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鄂豫陕红色歌谣对商洛文化形象的书写与呈现 被引量:1
1
作者 熊英琴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0-65,共6页
鄂豫陕红色歌谣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深受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风土民情、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价值导向明确,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特征。从文化地理学视角探究鄂豫陕红... 鄂豫陕红色歌谣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深受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风土民情、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价值导向明确,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特征。从文化地理学视角探究鄂豫陕红色歌谣的艺术特性与历史价值,考察其对商洛文化形象的书写与呈现,利于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弘扬,也利于促进商洛地方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陕 红色歌谣 商洛 文化形象
下载PDF
地方戏剧中的詈语英译——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李丽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2-46,55,共6页
詈语作为通俗语言的一个元素出现在地方戏剧中,恢复生活气息的同时活现剧中人物的个性,使剧本平添几份艺术感,因此,詈语英译是戏剧英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戏剧英译实践中发现詈语英译应遵循无韵化、个性化、非禁忌化和文化符号化的翻... 詈语作为通俗语言的一个元素出现在地方戏剧中,恢复生活气息的同时活现剧中人物的个性,使剧本平添几份艺术感,因此,詈语英译是戏剧英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戏剧英译实践中发现詈语英译应遵循无韵化、个性化、非禁忌化和文化符号化的翻译原则,灵活选择异化法和归化法,以商洛现代花鼓戏剧目《带灯》中的詈语为切入点,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试译动物类,死亡类,尊卑类,性相关类和物化类5类詈语,旨在为地方戏剧英译打开一扇窗口,更好的传达戏剧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詈语 地方戏剧 花鼓戏 《带灯》
下载PDF
论陈彦小说《喜剧》的戏剧化书写
3
作者 熊英琴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作为文体学家,陈彦的小说不仅借助戏剧戏曲元素,更以戏剧的时空结构、人物塑造、言语表现等舞台技艺深入叙事艺术内部,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戏剧化小说模式。《喜剧》尤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场景化、脸谱化、舞台化的文学建构和审美实现... 作为文体学家,陈彦的小说不仅借助戏剧戏曲元素,更以戏剧的时空结构、人物塑造、言语表现等舞台技艺深入叙事艺术内部,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戏剧化小说模式。《喜剧》尤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场景化、脸谱化、舞台化的文学建构和审美实现,不仅标识了陈彦小说创作本身的开放性、跨界力和融通性,也显露了作家立足媒体新时代的新型文学理念与传播取向,为时代文学发展路径的开拓做了范式性探索和成功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彦小说 戏剧化 《喜剧》 美学效应 跨体写作
下载PDF
基于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FM的教学模式研究
4
作者 熊英琴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第11期57-60,共4页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已向全媒体、开放式教学转化,同时课堂空间、课程资源、受众范围也随之扩大,应该说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或授课已成为后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有声阅读平台的深入了解,建设基...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已向全媒体、开放式教学转化,同时课堂空间、课程资源、受众范围也随之扩大,应该说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或授课已成为后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有声阅读平台的深入了解,建设基于喜马拉雅FM的云课程资源库,探索实施“听+读+写”的教学模式,是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碎片化时间获取教育资源的新型教育路径。该模式的实施基于师生对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App的熟练使用,基于平台的开放式课程资源库建设,以及围绕课程展开的“听+读+写”教学模式实践,而通过班级的试点应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均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阅读 喜马拉雅FM “听+读+写”模式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