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TACE前后癌灶及癌旁CT灌注成像血流定量变化及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
1
作者 冯坤鹏 王兴龙 +2 位作者 董备 李依明 郑吟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癌灶及癌旁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I)血流定量变化及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63例,均分别于TACE术前1~3d及术后7d进行CTPI检查,...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癌灶及癌旁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I)血流定量变化及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63例,均分别于TACE术前1~3d及术后7d进行CTPI检查,对比肿瘤组织与癌旁1cm组织手术前后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变化情况。根据术后7d肝癌患者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上述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TPI血流参数对肝癌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前、术后肿瘤组织BF、BV、HPI、HAP均高于癌旁1cm组织,PVP、MTT均低于癌旁1cm组织(P<0.05);术后,肿瘤组织BF、BV、HPI、HAP水平较术前均降低(P<0.05),PVP、MTT均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癌旁1cm组织上述参数水平较术前无变化(P>0.05)。TACE后7d肝癌患者有效率为65.07%(41/63),无效34.92%(22/63)。有效组手术前后△BF、△BV、△HPI、△HAP、△PVP、△MTT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BF、△BV、△HPI、△HAP、△PVP、△MTT及其联合检测评估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0.751、0.737、0.746、0.770、0.732、0.928(P均<0.05)。结论TACE后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BF、BV、HPI、HAP均下降,PVP、MTT均升高,但癌旁组织上述指标无变化,临床可通过CTPI血流定量变化对肝癌患者早期疗效予以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CT灌注成像 血流灌注 疗效
下载PDF
CT动脉增强分数、甲胎蛋白异质体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王兴龙 冯坤鹏 +1 位作者 袁牧 孟令武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 探讨CT动脉增强分数(AEF)、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94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天、术后30天行CT增强扫描,并检测AFP-L3、中性... 目的 探讨CT动脉增强分数(AEF)、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94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天、术后30天行CT增强扫描,并检测AFP-L3、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治疗无效组[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EF、AFP-L3、NL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94例肝癌患者中,治疗有效组37例(CR 10例,PR 27例),治疗无效组57例(SD 34例,PD 23例)。治疗有效组中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单发、TNM分期为Ⅱb期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治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术后30天AEF、AFP-L3、NLR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0天AEF、AFP-L3、NLR较高均是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EF、AFP-L3、NLR联合检测评估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AUC为0.963,灵敏度为92.98%,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术后30天AEF、AFP-L3、NLR较高均是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估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疗效,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脉增强分数 甲胎蛋白异质体3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肝癌 介入化疗 疗效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对结直肠癌术前恶性程度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徐园园 郑吟诗 +2 位作者 李依明 刘阳 李玉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61-1967,I0005,共8页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对结直肠癌(CRC)术前恶性程度评估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4例CRC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分化28例、中分化组32例和低分化...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对结直肠癌(CRC)术前恶性程度评估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4例CRC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分化28例、中分化组32例和低分化组34例。统计分析所有病人腹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特征参数,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特征参数对CRC病人术前恶性程度的诊断效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RC病人预后不良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均值、峰度、10%分位、50%分位在高、中、低分化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39±21.78比130.62±18.79比122.34±14.57,0.51±0.14比0.89±0.24比1.11±0.31,129.63±27.42比113.75±22.13比102.64±17.85,145.51±20.39比134.52±17.34比126.09±14.53)(P<0.05)。评估CRC恶性程度时,上述指标均具有诊断效能,且联合诊断效能最佳。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CRC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均值、10%分位、50%分位是其保护因素(P<0.05)。均值、10%分位、50%分位联合预测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6,0.91)],远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值。利用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Bootstrap重采样1000次)后可知,该模型预测病人CRC病人预后不良AUC为0.84[95%CI:(0.71,0.92)],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75.6%。结论腹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灰度直方图纹理分析特征参数在不同恶性程度CRC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评估CRC病人术前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为临床CRC病人术前评估及预后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T增强扫描 灰度直方图 纹理分析 评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方项 王涵 朱雪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29例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各自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分析多... 目的 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29例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各自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磁共振成像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的准确性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29例受检者中确诊为特发性脊柱性侧弯患者有20例,6例脊髓病变者由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3例隐匿性椎体畸形者由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发现。29例患者Cobb′s角在21°~90°,平均Cobb′s角为(32±10)°。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比磁共振成像检查影像图像更好。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较高,诊断结果准确,图像清晰,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准确性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分析
5
作者 王立志 郑吟诗 +1 位作者 王芳 辛莳威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胃癌的效能及其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胃癌患者87例,统计胃癌患者动态增强CT征象及分期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对...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胃癌的效能及其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胃癌患者87例,统计胃癌患者动态增强CT征象及分期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87例胃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扫描检出胃癌患者85例,胃癌检出率为97.70%,漏诊率为2.30%;动态增强CT扫描与术后病理检查分型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33;动态增强CT扫描胃癌术前T、N及TNM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17、0.906、0.908,均>0.7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可显著提高胃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其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扫描 胃癌 诊断价值 术前TNM分期 术后病理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陈柱典 郭睿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癌(PC)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中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38例PC患者纳入PC组,50例AIP患者纳入AIP组,对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统计对比2组CT影像特征、胰腺CT密度均一...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癌(PC)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中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38例PC患者纳入PC组,50例AIP患者纳入AIP组,对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统计对比2组CT影像特征、胰腺CT密度均一性与不同期密度变化、不同期CT值。结果AIP组的腊肠样弥漫肿胀占比为48%(24/50)、被膜样边缘占比为56%(28/50)、胆管壁增厚占比为54%(27/50)、胆管渐进性狭窄占比为40%(20/50),高于PC组的0、0、0、0,局灶性密度减低占比为12%(6/50)、胰管截断占比为6%(3/50)、胆管截断占比为4%(2/50)、血管受累占比为18%(9/50)、腹腔淋巴结肿大占比为12%(6/50),低于PC组的100%(38/38)、50%(19/38)、42%(16/38)、63%(24/38)、84%(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的胰腺密度均匀占比为72%(36/50)、平扫期偏低密度占比为100%(50/50)、静脉期偏高密度占比为76%(38/50),高于PC组的0、26%(1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管不规则扩张占比与动脉期均为低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38.8±3.7)Hu、(75.3±6.8)Hu、(93.7±10.5)Hu,均高于PC组的(26.4±2.5)Hu、(53.7±4.5)Hu、(58.5±5.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SCT可用于PC与AIP的鉴别诊断,两者在CT影像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志强 袁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狭窄等影像学表现,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斑块、钙化、狭窄等影像学表现,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在MSCT上表现为钙化斑块、软化斑块或混合斑块等特点。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MSCT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98.3%、87.6%、97.9%;中度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9.1%、94.8%、98.7%;重度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99.5%、91.5%、99.8%。结论 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MSCT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特点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冬眠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辉 孟祥 +3 位作者 从国彬 郑吟诗 蒋凯 权红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检测...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检测,评估冬眠心肌数量、心肌存活状况,通过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心室功能指标。以冬眠心肌数量中位值分为高冬眠心肌数量组(90例)和低冬眠心肌数量组(78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冬眠心肌数量与左心室功能及心肌存活状况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联合预测血运重建术后预后价值。结果1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冬眠心肌数量为12.34%~27.43%,高冬眠心肌数量组瘢痕心肌数量显著高于低冬眠心肌数量组(P<0.01)。高冬眠心肌数量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水平显著低于低冬眠心肌数量组,而LVEF显著高于低冬眠心肌数量组(P<0.01)。高冬眠心肌数量组心肌代谢情况及心肌存活指数均优于低冬眠心肌数量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冬眠心肌数量与心肌存活指数、LVEF呈正相关(r=0.638,P=0.000;r=0.645,P=0.000),与LVESV、LVEDV呈负相关(r=-0.592,P=0.000;r=-0.538,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冬眠心肌数量、心肌存活指数、LVEF的单独检测。结论^(18)F-FDG PET/CT检测冬眠心肌数量与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左心室功能指标水平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血运重建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 冠心病 氟脱氧葡萄糖F18 心室功能
下载PDF
ACR“3层系统”对偶发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陈柱典 郑吟诗 +1 位作者 李依明 郭茹菲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13-19,共7页
目的统计多种影像检查中报告的偶发甲状腺结节(ITN)病例,应用美国放射学会(ACR)“3层系统”对ITN进行评价,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间医学影像检查中报告的ITN病例,并测量ITN的横... 目的统计多种影像检查中报告的偶发甲状腺结节(ITN)病例,应用美国放射学会(ACR)“3层系统”对ITN进行评价,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间医学影像检查中报告的ITN病例,并测量ITN的横断面最大直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ACR“3层系统”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标准”及“20 mm阈值”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结果胸部CT(含增强)报告了3371例ITN,头颈部CTA报告ITN数量占检查本身比例为13.7%。在纳入的影像检查中报告了3818例ITN(5.2%)。使用ACR“3层系统”评价后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33.1%)明显低于使用“ATA标准”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65.0%)(P<0.05)。ACR“3层系统”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33.1%)高于“20mm阈值”评估后建议ITN的进一步超声检查率(15.7%)(P<0.05)。结论胸部CT是报告ITN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头颈部CTA是报告ITN占其检查本身比例最高的检查方式。通过ACR“3层系统”对ITN进行再评价,其可以降低ITN的后续超声检查率,并且相比“ATA标准”可以减少更多的ITN后续超声检查。影像医师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适度降低影像检查中ITN的报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发现 甲状腺结节 偶发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风光 郑吟诗 张欣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4期2351-235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占位的患者进行了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行后处理,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并与穿刺及手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优势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占位的患者进行了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行后处理,观察乳腺病变本身表现,并与穿刺及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2例、乳腺腺瘤4例,小叶增生2例。轴位及MPR图像能清楚显示乳腺结构,对于病灶定位准确,定性资料(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邻近组织改变情况)详细,同时可清楚显示肺部、纵隔及腋窝等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敏感的显示并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乳腺病变的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占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下载PDF
肾盂癌46例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2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盂癌的CT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以及通过病理证实的肾盂癌患者46例的CT表现特点。结果全部46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查出病灶位于左肾者44例,位于右肾者2例。平扫显示肾...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盂癌的CT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以及通过病理证实的肾盂癌患者46例的CT表现特点。结果全部46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查出病灶位于左肾者44例,位于右肾者2例。平扫显示肾盂、肾盏内可疑结节以及包块影,同肾实质呈相等或稍低的密度,伴有肾盂积水者22例。实施强化扫描者36例,增强早期肿瘤结节和包块强化不显著;在实质期表现为轻至中等密度的强化,并且在皮髓质交界相不清晰,同侧肾皮质强化比不上对侧;在延迟期肾盂或肾盏内部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内部被软组织密度所填充。CT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达到95.89%。患者中有6例疑诊肾癌侵及肾盂,2例患者疑诊为肾多发结石,2例疑诊为肾盂肾炎。结论肾盂癌的CT表现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动态增强扫描能够体现肿瘤的强化特征,给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盂 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吟诗 张欣 《中原医刊》 2008年第8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6层螺旋CT对189例骨关节外伤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行二维、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常规轴位(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骨折...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6层螺旋CT对189例骨关节外伤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行二维、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常规轴位(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骨折的可靠依据;二维重建图像有利于了解骨关节损伤的内部情况及局部细节,有利于隐蔽骨折的显示,并可清晰显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直观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结构及骨折片的空间关系,以及关节脱位情况,效果较好,均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MSCT二维三维重建图像可作为常规轴位及普通X线片的补充,但有利于骨折的正确评估和分型,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二维重建 三维重建 骨折
下载PDF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CT诊断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欣 郑吟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9期107-107,共1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CT表现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论:CT是诊断外伤性支气管裂的重要手段,其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关键词 外伤 支气管断裂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下载PDF
应用颅脑常规CT扫描进行鼻窦病变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1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常规颅脑CT诊断副鼻窦病变情况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性抽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500张常规颅脑CT片,与原诊断进行对照,并通过对鼻窦的显示结果与疾病的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筛窦与蝶窦的显示率均... 目的分析并总结常规颅脑CT诊断副鼻窦病变情况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性抽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500张常规颅脑CT片,与原诊断进行对照,并通过对鼻窦的显示结果与疾病的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筛窦与蝶窦的显示率均为100%,显示分别位于1~3层面和1~2层面;额窦部位的显示率为97.8%,显示位于2~5层面;上颌窦显示率仅仅为18.6%,显示位于1~5层面。鼻窦病变的总阳性率为22.9%,其中炎症、肿瘤、囊肿瘤与外伤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3.0%、7.4%、1.2%和9.2%。鼻窦总漏诊率为62.0%,炎症占所有漏诊病例的76.6%,颅脑CT报告正常患者占漏诊病例的60.0%。结论常规颅脑CT对于诊断鼻窦病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引起影像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诊断 鼻窦病变 断层摄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兴龙 李春荣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过临床证实患有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超声和X先腹部平片以及CT平扫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多层螺旋CT均表现出胆石性肠梗...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过临床证实患有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超声和X先腹部平片以及CT平扫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多层螺旋CT均表现出胆石性肠梗阻征象。多层螺旋CT有100%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胆石性肠梗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儿童脑神经管闭合障碍畸形的CT与临床
16
作者 张欣 袁向东 赵运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神经管闭合障碍 脑畸形 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MPR SSD MIP)在急慢性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8期122-122,共1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颈椎外伤的病例17例,采用6层螺旋CT进行扫描,1mm准直,50%间隔重叠重建,获得MPR、SSD、...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上颈椎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颈椎外伤的病例17例,采用6层螺旋CT进行扫描,1mm准直,50%间隔重叠重建,获得MPR、SSD、MIP图像,对其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利用MPR得到的冠、矢状位图像,观察上颈椎细小骨折情况,并对关节脱位及齿状突偏移做出评估。SSD、MIP可以从任意角度通过立体图像进一步显示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情况,结合MPR软组织窗图像还可以提示寰枢关节外伤中韧带损伤。结论:MS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MPR、SSD、MIP)在诊断上颈椎外伤中提供了更多可靠信息,其与原始轴位CT图像相结合是目前诊断上颈椎外伤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PR SSD MIP上颈椎脊柱外伤
下载PDF
7例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CT诊断
18
作者 张欣 王鲁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47-347,共1页
回顾性分析7例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CT表现,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支气管损伤 CT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形态与范围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陈雨娜 刘朝晖 +2 位作者 董备 张艳辉 万业达 《价值工程》 201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与范围。方法:采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工作站对随机抽取的120例病人冠状动脉采集图像进行重组,由2位影像医师比较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CT仿真内窥镜(CT vi...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与范围。方法:采用飞利浦多层螺旋CT工作站对随机抽取的120例病人冠状动脉采集图像进行重组,由2位影像医师比较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两种后处理技术对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显示能力,同时比较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在显示狭窄范围上的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常用的后处理方法中,MPR血管轴位图最适合进行冠状动脉狭窄形态的研究;CPR最适合研究血管狭窄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后处理 粥样硬化 狭窄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扩散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欣 郑吟诗 董备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3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外扩散途径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符合Balthazar CT分度的D,E级,其中腹膜后间隙扩散者51例(86.4%),腹膜下间隙扩散者53例...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外扩散途径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符合Balthazar CT分度的D,E级,其中腹膜后间隙扩散者51例(86.4%),腹膜下间隙扩散者53例(89.8%),腹腔内扩散者28例(47.5%),其他部位受累者33例(55.9%)。结论AP胰外扩散是诊断SAP的重要依据,与AP时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AP胰外扩散的CT表现有利于SAP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 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