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性木葡聚糖(mXG)凝胶对SD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8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3组(n=16),制作大鼠腹壁-盲肠损伤粘连模型。A组为mXG凝胶组,将1 mL 4%(w/v)的mXG溶液注射于腹壁和盲肠创面,...目的探讨改性木葡聚糖(mXG)凝胶对SD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8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3组(n=16),制作大鼠腹壁-盲肠损伤粘连模型。A组为mXG凝胶组,将1 mL 4%(w/v)的mXG溶液注射于腹壁和盲肠创面,待凝胶完全形成后关腹;B组为商业膜组,关腹前将2cm×3 cm大小的壳聚糖防粘连膜覆盖于腹壁创面;C组为对照组,关腹前将1 mL生理盐水注射于腹壁和盲肠的创面。观察3组大鼠一般情况,术后1、2周每组各取8只大鼠,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双盲法行粘连程度分级。结果术后各组大鼠均无死亡,术后1周,A组盲肠的创面恢复良好,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浆膜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B组受损的腹壁和盲肠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粘连,纤维结缔组织及胶原增生较多;C组受损的腹壁和盲肠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粘连,粘连组织致密且比较成熟,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根据Nair五级分级标准及组织学观察分级,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多数均未发生粘连,而且盲肠完全恢复正常,腹壁创面也恢复良好,纤维结缔组织及胶原增生少;C组腹腔粘连严重,纤维结缔组织及胶原大量增生;B组介于两者之间,3组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2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表达A组较弱,C组最强,B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m XG凝胶在粘连早期阶段就起到了防粘连作用,并且随时间的延长防粘连效果增强,起到了创面愈合的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放线菌株12发酵液中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并对菌株12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12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及纯度分析,并以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16s r ...目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放线菌株12发酵液中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并对菌株12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12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及纯度分析,并以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检测并构建进化树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菌株12的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活性化合物12-A,经波谱分析证实其结构和硫肽类化合物siomycin A相同,活性测定表明其对革兰阳性菌、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经菌种鉴定,菌株12归为Planomonospora属放线菌。结论从菌株12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2-A为已知化合物siomycin A。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放线菌株12发酵液中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并对菌株12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12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及纯度分析,并以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检测并构建进化树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菌株12的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活性化合物12-A,经波谱分析证实其结构和硫肽类化合物siomycin A相同,活性测定表明其对革兰阳性菌、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经菌种鉴定,菌株12归为Planomonospora属放线菌。结论从菌株12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2-A为已知化合物siomyci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