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建 张文龙 +1 位作者 张净宇 孙文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23-226,244,共5页
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后肌腱滑动幅度的实验效果,为临床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8月上肢损伤截肢成人患者新鲜手标本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制作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模型... 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后肌腱滑动幅度的实验效果,为临床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8月上肢损伤截肢成人患者新鲜手标本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制作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模型,每组5例,每例取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共20指。A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伸直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B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60°、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安全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C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80°、近指间关节屈90°位和远指间关节屈10°握拳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切断屈肌腱后,三组标本均屈曲手指至掌指关节60°,近侧、远侧指间关节屈曲0°安全位,用石膏固定。测量三组指浅屈肌腱远端断口和指深屈肌腱远端断口间的长度差,根据娄义忠提出将肌腱缝合处与损伤腱鞘错开,有利于肌腱愈合和塑形的观点,对远端肌腱进行修剪,使指浅屈肌腱的缝线和指深屈肌腱的缝线不产生重叠,减少粘连的程度和范围,采用MTang缝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肌腱修复后,观察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结果(1)三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安全位长度差测量数据利用方差分析,P=0.000 <0.05,即三组实验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间的长度差不全相等,可以研究三组实验。(2)肌腱修复后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被动牵拉肌腱近端各关节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结论不同指位下屈肌腱Ⅱ区断裂时,术中短缩0.6~1.0 cm远端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利用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在安全位长度差为1.0 cm,保持两个断口位于正常组织环境包围,可以促进愈合。阶梯状修复法为临床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提供新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肌腱修复 解剖学
下载PDF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董亮 张文龙 +1 位作者 孙文弢 王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 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鍵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 目的 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cience 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鍵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分别对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研究、皮瓣设计、临床分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可分为鱼际皮支与腕横纹皮支,走行恒定,血供可靠;两个皮支直径均与手指动脉直径相近,有利于与指动脉相吻合.临床上可在鱼际部与腕横纹部分别设计切取岛状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各种皮肤软组织损伤;对于合并神经、血管的复合损伤,还可切取Flow-through皮瓣或携带神经、肌腱的嵌合皮瓣,完成一期创面覆盖与功能重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优点颇多,但对于皮瓣的切取面积范围及具体神经支配情况尚未有统一意见.结论 以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切取方式多,修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临床值得推广,但现有报道中对于皮瓣切取面积及神经支配情况未有详细证据,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鱼际 腕横纹 手指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文弢 张文龙 +3 位作者 于志亮 高顺红 张净宇 王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弹性固定法及双夹扣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分别采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A组)、克氏针弹性固定法(B组)及克氏针双夹扣法... 目的探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弹性固定法及双夹扣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分别采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法(A组)、克氏针弹性固定法(B组)及克氏针双夹扣法(C组)治疗新鲜闭合骨性锤状指患者96例。按照Wehbe和hneider分型:Ia型37例,Ib型28例;lIa型19例,IIb型12例。对三种术式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9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5.6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A组(6.0±O.6)周,B组(5.6±O.7)周,C组(5.7±0.5)周。采用TAM系统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86.2%,B组优良率92.3%,C组优良率92.0%。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存在差异,术后治疗效果相当,治疗骨胜锤状指畸形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比较研究 内固定器 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
原文传递
手指屈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 张文龙 +1 位作者 孙文弢 董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指屈肌腱、肌腱粘连、肌腱愈合为关键词,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使用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之前的有关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指屈肌腱、肌腱粘连、肌腱愈合为关键词,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使用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之前的有关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原因、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指屈肌腱粘连原因是因为屈肌腱损伤和腱周环境的破坏,导致外源性愈合参与过多形成肌腱粘连.通过手术锐性分离肌腱粘连组织,修复或重建腱周组织,可治疗屈肌腱粘连;而通过应用生物屏障、采用防粘连药物和改良的缝合方法等能有效预防屈肌腱粘连.结论 根据手指屈肌腱粘连原因,屈肌腱粘连应以预防为主.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行多种方法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手指屈肌腱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肌腱愈合
原文传递
近指间关节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张力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文弢 张文龙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鲜标本伸肌腱解剖测量,探讨近指间关节(PIPJ)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张力的影响。方法取上肢标本示、中、环、小指各10指,分别测量各指在PIPJ伸直0°位、屈曲45°位和屈曲90°位时,远指间关节(DIPJ)的最... 目的通过对新鲜标本伸肌腱解剖测量,探讨近指间关节(PIPJ)活动对伸肌腱Ⅰ~Ⅱ区张力的影响。方法取上肢标本示、中、环、小指各10指,分别测量各指在PIPJ伸直0°位、屈曲45°位和屈曲90°位时,远指间关节(DIPJ)的最大被动屈曲角度。显露Ⅰ~Ⅱ区伸肌腱,固定DIPJ于伸直0°位,横向切断伸肌腱末端,制作锤状指模型。克氏针垂直中节指骨颈部进针穿透指骨,记号笔平行克氏针于Ⅰ~Ⅱ区伸肌腱上做标记,测量肌腱滑动距离。取删关节伸直0°位和屈曲90°位,分别测量伸肌腱断端间隙大小及肌腱的滑动距离。结果共40指结果显示,PIPJ伸直时被动屈曲DIPJ最大角度较PIPI屈曲时减少;PIPJ处于伸直0°位时,Ⅰ~Ⅱ区伸肌腱末端断端处间隙大小为(0.43±0.07)mm,当屈曲PIPJ至90°位时,近侧断端向远侧滑移,平均滑移距离为(0.76±0.07)mm。结论PIPJ于伸直0°位时伸肌腱Ⅰ-Ⅱ区为最大张力,屈曲PIPJ可使Ⅰ~Ⅱ区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生物力学 指间关节 锤状指
原文传递
缝合神经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小指优势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文龙 赵刚 +5 位作者 高顺红 于志亮 张净宇 张云鹏 胡宏宇 董惠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9期996-997,共2页
目的探讨缝合神经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小指优势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6-02诊治的26例(26指)拇、小指优势侧软组织缺损,应用带部分指固有神经的中、环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并... 目的探讨缝合神经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小指优势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6-02诊治的26例(26指)拇、小指优势侧软组织缺损,应用带部分指固有神经的中、环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并缝合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结果本组26例拇、小指皮瓣均存活,无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发生。术后23例获得平均11.8(6~21)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达3~7 mm,平均4.6 mm。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按TAM法评定: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采用中、环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桡侧或小指尺侧软组织缺损,缝合皮瓣内携带的指固有神经重建感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小指 优势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缝合神经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 移植 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龙 高顺红 +3 位作者 于志亮 张净宇 胡宏宇 张云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目的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5例,矿石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急诊手术行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肢体血运重建,负压封闭式吸引术;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以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三期行植骨内固定或骨延长术。软组织缺损8cm×12cm~22cm×36cm;切取皮瓣12cm×15cm~25cm×40cm,其中对侧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背阔肌皮瓣9例,胸脐皮瓣3例。通过对皮瓣愈合、皮瓣外形、皮瓣温度、皮瓣感觉、供区瘢痕等5个方面的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4例皮瓣成活并保肢成功23例,伤口一期愈合;另1例因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截肢。20例获得12~66个月随访(平均31个月),肢体可负重行走,足底有保护性感觉,皮瓣颜色好,外观无臃肿,未出现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难治性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评分7~10分,疗效满意。结论利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治疗 小腿 外科皮瓣/血液供给 游离组织瓣
原文传递
应用增压技术挽救拇指尺侧背动脉岛状皮瓣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杰 张文龙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7-519,共3页
拇指尺侧背动脉岛状皮瓣自1999年Brunelli等报道以术,因其具有切取简单、外形满意、解剖血管恒定、皮瓣质地优良,常用于修复拇指的皮肤缺损。
关键词 动脉岛状皮瓣 复拇指 尺侧 应用 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