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护理在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1
作者 李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48-0151,共4页
分析针对脑外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支持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对象:2022.06-2023.06;限定人群:脑外伤手术患者。抛硬币法分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 分析针对脑外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支持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对象:2022.06-2023.06;限定人群:脑外伤手术患者。抛硬币法分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支持,于护理效果提升有显著增益。但患者术后若是未能接受全面护理支持,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必要开展对患者预见性护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预见性护理 效果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对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疼痛情况、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2
作者 李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72-0175,共4页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对疼痛情况和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并给出总结报告。方法 研究对象设定在2021年7月-2023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名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以随机法将全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进而对研究结果做...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对疼痛情况和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并给出总结报告。方法 研究对象设定在2021年7月-2023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名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以随机法将全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进而对研究结果做出分析。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而参照组患者则运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和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从总体上来分析,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法效果优良。在疼痛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在重度、中度、轻度指标上均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在护理满意度的指标上,观察组患者比重更大(P<0.05);SAS、SDS评分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更高,参照组患者分数略低(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合并气胸患者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全面提升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的情绪更加稳定,该护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气胸 疼痛情况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STARR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爱磊 陆庆革 +3 位作者 刘宇 李小海 刘越军 谭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对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中重度直肠前突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采用改良STARR手术,B组(40例)采用常规STARR手术,C组(40例)采用经阴道... 目的对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中重度直肠前突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采用改良STARR手术,B组(40例)采用常规STARR手术,C组(40例)采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分别观察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坠胀、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C组。A组在术后坠胀、吻合口裂开等方面优于B组,A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B组及C组。结论改良STARR手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近、远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便秘 改良STARR手术 治疗 对比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标志物ALDH1、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于士昌 李永涛 翟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细胞分化标志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颈胸外科肿瘤手术切除乳腺癌标本95例,所选标本均经病...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细胞分化标志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颈胸外科肿瘤手术切除乳腺癌标本95例,所选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所选标本中ALDH1、CD133干细胞样细胞,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法检测其肿瘤血管性标志CD4、CD105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ALDH1、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 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8例(8.3%)ALDH1+/CD133+表型,ALDH1+/CD133+表型与ER、VEGF表达以及肿瘤血管生成指标CD34 MVD、CD105 MVD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ALDH1、CD133可作为乳腺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其中ALDH1+/CD133+表型干细胞可以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导管 乳腺/病理学 肿瘤干细胞 抗原 CD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病因不明肝损伤患者IgG4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晶 李可兵 《肝脏》 2019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4(IgG4)对病因不明肝脏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肝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IgG4浆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46例诊断为不...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4(IgG4)对病因不明肝脏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肝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IgG4浆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4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中有18例(39.13%)患者肝组织IgG4染色阳性,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数1.2~18.6个/高倍视野,28例(60.87%)患者肝组织IgG4染色阴性。根据IgG4染色情况,将患者分为IgG4阳性组(n=18)和IgG4阴性组(n=28)。IgG4阳性组和IgG4阴性组IgG水平分别为(17.22±6.23)g/L和(12.0±3.26)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4阳性组18例患者中,3例(16.67%)患者重新诊断为IgG4-RD外,包括IgG4-AIH2例,AIH伴发的肝损伤2例,其余15例(83.33%)患者仍无法确诊。结论 IgG4-RD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肝损伤的病因之一,对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行IgG4肝活组织检查对于明确IgG4-RD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肝损伤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 诊断 IGG4
下载PDF
丁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脑水肿及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9、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东良 王丽娜 +2 位作者 刘永亮 王丽娟 王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脑水肿及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40mg/kg,1次/d)各70只。应用Marmarou法建... 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脑水肿及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40mg/kg,1次/d)各70只。应用Marmarou法建立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2组分别于术后6、12、24、72、144h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区周围皮层MMP-9和咬合蛋白表达变化。2组分别于术后6、24、72、144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区周围皮层MMP.9和咬合蛋白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损伤区周围皮层MMP-9表达减少(P<0.05),咬合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丁苯酞可降低弥漫性脑损伤大鼠皮层MMP-9的表达,增加咬合蛋白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水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丁苯酞
下载PDF
稽留流产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凤芬 王海平 +3 位作者 李颐红 张伟 李兰英 王建春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在稽留流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在稽留流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稽留流产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够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cdk2、p21和p27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董伟 王萌 +4 位作者 岳成 张于 高健 黄佳伟 石文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分析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cdk2、p21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内镜或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62例,将垂体瘤患者分为非侵袭组(n=34),侵袭组(n=28),比较... 目的分析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cdk2、p21和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内镜或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62例,将垂体瘤患者分为非侵袭组(n=34),侵袭组(n=28),比较二组无功能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cdk2、p21和p27的不同表达情况。结果侵袭组中cyclinE、cdk2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和正常垂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组中p21、p27表达明显低于非侵袭组和正常垂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clinE、cdk2在侵袭性或复发性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过表达以及p21和p27在二组垂体腺瘤中的低表达与其侵袭性和易复发性有关,可能在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 侵袭性 复发性 无功能垂体瘤
原文传递
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永涛 于士昌 翟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并且从NOTCH信号通路角度分析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已经建立好的BRCA2反转录病毒干扰载体转染成MDA-MB-435S细胞,与此同时在采取球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干扰乳腺癌易...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并且从NOTCH信号通路角度分析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已经建立好的BRCA2反转录病毒干扰载体转染成MDA-MB-435S细胞,与此同时在采取球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干扰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相关效果,克隆形成试验检测BRCA2下调之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中的NOTCH1/NOTCH4在BRCA2中的表达。结果试验组球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25.0±1.0)个,对照组球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11.0±2.0)个;试验组克隆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102.1±12.1)个,对照组克隆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50.0±11.1)个;试验组蛋白质印迹法的细胞数量为(75.0±13.1)个,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的细胞数量为(42.2±10.0)个,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形成试验以及克隆形成试验的相关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的BRCA2乳腺癌干细胞MDA-MB-435S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沉默的BRCA2乳腺癌干细胞MDA-MB-435S细胞中NOTCH1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OTCH4的表达均未见。结论 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转染成MDA-MB-435S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2 乳腺癌干细胞 NOTCH1 NOTCH4
原文传递
原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卞育婕 王莹雪 +6 位作者 刘胜冬 周玉奇 崔逸爽 周国龙 魏子峰 张宇新 王茜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11期-,共3页
原发性震颤( ET)和帕金森病( P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二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但二者的发病都与年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在流行病学、影像学、临床表现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极易混淆... 原发性震颤( ET)和帕金森病( P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二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但二者的发病都与年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在流行病学、影像学、临床表现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极易混淆,导致误诊。因此,了解ET与PD的相关性至关重要,现就ET和PD间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以期为两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震颤机制脑部网络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卞育婕 王莹雪 +5 位作者 周玉奇 崔逸爽 周国龙 魏子峰 张宇新 王茜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8期749-753,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元退化性疾病,具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动作缓慢、姿势平衡障碍四大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大量研究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老年化、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涉及氧化应激、...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元退化性疾病,具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动作缓慢、姿势平衡障碍四大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大量研究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老年化、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等多种机制。50%患者首发症状为震颤,震颤是帕金森病目前最难治疗的症状,但其产生机制尚有争议,因此了解震颤的产生机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