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余兆武 郭青海 +1 位作者 曾瑜皙 何志超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6期193-200,共8页
城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土地利用变化,并引起了各类生态环境效应。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压力驱动机制与模型,水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景观格局效应、碳排放效应及生态系统服务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发现现有研究对城镇化压... 城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土地利用变化,并引起了各类生态环境效应。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压力驱动机制与模型,水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景观格局效应、碳排放效应及生态系统服务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发现现有研究对城镇化压力及驱动机制探讨、个案分析较多,内在机理分析不足。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状态效应研究较多,但尺度单一;也存在具体案例分析多,内在机理规律总结少的问题;长时间序列、多因素、多尺度耦合研究相当缺乏。文章最后提出在"时-空-量-序-构"各层面与城市区域独有特性相结合的以远程耦合(Tele-coupling)方法开展可持续性的城市土地变化科学(URB-LCS)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远程耦合
下载PDF
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金光 余兆武 赵兵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能提升人群健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论述了城市绿地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尚缺少对两者复杂潜在作用途径的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鼓...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能提升人群健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论述了城市绿地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尚缺少对两者复杂潜在作用途径的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鼓励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提供生态系统调节/支持服务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健康导向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对策略,具体包括:1)提升城市绿地的可获得性;2)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达性;3)增强城市绿地的可视性;4)优化城市绿地的空间要素组成;5)构建网络状城市绿地空间格局;6)降低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消极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人群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启示,让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健康 城市绿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原文传递
实现设计目标--如何打造有益健康的城市绿地 被引量:6
3
作者 乌尔莉卡·K·斯蒂多特 乌尔里克·西德尼斯 +1 位作者 肖杰(翻译) 王颖(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3期78-89,共12页
城市绿地在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健康挑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能够改善人们的健康与福祉,辅助自然疗愈方法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致力于健康设计的景观设计师承担着重要职责。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认识到如何进行城... 城市绿地在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健康挑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能够改善人们的健康与福祉,辅助自然疗愈方法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致力于健康设计的景观设计师承担着重要职责。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认识到如何进行城市绿地设计才能使其真正发挥积极的健康效益极具意义。为此,他们开发制定了各类工具和设计指南来指导设计。但对于设计师而言,这些工具较难适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相关指南也缺乏通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循证康复景观设计(EBHDL)的流程模型,以帮助景观产生积极的健康效益。模型由哥本哈根大学自然、健康与设计研究小组开发,已历时15年。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从业人士,以及高校学生不断提供实证数据,使模型日益完善。EBHDL流程模型包含证据收集、编程、设计和评估4个步骤,所有步骤都离不开景观设计师的参与。哥本哈根大学已将该模型应用于纳卡地亚®疗愈花园和欧拓维亚®健康森林的设计工作中。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设计实践的成果均较为可观,实现了对EBHDL流程模型的初步验证。同时,该模型具备跨学科性、系统性、透明性和动态性的优势,但也存在耗时长、成本高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HDL流程模型 循证设计 健康设计 人类健康 景观设计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