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趾背甲皮瓣联合中环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斌 贾松 +4 位作者 卢爱东 郝睿峥 霍永鑫 费小轩 庞海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3-1386,共4页
目的探讨第2趾背甲皮瓣联合中环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6月,采用第2趾背甲皮瓣联合中环指岛状皮瓣修复6例机器绞伤导致的拇指脱套伤。男4例,女2例;年龄19~44岁,平均32岁。左手2例,右手4例。Ⅱ型脱套伤5... 目的探讨第2趾背甲皮瓣联合中环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6月,采用第2趾背甲皮瓣联合中环指岛状皮瓣修复6例机器绞伤导致的拇指脱套伤。男4例,女2例;年龄19~44岁,平均32岁。左手2例,右手4例。Ⅱ型脱套伤5例、Ⅲ型1例。创面范围5.5 cm×2.5 cm^6.5 cm×5.0 cm。急诊清创后,5例行封闭式负压引流3~5 d后行皮瓣修复;1例行腹部包埋,14 d后行皮瓣修复。第2趾背甲皮瓣切取范围为2.5 cm×2.2 cm^4.2 cm×3.0 cm,中环指岛状皮瓣为2.0 cm×1.5 cm^3.5 cm×2.8 cm。第2趾背甲皮瓣内的趾底神经与受区残端指神经吻接5例,未吻合1例。6例均截除部分末节指骨。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患者第2趾背甲皮瓣及中环指岛状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中环指岛状皮瓣异位感觉3例。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个月。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手指外观不臃肿,与健侧拇指相似,但指甲均较健侧小。拇指背侧感觉恢复达S 3;拇指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达4~7 mm,平均6 mm;手指伸屈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第2趾背甲皮瓣联合中环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可获得满意手指外形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趾甲瓣 中环指岛状皮瓣 拇指 脱套伤
原文传递
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再植术后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并动脉缺损 被引量:2
2
作者 冯仕明 高顺红 +2 位作者 陈超 于志亮 张云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9-890,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再植术后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并动脉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9例9指手指再植术后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患者,再植术均吻合一侧指固有动脉。男5例,女4例;年龄21~58岁... 目的总结应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再植术后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并动脉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9例9指手指再植术后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患者,再植术均吻合一侧指固有动脉。男5例,女4例;年龄21~58岁,平均34.7岁。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3例,小指1例。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6例,远侧3例。病程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按照Stern等的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分型标准,均为Ⅲ型。术中瘢痕切除、手指伸直后,均伴肌腱外露,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5 cm×1.0 cm~4.5 cm×2.5 cm,动脉缺损1.5~4.0 cm。于相应供指切取大小为2.7 cm×1.2 cm~4.7 cm×2.6 cm的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患指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及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患指无冷不耐受,外形及主动屈伸活动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再植术后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并动脉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屈曲挛缩畸形 指固有动脉 顺行岛状皮瓣 创面修复 动脉缺损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修复前臂屈肌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斌 李海涛 +4 位作者 张剑锋 杨焕友 刘伟 蒋文平 赵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为健侧C7移位重建前臂屈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前通路健侧C7移位修复患侧下干或内侧束时,相关前臂屈肌神经入肌点和尺神经深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观测上述肌肉的神经来源... 目的为健侧C7移位重建前臂屈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前通路健侧C7移位修复患侧下干或内侧束时,相关前臂屈肌神经入肌点和尺神经深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观测上述肌肉的神经来源;测量C7及其前、后股的长度。结果 C7及其前、后股长度分别为(58.8±4.2)、(15.4±6.7)、(8.8±4.4)mm。C7神经吻合口至入肌点长度:至掌长肌支为(369.4±47.3)mm,至指浅屈肌支为(390.5±38.8)mm(正中神经发出)和(413.6±47.4)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示中指指深屈肌支为(346.2±22.3)mm(正中神经发出)和(408.2±23.9)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环小指指深屈肌支为(344.2±27.2)mm,至拇长屈肌支为(392.5±29.2)mm(正中神经发出)和(420.5±37.1)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旋前方肌支为(495.8±31.3)mm,至尺神经深支起点为(548.7±30.0)mm。骨间前神经均发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支配指浅屈肌5侧(16.7%);正中神经主干均发支支配掌长肌和指浅屈肌,支配示中指指深屈肌10侧(33.3%)、拇长屈肌6侧(20.0%)。结论如果采取腓肠神经移植,前臂肌肉功能在1年内均不能恢复;肱骨短缩、1个神经吻合口有利于前臂屈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 神经根 臂丛神经撕脱伤 前臂屈肌 肌萎缩 解剖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