自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心灵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存的自我理论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乏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我持否定或怀疑态度的无我论或自我怀疑论。扎哈维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他的"最低限度的自我论"。根据... 自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心灵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存的自我理论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乏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我持否定或怀疑态度的无我论或自我怀疑论。扎哈维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他的"最低限度的自我论"。根据这一观点,自我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某种经验之中或之上的独立实体,自我也不能还原为某种特定类型的经验。毋宁说自我是经验的所予性或第一人称呈现。在此意义上,有经验意识就可以等同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前反思性的内在自反性。由于它,每个意识的例示不仅把握了被它觉知到的对象,并且把握了对于对象的觉知。自我就像一道光,不仅照亮了落入它的范围内的一切别的事物,而且还使自身成为可见的。扎哈维的最低限度的自我论兼具有我论与无我论特征,体现了一种反传统、否定心内有主客二分和层次区别的崭新的心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第一人称经验所与性 自身性 意识统一性
下载PDF
海德堡学派和反思的局限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丹.扎哈维 胡文迪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8-47,共10页
分析的心灵哲学目前加入了一场复兴着的且日趋增强的争论中,这场争论与以下问题有关,比如:主体性、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和自我的本质等。尽管不可否认这些主题的讨论已经达到了复杂和成熟的高水平,然而这也只不过是... 分析的心灵哲学目前加入了一场复兴着的且日趋增强的争论中,这场争论与以下问题有关,比如:主体性、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和自我的本质等。尽管不可否认这些主题的讨论已经达到了复杂和成熟的高水平,然而这也只不过是一个保持着相当内向内在的看(inward looking)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堡学派 自身意识 主体性 CONSCIOUSNESS INWARD looking 心灵哲学 高阶理论 我自己 历史人物
下载PDF
不可思议的思议:胡塞尔论自我的死亡
6
作者 岳富林 王恒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69-75,共7页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死亡无论对于自我构造还是世界构造都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采取事实性原初经验的思议模式,从而忽视了本我论前标识(Vorzeichnung)的思议模式。结合这两种思议模式,作为自我生活停止的自我死亡与作为触发力为零...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死亡无论对于自我构造还是世界构造都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采取事实性原初经验的思议模式,从而忽视了本我论前标识(Vorzeichnung)的思议模式。结合这两种思议模式,作为自我生活停止的自我死亡与作为触发力为零和身体瓦解的自我死亡无可避免地形成了自我之有死性与不死性的构造悖谬,进而导致理性与非理性的伦理困境。胡塞尔的解决方案是区分世界性自我与超越论自我,并且以绝对理性扬弃一切非理性。尽管在方法上和实事上都还存在质疑的空间,但毋庸置疑,胡塞尔的死亡分析既为现象学对话绘制了基本图式,又为伦理学对话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思议 自我 绝对理性
下载PDF
先验现象学反思以及开端的悖论
7
作者 蔡文菁 《哲学门》 CSSCI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胡塞尔将先验现象学的反思视为与自然态度的决裂,即它不再立足于作为视域的世界,而是置其自身于世界之外,从而把世界在先验主体性中的构成带入现象学的视野中。先验现象学反思与自然生活的截然不相容导致了反思之开端的困境:人们何以一... 胡塞尔将先验现象学的反思视为与自然态度的决裂,即它不再立足于作为视域的世界,而是置其自身于世界之外,从而把世界在先验主体性中的构成带入现象学的视野中。先验现象学反思与自然生活的截然不相容导致了反思之开端的困境:人们何以一下子告别自然的态度而成为先验的反思者?本文通过对先验现象学反思及其开端之悖论的讨论,意在对胡塞尔的反思模型提出如下的质疑:反思着的现象学家是否能够像胡塞尔所设想的那般摆脱一切处境和视域而成为无世界或无境遇的旁观者。最后,本文将指出在先验现象学理论和方法间的某种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先验现象学 反思 芬克 开端
原文传递
你、我、我们:情绪经验的共享
8
作者 陈嘉林(译) 胡可欣(译)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65-182,共18页
在考察近来有关集体意向性和我们-意向的本质和状况的哲学工作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学者们在如下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分析联合行动的结构,以及确定那些诸如,一起散步或一起粉刷房子的意向是否可以被还原为某种形式的我-意向性。但是,很... 在考察近来有关集体意向性和我们-意向的本质和状况的哲学工作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学者们在如下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分析联合行动的结构,以及确定那些诸如,一起散步或一起粉刷房子的意向是否可以被还原为某种形式的我-意向性。但是,很少有研究致力于对共享的情感和情绪进行分析。这是令人遗憾的,不仅因为情绪共享极有可能在发展上先于联合行动,并在逻辑上也比后者更为基础,而且还因为它可能建构起一种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如果希望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本质,就需要对此进行研究。在本文中,我的主要目的是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经验,即作为“我们”之部分的经验,是否预设、先于、保留或取消了自我-与他者-经验之间的差异?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将更深入地研究情绪共享,并利用在当前社会本体论中经常被忽视的资源,即经典现象学和当代社会认知研究中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 互惠 连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