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镧、碳酸司维拉姆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及血清Th17/Treg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贾闪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2238-2240,共3页
目的:探究碳酸镧、碳酸司维拉姆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组、A组... 目的:探究碳酸镧、碳酸司维拉姆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组、A组,各60例。B组采用碳酸司维拉姆治疗,A组采用碳酸镧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矿物质—骨代谢指标[血磷、血钙、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iPTH)]、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清Th17/Treg(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A组MIS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2个月后A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2个月后A组血清IL-17、TNF-α、hs-CRP水平低于B组,IL-10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2个月后A组血清Th17细胞、Th17/Treg水平低于B组,Treg细胞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调节矿物质—骨代谢指标,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镧 碳酸司维拉姆 维持性透析 骨代谢 TH17/TREG
下载PDF
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2
作者 严鸣光 王学珍 +3 位作者 方晓 张慧 李汶轩 殷卫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3月—2023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RA患者140例为RA组,同期健康...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3月—2023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RA患者140例为RA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为对照组。RA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日检测血清VEGF、sST2及血浆PD-1水平。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度,140例RA患者根据DAS28评分分为缓解期组(DAS28评分≤2.6分)33例、低活动度组(DAS28评分>2.6~3.2分)27例、中活动度组(DAS28评分>3.2~5.1分)39例和高活动度组(DAS28评分>5.1分)41例。比较RA组与对照组、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RA患者疾病活动度与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组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86.74±23.15)ng/L、(48.75±8.92)μg/L、(32.51±6.57)μg/L]均高于对照组[(38.61±11.20)ng/L、(11.23±4.17)μg/L、(14.82±3.11)μg/L](t=22.144、45.086、28.795,P均<0.05)。低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高活动度组外周血VEGF[(69.92±18.65)、(86.70±20.33)、(133.95±31.48)ng/L]、sST2[(33.59±8.51)、(44.84±15.52)、(82.31±22.78)μg/L]、PD-1[(24.35±4.79)、(30.10±5.73)、(50.07±7.86)μg/L]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41.89±15.47)ng/L、(21.63±7.22)μg/L、(20.22±4.52)μg/L](P<0.05);低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高活动度组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RA患者疾病活动度与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6,P<0.001;r=0.559,P<0.001;r=0.846,P<0.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升高,且疾病活动度越高,外周血VEGF、sST2、PD-1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参乌益肾片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涛 魏晓颖 王晓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参乌益肾片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复方α酮酸片,4片/次,3次/d... 目的 探讨参乌益肾片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复方α酮酸片,4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乌益肾片,4片/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肾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低于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Cys-C、β2-MG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MMP-9、MCP-1、NGA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乌益肾片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肾功能,降低肾脏炎症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乌益肾片 复方α酮酸片 慢性肾衰竭 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率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肾复康片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军涛 魏晓颖 王晓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肾复康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收治的1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 目的探讨肾复康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收治的1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肾复康片,6片/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尿、蛋白尿的转阴时间以及血清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红细胞、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β_(2)-微球蛋白(β_(2)-MG)、白细胞诱素-1(Lkn-1)、白细胞介素-13(IL-1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蛋白尿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cr、UAER和尿24 h Upro、尿红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Scr、UAER和尿24 h Upro、尿红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GAL、uPAR、β_(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NGAL、uPAR、β_(2)-M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kn-1、IL-1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Lkn-1、IL-1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复康片联合治疗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确切,能减轻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和肾功能损伤,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复康片 氯沙坦钾片 慢性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转阴时间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β_(2)-微球蛋白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海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1799-1803,共5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量表...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入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为(62.40±10.89)分;应对方式各维度(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19.12±3.92)、(15.82±3.16)、(8.60±2.97)分;创伤后成长评分为(59.89±19.63)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面对)评分均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P<0.05),应对方式(回避)及应对方式(屈服)评分均与创伤后成长呈负相关(P<0.05);患者的应对方式(面对)、病情程度、应对方式(屈服)及社会支持(家庭内支持)情况是影响创伤后成长得分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到患者的应对方式、病情程度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提示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创伤后成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