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7
1
作者 冯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商丘市中心血站体检的3912名大学入校新生的相关资料,总结在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出现静脉采血晕针现象是... 目的探讨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商丘市中心血站体检的3912名大学入校新生的相关资料,总结在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出现静脉采血晕针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采血晕针与年龄、心理因素、采血工作人员的言行及操作技术、机体状态、环境、体位、疼痛等因素有关。对于晕针症状程度不同的学生患者,针对诱因进行积极地处理,处理后晕针的学生会恢复,不会出现其它的并发症。结论许多的因素可以导致学生在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的现象,通过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方法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针 体检 静脉采血 学生 预防
下载PDF
刍议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运用
2
作者 轩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2期117-117,140,共2页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站接收的80例无偿献血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来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报废率...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站接收的80例无偿献血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来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报废率为2.50%明显低于15.00%的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17.50%的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80.00%的对照组.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站采血护理中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站 采血护理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席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7期248-249,共2页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商丘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献血资料,分为两组,应用MCS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A组,以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商丘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献血资料,分为两组,应用MCS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A组,以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B组,比较两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献血者血管条件和红细胞比容来选择合适的血细胞分离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 原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捐献模式对献血者PTH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席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202-2203,共2页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模式对献血者PTH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商丘市中心血站体采科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2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首次全血捐献的献血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免疫功能。...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模式对献血者PTH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商丘市中心血站体采科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2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首次全血捐献的献血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献血后1 h PTH水平较对照组及献血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献血后24 h、7 d PTH水平与对照组及献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献血后1 h、24 h、7 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与对照组及献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集血小板捐献模式可使献血者PTH水平暂时升高,但对献血者免疫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捐献模式 献血者 PTH水平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献血者采血前开展ALT初筛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4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究采血前开展血液初筛对降低献血者血液报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随机抽取1692例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在采血前单纯给予常规的血型、HBs Ag、Hb、抗TP等项目检测;另于2017年1月~12月抽取1385例献血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采血前开展血液初筛对降低献血者血液报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随机抽取1692例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在采血前单纯给予常规的血型、HBs Ag、Hb、抗TP等项目检测;另于2017年1月~12月抽取1385例献血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ALT初筛检验,比较两组血液报废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中血液标本的报废率为2.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30~49岁、男性、夏季、有嗜酒史、有晚睡习惯是导致血液样本报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献血者采血前进行ALT初筛检验,可有效降低血液样本报废率,避免血液浪费,而且能够保证输血安全。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对献血者的健康宣教,尤其是对于夏季献血者以及血液报废高危人群,最大程度地减少血液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ALT初筛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指标与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席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994-1995,共2页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指标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行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50例,按输注血小板种类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采用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比较两组血小板制品治疗指标及两组...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指标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行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50例,按输注血小板种类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采用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比较两组血小板制品治疗指标及两组患者输注疗效。结果两组血小板计数、pH及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有效率(88.0%)与对照组(9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和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指标合格率和疗效均无明显差异,可增加患者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混合浓缩血小板 质量指标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欢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0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再次献血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共15 248例次血液初筛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受检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小... 目的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再次献血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共15 248例次血液初筛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受检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以及血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含量(Hb)等指标检测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15 248例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为14.49%,主要以ALT、PLT、白细胞计数不合格为主,男性以ALT不合格为主,女性则以血红蛋白、HCT不合格为主。结论 ALT、PLT以及白细胞计数异常是影响血小板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性别不同,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也不同,因此在血小板捐献招募时,除了加强对献血者征询以外,需要根据性别不同,对献血者进行相应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血液初筛 合格鉴定
下载PDF
止血带位置对静脉采血时静脉显露率采血成率及采血耗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席悦 蔡凯旋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3期329-330,共2页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献血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血站在接待大量献血人群时,采血时静脉显露不明显,使采血难度增加,工作量和压力也逐渐增加,影响采血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一针见血”是人们对静脉采血的要求,静脉采血是血站工作人员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献血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血站在接待大量献血人群时,采血时静脉显露不明显,使采血难度增加,工作量和压力也逐渐增加,影响采血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一针见血”是人们对静脉采血的要求,静脉采血是血站工作人员一项最基础的操作,止血带是静脉采血时必备品,穿刺时扎止血带可以使静脉快速充盈,而充盈的静脉是静脉采血时穿刺成功的关键,止血带位置不同将直接影响浅静脉充盈度,同时也是决定穿刺是否成功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静脉采血时止血带位置不同对静脉显露率、采血成功率及采血耗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采血 扎止血带 显露 血站工作人员 浅静脉充盈度 献血人群 快速充盈 采血成功率
下载PDF
互联网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优势分析
9
作者 轩颖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2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在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应用优势,为改进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商丘市中心血站不同招募方式获取的招募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招募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传统招募方式... 目的探讨互联网在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应用优势,为改进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商丘市中心血站不同招募方式获取的招募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招募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传统招募方式(手机短信、街头招募、同伴招募)和互联网招募方式(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头条号),统计互联网各平台招募信息相关情况,并比较2组预约和履约献血人数、年度血液采集量及增长情况、未履约原因、献血者信任度。结果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发布手机短信或街头招募、同伴招募宣传7402次,成功招募963人,招募率较低。同期微信、微博、头条各平台共发布391篇图文/视频,累计推荐量64184次,累计浏览量127927次,累计收藏量36251次,累计评论量15551条,累计转发量15883次,互联网各平台招募信息关注度较高。共8267人预约无偿献血,履约人数3301人,履约占比39.93%,其中18~35岁占66.43%,36~55岁占33.57%,以中青年为主(P<0.05)。通过传统招募履约人数占总履约人数的R29.17%,互联网招募履约人数占总履约人数的70.83%,互联网招募履约献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采集量共1152670 ml,其中通过传统招募采集量为334620 ml,互联网招募采集量为8118050 ml。共1548名有意愿献血但未履约者接受未履约原因统计调查,其中疫情原因为未履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忘记预约时间、与工作/生活时间发生冲突。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各年度互联网招募形式献血者信任度评分均高于传统招募形式(P<0.05)。结论互联网能扩大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招募宣传,增加无偿献血人数,提高公众献血信任度,可作为传统献血招募策略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互联网使用 招募策略 应用优势
下载PDF
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明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血站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的50例无偿献血健康人群,所有献血者均于献血当天,第15、30天分别检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并对不同时间的红细胞... 目的探讨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血站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的50例无偿献血健康人群,所有献血者均于献血当天,第15、30天分别检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并对不同时间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50份血液标本存储第15、30天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率水平低于第1天,白细胞介素(IL-8)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水平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储存第30天的RBC-SOD、RBC-C3b水平低于第15天,IL-8及RBC-IC水平高于第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储存时间越长血液标本中红细胞免疫功能越低,为促进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应最大限度保证输血治疗患者输注血液储存时间在15 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储存时间 红细胞免疫功能 输血安全性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晓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1期272-272,共1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心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站无偿献血者570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于固定献血屋献血者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于采血车献血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心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站无偿献血者570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于固定献血屋献血者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于采血车献血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评分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献血者的满意率,消除不良情绪,减少献血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2
作者 冯霞 古晓鸽 冯旭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核酸检测(NAT)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20年8月无偿献血者3689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IV初筛反应性标本367例,对初筛阳性者均给予ELISA及NAT检查,并经免疫印迹试验(...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核酸检测(NAT)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20年8月无偿献血者3689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IV初筛反应性标本367例,对初筛阳性者均给予ELISA及NAT检查,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验证。统计ELISA、NAT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与WB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ELISA、NAT检查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ELISA、NA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NA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6.35%(60/367)、13.62%(50/367),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WB检测确诊为HIV感染者38例,阳性率为0.103‰(38/368932);NAT检测与WB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20)高于ELISA检测(Kappa=0.649);NAT诊断HIV感染的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ELISA(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NAT检测诊断HIV感染的AUC大于ELISA检测(P<0.05)。结论NAT检查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且诊断价值高于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4期115-116,共2页
目的研究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献血站无偿献血者的资料5000例,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结果 5000例献血者中不良反应发生者50例,占1%,41例为... 目的研究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献血站无偿献血者的资料5000例,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结果 5000例献血者中不良反应发生者50例,占1%,41例为轻型,占0.82%,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8例为中型,占0.16%,除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外,还有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和大汗淋漓,1例为重型,占0.02%,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意识障碍、神志模糊、抽搐、血压下降、两眼上翻和脉搏细速。分析发现精神因素、过度疲劳、空腹献血、环境因素和妇女月经期等为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献血过程中偶有不良反应发生,针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信息管理系统防控输血不良反应价值观察
14
作者 周明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4553-4554,共2页
目的观察信息管理系统防控输血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血站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用信息管理系统,观察组采用信息... 目的观察信息管理系统防控输血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血站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用信息管理系统,观察组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投诉发生情况及患者输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输血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输血治疗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安全性提高,输血治疗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15
作者 冯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分析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生血合剂进行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骨... 目的分析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生血合剂进行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骨髓腔输血给药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相较于对照组的80%更高,χ~2=8.273 7,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PLT、Hb、WBC等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生血合剂联合骨髓腔输血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合剂 骨髓腔输血给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联合用药
下载PDF
ICU患者输血治疗的应用与价值初步研究
16
作者 冯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ICU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ICU病患60例,所有入选者都予以输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深度挖掘输血治疗方案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60例病患中好... 目的研究ICU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ICU病患60例,所有入选者都予以输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深度挖掘输血治疗方案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60例病患中好转者有48例,其血红蛋白水平与凝血功能在治疗后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无效病患有8例,死亡者有4例。结论积极应用输血治疗方案对ICU病患进行治疗,可补充其血容量,提高机体循环功能,减少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临床效果 ICU患者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