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GB1与HMBOX1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宝良 陈铁良 +2 位作者 吴家剑 董智刚 杨立群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核转录因子1(HMBOX1)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6例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远端结直肠组织HMGB1与HMBOX1的表达情况,并...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核转录因子1(HMBOX1)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6例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远端结直肠组织HMGB1与HMBOX1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不同分为HMGB1高表达组(n=60)与低表达组(n=36),HMBOX1高表达组(n=55)与低表达组(n=41)。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HMBOX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综合生存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异。结果:HMGB1与HMBO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的结直肠组织升高(P<0.05)。HMGB1高表达与患者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HMBOX1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结直肠癌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HMBOX1高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高表达组第3、5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于HMGB1低表达组(P<0.05);HMBOX1高表达组第3、5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于HMBOX1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T分级为T3~T4、N分级为N2、HMGB1高表达与HMBOX1高表达均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级为T3~T4、N分级为N2与HMBOX1高表达为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HMGB1高表达与患者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相关,HMBOX1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结直肠癌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HMGB1与HMBOX1的高表达具有相关性,其高表达时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可作为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核转录因子1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瑞生 胡滨 +1 位作者 张富 段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组,n=24),无辅助切口组术式改良之处在于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放入肿瘤近端,自结肠壁戳孔引出钉座拉杆,腹腔镜下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钉座与肿瘤之间结肠,带瘤肠管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缝合后还纳,自肛门进入吻合器,腹腔镜下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手术时间(198. 5±40. 6)min,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230. 4±35. 8) min(t=2. 981,P=0. 004);无辅助切口组出血量(120. 4±32. 1) ml,明显少于辅助切口组(150. 6±40. 8) ml(t=2. 986,P=0. 004);无辅助切口组住院时间(8. 4±1. 2) d,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10. 5±1. 2) d (t=5. 399,P=0. 000)。2组随访12个月,各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余患者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辅助切口 腹腔镜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诊治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刚 张汝鹏 +3 位作者 张凤新 刘伟 王学军 柯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48-1249,125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和唐山市协和医院1969—2007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3例结直肠淋巴瘤患者的病理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83例患者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和唐山市协和医院1969—2007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3例结直肠淋巴瘤患者的病理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83例患者病变部位:回盲部48例(57.8%),升结肠21例(25.3%),横结肠3例(3.6%),降结肠2例(2.4%),乙状结肠5例(6.0%),直肠2例(2.4%),阑尾2例(2.4%)。77例获随访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6.8%、54.5%和47.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Blackledge分期、化疗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lackledge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用Blackledge分期能判断结直肠淋巴瘤的预后,根治性手术并辅以化疗是治疗结直肠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循证实践指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乔秋阁 潘杰 +15 位作者 刘燕 袁雅冬 李玉琢 安贺娟 冯忠军 杨兴肖 李金库 郑荣坤 游道锋 张秀玲 郑晶晶 闫丽 史蕾 许志娟 马薇 袁松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15,共7页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为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开展清洁与消毒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保障隔离病区的物表清洁与消毒质量。方法通过检索全球COVID-19防控相关的循证实践指南,以AGREE Ⅱ(A...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为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开展清洁与消毒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保障隔离病区的物表清洁与消毒质量。方法通过检索全球COVID-19防控相关的循证实践指南,以AGREE 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评价工具进行严格评价及指南的筛选,通过开展德尔菲专家咨询及调查利益相关者即清洁与消毒岗护士对流程落实的认同度及观点反馈,最终通过小组会议形成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结果研究共纳入12篇指南,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合对清洁与消毒岗护士的调查结果,形成6大步骤40条具体内容及备注(评估计划与组织、人员准备与培训、物资准备与提供、实施清洁与消毒、医废处理与整理、监控反馈与改进)的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物表清洁与消毒流程。结论基于循证实践指南构建的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可为疫情中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叉感染、降低院内传播风险提供护理管理策略,为同质化落实清洁与消毒措施、保证隔离病区的清洁与消毒质量提供工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病区 清洁与消毒流程 循证实践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蛋白族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宝良 张玲 +3 位作者 陈铁良 吴家剑 杨立群 董智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80-84,89,共6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迁移率蛋白族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MGB1与VEGF、MVD的相关性。方法将89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32)和未转移组(n=57),检测2...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迁移率蛋白族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MGB1与VEGF、MVD的相关性。方法将89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32)和未转移组(n=57),检测2组癌组织中HMGB1、VEGF和MVD表达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HMGB1、VEGF和MVD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HMGB1与VEGF、MVD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转移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HMGB1阳性评分、VEGF阳性评分和MVD均高于未转移组,转移组、未转移组癌组织中的HMGB1阳性评分、VEGF阳性评分和MVD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中HMGB1、VEGF和MVD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阳性评分4.5分、阳性评分3.5分和平均每个200倍视野下32.5条。VEGF高表达组、MVD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者占比、HMGB1高表达者占比均分别高于VEGF低表达组、MVD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HMGB1阳性评分与VEGF阳性评分、MVD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459+0.516x以及y=-17.365+13.502x。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HMGB1、VEGF和MVD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HMGB1表达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可通过HMGB1检测结果评估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血管新生情况,及时有效预防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微血管密度 高迁移率蛋白族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PPAR-γ和p27^(kip1)、Sk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凤新 彭利 +2 位作者 张萌 王刚 刘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8-662,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27kip1和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例(肝癌组)和正常肝组织标本(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PPAR-γ、p27kip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27kip1和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例(肝癌组)和正常肝组织标本(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PPAR-γ、p27kip1及Skp2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PPAR-γ及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PPAR-γ蛋白与Skp2、P27kip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蛋白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Skp2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7,P=0.020)。Skp2蛋白低表达组的1、3、5年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01)。结论:PPAR-γ和Skp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kp2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 免疫组织化学 存活率分析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案在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江伦 李昊楠 +2 位作者 郑晶晶 王静 丁梅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在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70例,行十二指肠...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在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7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组76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与LCBDE+LC组相比,EST+LC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切口感染、胆瘘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疗效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家剑 胡宝生 +3 位作者 陈铁良 王宝良 董智刚 杨立群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持续静脉输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9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A、B组各45例,2组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复合麻醉时A组予以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持续静脉输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9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A、B组各45例,2组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复合麻醉时A组予以瑞芬太尼靶控输注,B组予以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比较2组围术期生命体征、麻醉前后应激反应、麻醉后镇痛效果、麻醉苏醒情况、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用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诱导后、术后10 min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B组,麻醉后3 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低于B组,拔管10 min警觉/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B组,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完成指令及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用量少于B组(P<0.05,P<0.01)。2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平稳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降低应激反应,早期苏醒及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去甲肾上腺素 麻醉 血压 疼痛 手术后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刚 陈铁良 +3 位作者 张凤新 张汝鹏 王学军 柯彬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1-80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首次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唐山市协和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首次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而就诊于两院的56例G...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首次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唐山市协和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首次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而就诊于两院的56例GIST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56例发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7.3个月.单纯手术治疗19例,单纯靶向治疗8例,手术联合靶向治疗14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65%、66%、89%.再次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为76%.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手术、靶向治疗及年龄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和靶向治疗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手术联合靶向治疗能获得最佳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肿瘤转移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