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晚粳秀水3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1
-
-
作者
姚海根
-
机构
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晚粳育种组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7,共2页
-
文摘
秀水37(原系号为C86—37)是本育种组选育出的晚粳早熟新品种,省工、省秧田,适应机械化插秧的要求。1987年浙北试种0.6万亩,1988年种植19万亩,1989年将推广90~100万亩。秀水37已被列为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主要推广项目之一。
-
关键词
粳稻
晚粳
秀水37
选育
栽培
-
分类号
S511.2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连作晚稻短秧龄特早熟品种秀水37
- 2
-
-
-
机构
嘉兴市农科所晚粳育种组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
文摘
“典型晚粳、长秧龄水育大秧、前控(秧田)后促(本田)”已主宰了浙北连作晚稻生产30余年。传统观念和习惯性思维,使我们对这条年复一年、重复使用着的法则之合理性深信不疑。但事实上,该法则在使生产受益的同时,也给生产带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如:连作晚稻专用秧田过多,影响早稻种植面积;秧苗高,拔秧、挑秧、播秧等田间操作特别费工费时,影响双抢进度;抽穗迟,影响安全齐穗,不利高产、稳产;成熟迟,不利于大小麦的适期播种,等等。
-
关键词
晚稻
水稻
品种
秀水37
选育
产量
-
分类号
S511.33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抗褐稻虱新品种“秀水620”
- 3
-
-
-
机构
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晚粳育种组
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稻虫组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0年第3期10-11,共2页
-
文摘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是威胁晚稻生产的三大水稻病虫害。尤其是褐稻虱发生在晚稻生育后期,严重影响结实、灌浆。为解决这一棘手难题,70年代中期,嘉兴市农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稻虫组通力协作,进行了大规模的籼粳杂交,力图将籼稻中的Bph1、bph2、Bph3、bph4等抗褐稻虱基因导入晚粳当家品种,使之具有如同籼稻IR系统那样的抗虫能力。“秀水620”(原品系号为丙620)即是10余年来抗虫育种的产物。“秀水620”一问世,浙北、上海、苏南、安徽、湖北等地相继积极引种,1990年可达90~100万亩,在浙北将全面替代“秀水04”。1989年初,“
-
关键词
水稻
秀水620
褐稻虱
抗虫新品种
-
分类号
S511.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