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溶栓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姚东陂 张锦丽 +4 位作者 单志刚 周露露 齐博魁 张润宏 郭金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4.5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单唾液酸四...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例发病<4.5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的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60.0%。结论发病<4.5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疗效
下载PDF
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患者的干预
2
作者 刘炜 刘秀玮 +2 位作者 常颖 李翠珍 克彩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393-394,共2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的干预。方法:采用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者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前后疗效且随访三年,观测血脂变化。结果:服用中药降脂汤后LPa、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比较(P<0.05),差...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的干预。方法:采用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者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前后疗效且随访三年,观测血脂变化。结果:服用中药降脂汤后LPa、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四逆散加味方随访三年后,血脂正常者164例,增高者36例。结论:四逆散加味方能有效的降低脂蛋白(a),预防高血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加味方脂蛋白(a)
下载PDF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胃癌和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乔淑艳 胡万宁 +1 位作者 韩素桂 李世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92-492,共1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良性肝病时的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性AFP与HCC时产生的AFP在糖链结构上有差异,以小扁豆凝集素(LCA)作为外源性凝集素可将AFP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及LCA结合型(AFP-L3),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AFP-L... 近年来研究发现,良性肝病时的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性AFP与HCC时产生的AFP在糖链结构上有差异,以小扁豆凝集素(LCA)作为外源性凝集素可将AFP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及LCA结合型(AFP-L3),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AFP-L2来自孕妇,而AFP-L3则为HCC所特有,即通常所说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肝癌诊断的高特异性指标,被称为新一代肝癌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鉴别诊断[1].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胃肺、1例肺癌甲胎蛋白异质体增高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 胃癌 肺癌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常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4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控制饮食、血糖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控制饮食、血糖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变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观察组治疗后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灯盏细辛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常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糖尿病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m...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糖尿病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肾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减轻肾损害,在肾血流改善方面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灯盏细辛 肾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常颖 张国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94-95,共2页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常见于临床,临床上一般仅对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或者只从单方面研究、分析某一个药物的药理作用,而对药物联合使用的药理效用、相互作用及存在潜在危险未作评析【卜引。本文以黄芪注射液对格...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常见于临床,临床上一般仅对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或者只从单方面研究、分析某一个药物的药理作用,而对药物联合使用的药理效用、相互作用及存在潜在危险未作评析【卜引。本文以黄芪注射液对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为基础,从临床疗效、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
下载PDF
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中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双宝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唐山市玉田县计生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56例,A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二组患者的麻... 目的比较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唐山市玉田县计生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56例,A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毕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6%,B组为96.4%,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3,P=0.02)。A组麻醉起效时间(9.0±1.2)min,B组麻醉起效时间(6.3±1.6)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P=0.001)。A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B组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2,P=0.002)。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优势评估
8
作者 李双宝 史春茂 刘立民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估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唐山市玉田县计生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一麻醉方式,比较二组患者的麻... 目的评估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唐山市玉田县计生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一麻醉方式,比较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0)。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6±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P=0.015)。观察组的术后30 min、2 h VAS评分分别为(1.8±0.4)、(2.3±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7)、(3.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7.79,P=0.000、0.001);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2)。结论复合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麻醉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