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春香 郝正玮 +1 位作者 赵雅宁 李建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自我效能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ug1-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评价患者髋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量表评价患者异常步态。结果治疗前,2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周,2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联合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步态、提高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占想 林艳 +3 位作者 毕俊忠 徐士军 董晓柳 张秀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67例联用运动疗法,比较2组远期功能状况。结果随访时,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远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67例联用运动疗法,比较2组远期功能状况。结果随访时,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runnstrom偏瘫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布明显改善(P<0.05),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布、神经功能缺损分布、Brunnstrom偏瘫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位移技术对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士军 董晓柳 +2 位作者 李智琳 杨建国 孙玉会 《医学综述》 2015年第9期1722-1723,共2页
目的研究位移技术对于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腕管综合征的患者200例,均进行常规阶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位移技术测定。结果... 目的研究位移技术对于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腕管综合征的患者200例,均进行常规阶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位移技术测定。结果经位移技术诊断后,200例拟诊断患者中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3例(36.5%),腕管综合征75例(37.5%),神经根型合并腕管综合征3例(1.5%),肘管综合征4例(2.0%),未见异常45例(22.5%)。腕管综合征的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28.7±0.3)m/s,食指为(31.5±0.4)m/s,中指为(32.2±0.5)m/s,腕部潜伏期为(4.8±1.9)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60±5)m/s;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为(43.5±9.9)m/s、(46.7±15.0)m/s、(45.4±16.4)m/s、(3.6±0.4)m/s、(63±5)m/s。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位移技术有助于鉴别神经传导阻滞与否,从而有效鉴别腕管综合征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位移技术 鉴别
下载PDF
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预后判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士军 李智琳 +2 位作者 杨建国 孙玉会 董晓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640-641,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78例。入选患者分别接受神经传导测定技术以及超声技术的检查,以评定其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神经传导... 目的分析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78例。入选患者分别接受神经传导测定技术以及超声技术的检查,以评定其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神经传导患者腕管入口的正中神经CSA值为(11.8±1.4)mm2,明显大于超声组的(10.6±1.7)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腕管出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腕管入口或腕管出口的ROC曲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传导组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7%,明显高于超声组患者的7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患者接受治疗后DML值明显优于重度患者。在治疗24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轻度和中度患者恢复程度明显优于重度患者。结论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预后判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后判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测定技术 腕管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士军 李智琳 +2 位作者 杨建国 孙玉会 董晓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特点。方法选取合并腕管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试验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神经肌电图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CV末梢潜伏期及其拇指-腕、...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特点。方法选取合并腕管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试验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神经肌电图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CV末梢潜伏期及其拇指-腕、食指-腕、中指-腕SCV潜伏期以及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MCV末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神经MCV末梢潜伏期及其小指-腕的SCV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神经传导的测定及时地诊断和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可避免病症对患者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
下载PDF
根因分析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宪静 雷琤 +1 位作者 郝正玮 沈丹薇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241-2243,共3页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RCA)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720例,根据实施RCA前后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实施前组采用传统的输液管理方式,实施后组采用RCA进行输液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各项输液管理符合率、患者对...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RCA)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720例,根据实施RCA前后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实施前组采用传统的输液管理方式,实施后组采用RCA进行输液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各项输液管理符合率、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及护士对输液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护士取药液速度、输液执行单签字、药物现配现用、输液处理及时性符合率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输液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均P<0.05)。结论 RCA可以提高输液质量、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及护士对输液安全管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测定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士军 李智琳 +2 位作者 杨建国 孙玉会 董晓柳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测定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研究。测定正中...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测定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研究。测定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传导末端潜伏期(DSL)、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跨腕关节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DML)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从感觉传导到运动传导逐一测量。正中神经压迫试验5min后再重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正中神经DSL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L虽有延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尺神经和对照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各参数均无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DSL和DML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尺神经DSL和DML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因正中神经的受压使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末端潜伏时间明显延长,通过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对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运动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占想 毕俊忠 +2 位作者 徐士军 李斌 董晓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致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72例实施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72例实施运动疗法。结果随访时,两组步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态周期、双腿支撑...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致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72例实施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72例实施运动疗法。结果随访时,两组步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态周期、双腿支撑期、步速、双腿摆动相、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功能评分、Brunnstrom/gi瘫步态评分、Hold步行能力分级均明显增加(P〈0.05),步频、步态不对称指数、双腿支撑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及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步态,其中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急性脑梗死 偏瘫 步态 影响
下载PDF
环指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士军 李智琳 +2 位作者 杨建国 孙玉会 董晓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环指神经传导测定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7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实验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检查值,环指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环指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差... 目的探讨环指神经传导测定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7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实验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检查值,环指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环指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差值。结果 2组患者的感觉传导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的t值分别为5.349、14.598、13.253、6.431、11.290和10.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环指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环指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差值的t值分别为5.394、7.093和11.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指神经传导测定的各项指标对腕管综合征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和预防,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诊断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士军 周国强 +3 位作者 马玉强 董晓柳 朱丽霞 张秀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患者26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3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纽,134例患者联用运动疗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患者26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3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纽,134例患者联用运动疗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对运动疗法效果无明显影响。运动疗法有效患者多为年龄〈60岁,无高血压史,无冠心病史,无心理障碍,环境因素良好,治疗师人为因素良好,意外事件少。运动疗法无效患者多为年龄≥60岁,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有心理障碍.环境因素较差,治疗师人为因素较差,意外事件多。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痛史、环境因素、治疗师人为因素、心理障碍、意外事件均是运动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血管健康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治疗作用分析
11
作者 郁静 韩全乐 +4 位作者 岳博成 张沛 宋丽华 吴寿岭 姚绍鑫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462-467,共6页
(1)目的研究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CVH)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2)方法连续选择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就诊未经系统治疗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mmHg)患者500例。随机分为CVH行为强化治... (1)目的研究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CVH)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2)方法连续选择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就诊未经系统治疗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mmHg)患者500例。随机分为CVH行为强化治疗+降压药物治疗组246例(强化组),CVH行为治疗+降压药物治疗组254例(对照组),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中位数随访1年,分析CVH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3)结果 CVH行为强化组中失访2例,最终纳入研究244例[男210例,年龄(36.52±5.32)岁],对照组失访16例,纳入研究238例[男203例,年龄(35.77±5.08)岁]。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CVH行为评分、吸烟、体质量指数(BMI)、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服用降压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VH行为评分强化组(3.65±2.47)分,对照组(3.49±2.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中位数随访1年,CVH行为评分强化组(6.06±0.92)分,对照组(4.06±1.24)分,CVH行为强化治疗组健康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基线CVH行为强化组舒张压(97.85±8.17)mmHg,对照组(97.37±7.6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中位数随访1年,CVH行为评分强化组舒张压(84.9±3.94)mmHg,对照组(90.19±4.49)mmHg,CVH行为强化组舒张压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心血管健康行为有助于控制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健康行为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病情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士军 李智琳 +3 位作者 杨建国 孙玉会 董晓柳 袁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8期5503-5506,共4页
目的:近年来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其慢性、隐匿性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传导测定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患者腕管综合征早期发现和后续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参考依据... 目的:近年来腕管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其慢性、隐匿性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时往往已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传导测定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患者腕管综合征早期发现和后续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4例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无大鱼际肌萎缩者有64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有大鱼际肌畏缩者60例,并选取平均年龄相近的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A、B组均经行神经电图检查,握力测定和两点辨别觉测定,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与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程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改变:在A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轻度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轻度下降,潜伏期(ML)轻度延长;在B组患者神经传导中,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MCV和SCV)明显下降,运动和感觉电位波幅(CMAP和SNAP)明显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腕管综合征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电图表现,因此神经电图对神经传导的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图 腕管综合征 病情评估
原文传递
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传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
13
作者 徐士军 李智琳 +2 位作者 杨建国 孙玉会 董晓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8-229,244,共3页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传导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腕管狭窄的患者,记录症状体征相关数据,给予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结果,分析症状体征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传导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腕管狭窄的患者,记录症状体征相关数据,给予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结果,分析症状体征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 scale,SSS)呈正相关(r=0.46,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与感觉潜伏时呈负相关(r=-0.96,P<0.05),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36,P<0.05),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神经传导测定结果主要与手部的感觉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与SSS和症状持续时间都没有相关性。神经传导测定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临床症状 体征 神经传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