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其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赵士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采取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采取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给予晚期(发病72 h后)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发病72 h内)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0.35±4.73)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42±1.5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4、11.868,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180.38±18.84)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330.85±20.8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为(23.19±3.80)pg/m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7、4.804、4.550,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更确切,不仅能够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IGF-1、HCY、Lp-PLA2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士军 刘世雄 宣海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344-1347,135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2年5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2年5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治疗,n=108)和对照组(药物静脉溶栓治疗,n=9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清IGF-1、HCY、Lp-PLA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96%)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AIS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IGF-1、HCY、Lp-PLA2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IGF-1 HCY LP-PLA2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世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0016-0018,共3页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展分析。方法 选取患者106例,均接受取栓治疗,并在治疗3个月后对其疾病康复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并根据预后水平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85)和预后不良组(n21),对预后效果和相关影...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展分析。方法 选取患者106例,均接受取栓治疗,并在治疗3个月后对其疾病康复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并根据预后水平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85)和预后不良组(n21),对预后效果和相关影响因进行进一步探讨。结果 患者年龄越大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更多,同时患者患有冠心病、阻塞血管再通时间较长等情况也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在预后功能方面,除吞咽功能外,其他功能预后良好组评分相对更高。结论 AI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许多方面,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其他疾病、术前血清CRP、Hcy、NIHSS评分情况等都都会对预后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患者应当给予更多重视,在治疗阶段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规避,预防和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预后效果,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联合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赵士军 《西藏医药》 2024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 分析脉血康胶囊联合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脉... 目的 分析脉血康胶囊联合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脉血康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98%,对照组86%(P<0.05);治疗24h、72h及7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脉血康胶囊联合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脉血康胶囊 尿激酶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春阳 杨斌 +1 位作者 赵士军 石秋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开通血管与预后密切相关[1]。超早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进行溶栓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闭塞大血管再通率仅为13%~18%[2]。2015年...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开通血管与预后密切相关[1]。超早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进行溶栓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闭塞大血管再通率仅为13%~18%[2]。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3]推荐,对发病6 h内的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可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术进行治疗,但对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患者是否应行取栓治疗目前仍无统一意见。本研究观察对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术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 支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探讨
6
作者 刘世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0040-0042,共3页
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内容,选入符合要求的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患者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进行... 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内容,选入符合要求的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患者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进行了差异性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此次经支架取栓都成功执行,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14例患者,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74例患者。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评分,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取栓支架长度,直径、血管痉挛发生状况、实施挽救性血管成形术、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等进行了对比,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在取栓次数、支架释放M2段内长度、MCA顶-底距离(D-TB)明显较高,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栓次数、M2段取栓、支架释放与M2段较长等因素都极易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