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细胞因子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表达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建华 赵海勇 +3 位作者 温芳 赵雁艳 游洋 丁红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KOA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标本...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KOA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标本,收集25例KOA患者的关节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IL-6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采用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ESR。Pearson相关分析K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β、TNF-α、IL-6与血清hs-CRP及ESR的相关性。结果 KOA患者各组血清IL-1β、TNF-α、IL-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且其表达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KOA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高于血清(均P<0.05);KOA患者各组血清hs-CRP、ESR均高于HC组(均P<0.01);KOA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与hs-CRP(r分别为0.489、0.426、0.389)、ESR(r分别为0.348、0.423、0.394)均呈正相关(均P<0.05);KOA患者关节液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与血清hs-CRP(r分别为0.547、0.644、0.511)、ESR(r分别为0.564、0.579、0.589)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与hs-CRP、ESR检测可能成为辅助KOA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ABMSCs移植联合关节镜清理术对KOA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力 张净宇 +4 位作者 刘建华 赵海勇 温芳 游洋 丁红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0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BMSCs)移植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KOA患者,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BMSCs)移植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KOA患者,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行关节镜清理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ABMSCs移植治疗。治疗后半年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和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评价两组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患膝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1.70%(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IL-1β、TNF-α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及IL-1β、TNF-α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LKSS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L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BMSCs移植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KOA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抑制患膝关节液炎症介质释放,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关节镜清理术 疼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钙网织蛋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海勇 丁红梅 +4 位作者 刘建华 邢冬红 刘弘毅 魏蔚 郑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钙网织蛋白(CRT)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活动期RA患者、骨性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血清以及RA和O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CR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钙网织蛋白(CRT)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活动期RA患者、骨性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血清以及RA和O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CR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CRT在RA和O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模型,分别采用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构建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模型检测CRT在HUVECs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中的作用。结果 RA组血清中CRT含量[(6.4±3.1)μg/L]明显高于OA组[(3.7±0.9)μg/L]及HC组[(3.4±1.0)μg/L];RA组滑膜液中CRT含量[(6.9±3.4)μg/L]明显高于OA组[(3.9±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T在RA滑膜组织中高表达,主要位于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内外等,而OA滑膜组织中CRT仅见极少量的表达。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体外血管生成三维模型检测结果显示,CRT具有明显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的作用。结论 CRT在RA患者血清、滑膜液及滑膜组织中表达均升高,CRT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参与RA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新生血管形成 钙网织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