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Ilizarov技术和中国骨伤科治则之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招 王斌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6期82-85,共4页
中国骨伤科治则是以传统骨伤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骨科技术形成的治疗骨病的原则,是中西结合医学的精华,是中国哲学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智慧结合;Ilizarov技术的优势是微创,核心是张力-应力法则,原理是骨外固定技术引导下的牵拉性组织再生... 中国骨伤科治则是以传统骨伤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骨科技术形成的治疗骨病的原则,是中西结合医学的精华,是中国哲学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智慧结合;Ilizarov技术的优势是微创,核心是张力-应力法则,原理是骨外固定技术引导下的牵拉性组织再生、修复、重建。二者的形成背景、指导思想、技术方法均大相径庭,但是二者的精髓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二者的关联性做简要分析,为更好实践中医骨伤技术提供新方法,也为Ilizarov技术注入新鲜元素,完善该技术的本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伤科治则 关联性
下载PDF
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 被引量:8
2
作者 侍朋举 张文龙 +3 位作者 赵刚 李志刚 赵少平 张铁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8例机器绞伤致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6~48岁,平均36岁。左手3例,右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4.0 h,平均...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8例机器绞伤致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6~48岁,平均36岁。左手3例,右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4.0 h,平均2.5 h。手部皮肤缺损范围8 cm×6 cm^15 cm×11 cm。拇指缺损程度:Ⅰ度5例,Ⅱ度3例。采用对侧足背皮瓣(范围9 cm×7 cm^10 cm×8 cm)联合同侧甲复合组织瓣(范围2.5 cm×1.8 cm^3.0 cm×2.0 cm)修复;皮瓣采用并联吻合供血3例,串联吻合供血5例。足背皮瓣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甲复合组织瓣供区残端创面用趾胫侧舌状皮瓣覆盖缝合。结果术后1例甲复合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2例足背皮瓣皮缘坏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足背供区植皮全部成活,趾残端皮肤无坏死。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15.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感觉恢复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4个月,再造拇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达8~10 mm,平均9 mm;足背皮瓣两点辨别觉达7~9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功能获优4例,良3例,可1例。供足功能均正常。结论利用足背皮瓣串并联吻合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同时行拇指再造,简化了手术程序,不受受区条件限制,皮瓣质地接近正常,再造拇指外形、功能满意,供足损失小,是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脱套伤 足背皮瓣 甲复合组织瓣 串并联吻合 拇指再造
原文传递
指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文静 张文龙 +3 位作者 郑宏明 高飞 徐华 赵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指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4年8月,以指动脉皮支供血设计切取皮瓣修复2~5指软组织缺损52例65指,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8~66岁,平均39.6岁。创面缺损范围10 mm×6 mm^26 mm... 目的总结应用指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4年8月,以指动脉皮支供血设计切取皮瓣修复2~5指软组织缺损52例65指,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18~66岁,平均39.6岁。创面缺损范围10 mm×6 mm^26 mm×22 mm。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h,平均6.5 h。皮瓣切取范围13 mm×10 mm^30 mm×25 mm。结果 4例皮瓣有水疱形成,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均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区创面植皮Ⅰ期愈合。47例58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皮瓣感觉恢复达S3;两点辨别觉6~10 mm,平均7.8 mm。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获优39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6.6%。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指动脉皮支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软组织损伤 指动脉皮支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合并糖尿病足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斌 刘伟 +6 位作者 霍永新 宫中平 王伟 郝睿峥 方钧 张荐 蒋文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6-1580,共5页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男性患者;年龄63~82岁,平均74.2岁。ASO病程1.5~22.0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为单侧髂动脉严重闭塞,左侧5例、右侧4例;合并股浅和/或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ASO 7例,合并糖尿病足2例(Wagner分级均为4级);ASO Fontaine分期均为Ⅳ期。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4±0.12。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中7例采用人工血管、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第8天开始向外骨搬移,每天延长1 mm,每6小时1次,2~3周后再向内搬移,整个疗程共10~14周。结果 1例胫骨横向骨搬移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针道口无明显并发症;其余患者无切口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移后足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2~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2个月踝肱指数为0.67±0.09,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0,P=0.032)。患足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7~9.4周,平均7.7周。随访期间彩超或CT检查示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2~14周去除外固定延长器。1例术后14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无切口淋巴漏。术后1年股-股动脉旁路通畅率达100%。术后4~6个月胫骨横向骨搬移段均与胫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显效率达100%。结论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 旁路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原文传递
环式外固定器结合髓内钉行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非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斌 贾松 +6 位作者 卢爱东 秦泗河 刘伟 郝睿峥 王伟 霍永新 赵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环式外固定器与髓内钉行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非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22例胫骨大段非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24-58岁,平均36.8岁。外伤术后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17例,骨缺...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环式外固定器与髓内钉行骨段滑移术治疗胫骨非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22例胫骨大段非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24-58岁,平均36.8岁。外伤术后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17例,骨缺损5例。清除坏死骨后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5.0-12.5 cm,平均8.05 cm。联合应用髓内钉加环式外固定器行骨段滑移术治疗。其中外固定器放置时间2-26个月,平均10.2个月;外固定器指数0.3-3.2个月/cm,平均1.57个月/cm;胫骨延长长度5.0-12.5 cm,平均8.05 cm。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58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感染;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7-19.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后发生1例矿化段骨折,1例皮肤皱褶,1例胫骨不能延长,2例足下垂,1例滑移骨段回缩,1例矿化延迟,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去除外固定器及髓内钉后采用Hohl膝关节外科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获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获优10例、良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59.1%。结论联合应用环式外固定器与髓内钉行骨滑移能增加肢体稳定性,允许早期移除外固定器,避免滑移骨段的轴向偏移,治疗胫骨非感染性骨缺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缺损 髓内钉 外固定器 牵拉成骨 骨延长
原文传递
腓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术治疗糖尿病足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斌 宫中平 +4 位作者 刘英杰 朱明东 蒋文平 刘伟 吕梓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0-712,共3页
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 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骨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胫骨截骨延长的血管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斌 王鹏飞 +5 位作者 王宇鹏 贾松 杨焕友 尹佳丽 蒋文平 赵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5-83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骨远、近段血供进行研究,为小腿延长或胫骨骨滑移时选择截骨部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7月,在1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上,经腘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分离并暴露胫前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充分显露胫前动脉骨膜分支... 目的通过对胫骨远、近段血供进行研究,为小腿延长或胫骨骨滑移时选择截骨部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7月,在1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上,经腘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分离并暴露胫前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充分显露胫前动脉骨膜分支;暴露胫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分离暴露腓动脉。对胫前后、腓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观察测量。测量时上端以胫骨平台内侧缘(内侧髁上缘)、胫骨粗隆上极、腓骨小头上缘为参照,下端内侧以胫骨内踝尖端、外侧以胫骨外踝尖端、远侧以胫骨下端关节面为参照,测量胫骨远、近段主要供血动脉与骨端参照物的垂直距离,确定胫骨远、近端最佳截骨位置;并计算截骨指数,以表示截骨部位在胫骨全长上的相对位置。结果胫骨近段截骨部位:距离胫骨平台内侧缘(78.2±19.5)mm,距离胫骨粗隆上极(41.8±16.0)mm,距离腓骨小头上缘(66.7±16.4)mm。胫骨远段截骨部位:距离胫骨内踝下缘以上(70.8±12.1)mm,距离外踝尖端下缘以上(83.3±13.0)mm,距离胫骨下端关节面(59.1±11.7)mm。胫骨近段截骨指数为18.45~23.35,平均20.46;胫骨远段截骨指数为14.36~23.05,平均18.81。结论胫骨近段及远段截骨均选择干骺端-骨干连接处,尽量避免在胫骨中下1/3处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延长 ILIZAROV技术 胫骨 解剖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治疗外伤后拇指短缩或骨缺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斌 郝睿峥 +5 位作者 王辉 刘伟 霍永鑫 贾松 韩彪 卢爱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外伤后拇指短缩或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拇指短缩或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9例,女1例;年龄20~56岁,平均33.1岁;左侧15例,右侧5例;机器绞伤12例,压砸伤6例,交...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外伤后拇指短缩或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拇指短缩或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9例,女1例;年龄20~56岁,平均33.1岁;左侧15例,右侧5例;机器绞伤12例,压砸伤6例,交通伤2例。其中17例为创伤致截指短缩,截指平面分别为掌骨远端(9例)、近节指骨基底(6例)、指间关节(1例)、近节指骨远端(1例);1例为创伤后行指短缩融合,融合处未愈合致掌指关节缺损0.5 cm;2例为创伤后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形成指间关节缺损,分别为0.5 cm和0.7 cm。外伤后至行延长手术时间为10~159 d,平均72.7 d。20例患者均应用半环式外固定延长器治疗,其中掌骨截骨延长15例,近节指骨截骨延长5例。术后第5天开始延长,每天延长0.5 mm,每6 h延长一次。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446 d,平均244.6 d;延长时间26~118 d,平均62.2 d;延长长度1.3~5.9 cm,平均3.1 cm。外固定延长器固定时间114~376 d,平均206.3 d。20例患者愈合指数43.7~ 84.1 d/cm,平均64.8 d/cm;牵开指数19.5~21.4 d/cm,平均20.1 d/cm;成熟指数39.4~110.1 d/cm,平均46.5 d/cm;外固定指数60~130.8 d/cm,平均66.5 d/cm。末次随访时,拇指恢复对指功能和感觉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中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11例,良9例,优良率100%(20/20 );两点辨别觉4~9 mm;患者对手指功能和外观均表示满意。结论 Ilizarov技术是治疗外伤后拇指短缩或骨缺损的良好方法,术后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在拇指脱套伤截指术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斌 王辉 +6 位作者 孟钊 刘伟 郝睿峥 张荐 霍永新 陈超 贾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脱套伤截指术后采用Ilizarov技术重建拇指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9月,9例拇指脱套伤患者截指后应用Ilizarov技术重建拇指功能。男8例,女1例;年龄18~52岁,平均34.7岁。截指平面为掌指关节水平5例,掌指关节以近... 目的探讨拇指脱套伤截指术后采用Ilizarov技术重建拇指功能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9月,9例拇指脱套伤患者截指后应用Ilizarov技术重建拇指功能。男8例,女1例;年龄18~52岁,平均34.7岁。截指平面为掌指关节水平5例,掌指关节以近0.5~1.0 cm水平2例,近节指骨基底水平(近节指骨长度<1 cm)2例。截指术后患指较健侧指短缩4.0~7.5 cm,平均5.7 cm。术后第5天开始应用半环式外固定延长器延长,每天延长0.5 mm,每6小时延长1次。结果骨延长术后8例出现虎口抬高和挛缩,其中6例行拇指内在肌止点切断和虎口"Z"字成型术,术后拇指功能恢复良好;余2例拒绝手术。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7个月,平均33个月。骨延长时间64~122 d,平均86 d。骨延长长度3.0~5.9 cm,平均4.1 cm;平均延长长度为平均短缩长度的71.9%。外固定延长器固定时间169~342 d,平均231 d。愈合指数43.2~59.1 d/cm,平均为53.4 d/cm。1例出现延长段矿化延迟,行"手风琴"技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9~342 d,平均231 d。无重新植骨内固定及掌指关节屈曲挛缩发生。延长指端的两点辨别觉与同水平健侧指相似;握力达健侧的53%~89%,捏力达健侧的59%~91%。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行拇掌骨延长是拇指脱套伤截指后重建拇指功能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功能重建 掌骨延长 ILIZAROV技术 脱套伤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腓骨段移植修复前臂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顺红 倪玉龙 +3 位作者 于志亮 符健松 董惠双 张云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前臂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尺、桡骨大段骨缺损22例,对其中6例伴有皮肤缺损者,采用腓骨骨皮瓣修复。尺骨缺损范围4~12cm,桡骨缺损范围5—14em。移植腓骨长度13~24cm,切取...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前臂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尺、桡骨大段骨缺损22例,对其中6例伴有皮肤缺损者,采用腓骨骨皮瓣修复。尺骨缺损范围4~12cm,桡骨缺损范围5—14em。移植腓骨长度13~24cm,切取皮瓣面积为12cm×6cm~20cm×11cm。结果移植腓骨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切口一期愈合,6例皮瓣均成活,质地柔软。患者均获12~26个月随访,平均14.5个月。患肢无移植骨再骨折,供区踝关节活动正常,小腿皮肤感觉无异常。参照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前臂旋转功能及肘、腕关节屈伸功能:优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是修复前臂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组织移植 前臂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志亮 高顺红 +5 位作者 张净宇 张云鹏 张文龙 齐巍 胡宏宇 于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总结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4年3月,对15例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男12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戳伤8例,扭... 目的总结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4年3月,对15例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男12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戳伤8例,扭伤2例,摔伤3例,挤压伤2例。损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2例,小指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 d,平均3.8 d。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8周,平均6.1周。术后8~12周,平均9.2周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标准评定手指功能,获优9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克氏针双夹扣法固定治疗远节指骨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可使骨折、关节复位且固定牢固,允许手指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节指骨背侧基底骨折 不稳定骨折 克氏针 双夹扣法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胫骨近端截骨滑移对胫骨近端肌肉起点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斌 张姚 +5 位作者 刘晓玲 卢爱东 贾松 杨焕友 郝睿峥 赵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胫骨近端肌肉起点进行解剖研究,探讨胫骨近端截骨滑移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鲜成人截肢小腿标本15例(15侧)进行解剖研究。测量胫骨平台内侧缘至胫骨内踝尖端的垂直距离,胫骨结节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 目的 通过对胫骨近端肌肉起点进行解剖研究,探讨胫骨近端截骨滑移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鲜成人截肢小腿标本15例(15侧)进行解剖研究。测量胫骨平台内侧缘至胫骨内踝尖端的垂直距离,胫骨结节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的上、下缘距胫骨平台内侧缘距离。对自2011-11—2013-09采用单纯胫骨近端截骨滑移治疗的17例胫骨骨缺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腿标本的胫骨全长为(349.8±8.1)mm。胫骨结节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50.1±2.3)mm。胫骨前肌起点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分别为(27.8±2.0)mm和(232.6±5.3)mm,趾长伸肌胫骨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分别为(22.5±1.3)mm和(31.6±1.9)mm,比目鱼肌胫骨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分别为(22.9±1.6)mm和(155.7±5.5)mm,胫骨后肌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分别为(32.9±1.7)mm和(200.2±8.1)mm,趾长屈肌胫骨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垂直距离分别为(114.9±8.5)mm和(219.8±9.3)mm。17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均获得随访10-2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改良ASAMI标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定:优12例,良3例,可2例。5例出现足下垂,其中2例伴有轻度内翻,1例滑移过程中出现轴向偏移。结论 胫骨近端截骨滑移会损伤小腿肌肉起点,并且伴随滑移骨段,部分肌肉起点会随之变化;骨段滑移过程中,肌肉起点牵伸导致的肌力变化、肌肉挛缩或肌肉收缩可能会导致足下垂、足内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缺损 胫骨近端 截骨滑移 肌肉 解剖 足部畸形
原文传递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玉龙 高顺红 +3 位作者 张净宇 董惠双 张云鹏 符健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胫骨骨折部位:中段6例,下段13例。G... 目的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胫骨骨折部位:中段6例,下段13例。Gustilo分型:ⅢA型4例,ⅢB型14例,ⅢC型1例(胫前动脉损伤)。骨缺损长4.3~8.5 cm,平均6.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5 cm^17 cm×9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8 h,平均4 h。一期行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 cm×6 cm^19 cm×11 cm;二期行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骨膜瓣切取范围6.5 cm×4.0 cm^9.0 cm×5.0 cm,植骨长4.5~9.0 cm,拆除外固定架改用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2.5个月。自体移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5个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肢局部无疼痛及异常活动,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患肢长度恢复,与健侧相差0.5~1.5 cm;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马蹄足畸形等。末次随访时,参照Johner等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获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是修复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骨膜瓣 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骨移植 修复
原文传递
以腓肠内侧血管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4
作者 符健松 高顺红 +3 位作者 张净宇 张文龙 张云鹏 倪玉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内侧血管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4年1月,收治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3~50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15... 目的探讨以腓肠内侧血管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4年1月,收治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3~50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砸伤15例,机器绞伤8例。左侧10例,右侧2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5 h。创面部位:小腿胫前上1/3 15例,中1/3 10例,下1/3 7例。创面范围10 cm×5 cm^23 cm×9 cm。一期彻底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修复手术;采用大小为12 cm×7 cm^25 cm×11 cm、以腓肠内侧血管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4.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术后6个月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评价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供区无明显瘢痕挛缩。结论腓肠内侧血管解剖位置恒定、管径粗,以其作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血管 股前外侧皮瓣 游离皮瓣 小腿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三种截骨方式对胫骨骨搬移术愈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梓宸 王斌 +3 位作者 高顺红 刘会仁 涂振兴 方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种截骨方式对胫骨Ilizarov骨搬移术愈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2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行胫骨Ilizarov单段骨搬移术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微创截骨组16例, 全部为男性;... 目的探讨三种截骨方式对胫骨Ilizarov骨搬移术愈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2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行胫骨Ilizarov单段骨搬移术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微创截骨组16例, 全部为男性;年龄(37.1±8.3)岁;Gustilo分型:Ⅱ型5例, Ⅲ型11例。骨膜下截骨组57例, 男47例, 女10例;年龄(39.1±11.8)岁;Gustilo分型:Ⅱ型17例, Ⅲ型40例。骨膜外截骨组20例, 男19例, 女1例;年龄(37.7±11.2)岁;Gustilo分型:Ⅱ型18例, Ⅲ型2例。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指数及Ilizarov方法与应用协会(ASAMI)的功能评分。结果 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50个月(平均27.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相关并发症均经过相应处理后治愈。微创截骨组、骨膜下截骨组、骨膜外截骨组的愈合指数分别为(53.09±21.88)、(59.97±33.29)、(46.20±14.11)d/cm,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3组的ASAMI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5%、89.5%、90.0%,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截骨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 三种截骨方式的愈合指数及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截骨术 胫骨 骨搬移 截骨方式 骨愈合指数
原文传递
一期皮瓣移植、二期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GustiloⅢB、ⅢC型小腿骨质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钰凌 周君琳 +1 位作者 刘洋 高顺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2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评估一期皮瓣移植、二期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GustiloⅢB、ⅢC型小腿骨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9-12诊治的29例GustiloⅢB型和ⅢC型小腿骨质与软组织缺损,一期清创后封闭负压引流并外固... 目的评估一期皮瓣移植、二期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GustiloⅢB、ⅢC型小腿骨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9-12诊治的29例GustiloⅢB型和ⅢC型小腿骨质与软组织缺损,一期清创后封闭负压引流并外固定架固定,待创面组织新鲜后行皮瓣移植修复术(股前外侧游离皮瓣9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腓肠肌皮瓣6例,腘窝中间皮动脉皮瓣4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2例),二期采用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取内侧骨膜瓣时钢板放置于外侧,取外侧骨膜瓣时钢板放置于内侧,放置钢板时应避开骨膜瓣与血管蒂,避免将钢板放置于骨膜瓣上而影响骨膜瓣血运。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5(12~30)个月。自体髂骨移植后骨愈合良好,骨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5个月。骨折端有骨痂形成,髓腔再通,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肢无疼痛,均恢复了负重和行走功能,膝、踝关节活动度良好。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结果:优21例,良7例,可1例。结论对于GustiloⅢB、ⅢC型小腿骨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清创后封闭负压引流并外固定架固定,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二期采用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tiloⅢB、ⅢC型损伤 胫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胫骨骨膜瓣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应用Ilizarov技术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治疗拇指缺损
17
作者 方均 王斌 +6 位作者 郝睿峥 王伟 贾松 王丙刚 宫中平 张一 杨焕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治疗拇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6例(6指)创伤性拇指缺损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男5例,女1例;年龄28~57岁,平均41.5岁。左侧3例,...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治疗拇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6例(6指)创伤性拇指缺损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男5例,女1例;年龄28~57岁,平均41.5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伤后均急诊入院行拇指截指残端修整缝合术,截指平面分别为近节指骨远端4例、指骨间关节2例。受伤至该次延长术时间为20~245 d,中位数34.5 d。微创截骨并安置半环式外固定延长器,于术后第5天开始延长,近节指骨与掌骨每天同时分别延长0.5 mm,每12小时延长1次。待拇指延长至健侧拇指远节指骨中段时停止,达骨愈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 6例患者延长时间14~23 d,平均18.8 d;截骨完全愈合时间91~147 d,平均120.2 d;近节指骨与掌骨总延长长度1.40~2.25 cm,平均1.86 cm;愈合指数51.0~72.2 d/cm,平均64.9 d/c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2个月。末次随访时,拇指两点辨别觉为5.3~8.5 mm,平均6.9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分为10~14分,平均12.5分;其中优4例、良2例,优良率100%。患者对手部功能和外观均满意,根据上肢功能评定表(Quick-DASH)评分为2.3~9.1分,平均6.1分。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行近节指骨与掌骨双截骨延长是一种治疗拇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缺损 ILIZAROV技术 双截骨延长 近节指骨 掌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