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9
1
作者 芮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嘉兴市王江泾镇2016—2017年3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学青 胡进 +1 位作者 林赵红 徐丽丽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4期54-55,共2页
目的了解嘉兴王江泾镇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现状。方法 2016年1月11日至2017年1月17日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年龄35周岁以上的29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血糖达标现状。结果血糖达标1811例(61.7%);血糖达标组体... 目的了解嘉兴王江泾镇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现状。方法 2016年1月11日至2017年1月17日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年龄35周岁以上的29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血糖达标现状。结果血糖达标1811例(61.7%);血糖达标组体重轻于未达标组,腰围小于血糖未达标组,日进食量小于血糖未达标组,服药依从率、遵医嘱率、体育锻炼率高于未达标组,饮酒率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王江泾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遵医嘱率和服药依从性均较好,不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差是血糖达标的危险因素,进食量少是血糖达标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达标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春燕 张林燕 +1 位作者 陆张燕 胡进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自...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口头指导前庭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程度[采用晕眩残障量表(DHI)评分]、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态稳定性和跌倒风险[采用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分]、前庭功能[包括自发性眼震强度、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值]。结果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自发性眼震强度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VOR增益值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眩晕障碍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加步态稳定性,改善自发性眼震强度和VOR增益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 前庭神经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4
作者 叶丹弟 阎同军 +8 位作者 胡江燕 陈孙克 田海佳 郑克 李美花 郑天生 章洁 陈兴时 刘圆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 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失匹负波(mismatch neagative, MMN)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 目的: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 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失匹负波(mismatch neagative, MMN)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5 Hz、10 Hz和15 Hz的rTMS治疗4周(2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患者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值和MMN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SANS量表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5 Hz和15 Hz组SANS量表分值无明显改善;(2)在中央点(central zero, Cz),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MMN波幅增高(P<0.05),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两组治疗前后MMN潜伏期和波幅均未见明显变化。(3)10 Hz患者组SANS分值的改善状况与患者年龄及病程有关。结论:与5 Hz和15 Hz的rTMS治疗相比,10 Hz的rTMS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但这结果是初步的,还有待下一步临床转化中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阴性症状 失匹负波
下载PDF
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石倩 陈铃炎 +3 位作者 周佳 杏郭良有 居俏艳 戴苏皖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6,共6页
目的:提炼、分析和总结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开展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干预的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 目的:提炼、分析和总结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开展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干预的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判断提取证据并进行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9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从运动前准备、运动类型、运动方案、运动支持4个方面总结了1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结直肠癌生存者运动管理的证据,为医护人员制定安全、规范、有效的运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运动 生存者 证据总结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菊明 朱晓东 +1 位作者 胡进 胡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23-23,共1页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发作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癫痫患者发作后48h内、2-4d、5-7d血清中NSE水平,并与2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癫痫患者发作48h内及2~4d血清NSE水平...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发作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癫痫患者发作后48h内、2-4d、5-7d血清中NSE水平,并与2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癫痫患者发作48h内及2~4d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1,2.57;P〈0.01,0.05)。结论 癫痫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可能与脑神经元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黄菊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前庭眼动康复仪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颜慧蓉 范春燕 +1 位作者 周旭游 陈哲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眼动康复仪对前庭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前庭性眩晕患者102例,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B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庭眼动康复仪治疗。采用t检验和卡... 目的探讨前庭眼动康复仪对前庭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前庭性眩晕患者102例,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B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庭眼动康复仪治疗。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起立行走时间、临床疗效、眼动功能异常、前庭功能异常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B组(81.23%)(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起立行走时间、眼动功能异常率、前庭功能异常率均降低,且治疗后A组较B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A组较B组提高(P<0.05)。结论前庭眼动康复仪治疗前庭性眩晕可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改善前庭功能,增强平衡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眩晕 前庭眼动康复仪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前庭功能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菊明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对梗死灶大小和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第 1、 3、 7d血清NSE水平 ,并分析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对梗死灶大小和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第 1、 3、 7d血清NSE水平 ,并分析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在起病第 1、 3d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3d达峰值 ,且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NSE变化对准确反映脑梗死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血清 临床预后 梗死灶 急性脑梗死患者 治疗中 临床价值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烯醇化酶 对照组
下载PDF
UCH-L1、PRDX1与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关系
10
作者 潘杰 孟丹阳 胡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8期13-17,42,共6页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 protein 1,PRDX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 protein 1,PRDX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9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UCH-L1、PRDX1水平。AIS患者均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10d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UCH-L1、PRDX1水平差异,分析UCH-L1、PRDX1与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UCH-L1、PRDX1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重症AIS患者的UCH-L1、PRDX1水平高于中症、轻症患者(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型AIS患者的UCH-L1、PRDX1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后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0.05)。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UCH-L1、PRDX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阿替普酶治疗效果越差UCH-L1、PRDX1水平越高(P<0.05)。UCH-L1、PRDX1联合预测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效能优于单一预测(P<0.05)。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UCH-L1、PRDX1是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UCH-L1、PRDX1水平在AIS患者血清中升高,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脑卒中分型有关,是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过氧化还原蛋白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
11
作者 贾小丹 曲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26-29,64,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ACI患者,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ACI患者,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 Rs≥3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特征,并通过头颅MRI评估CSVD总负荷。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earson法分析CSVD总负荷与早期预后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超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腔隙、脑微出血、白质高信号及CSVD总负荷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OR=1.278,95%CI=1.054~1.548,P=0.012)、入院NIHSS评分(OR=1.354,95%CI=1.113~1.647,P=0.002)、CSVD总负荷(OR=2.494,95%CI=1.666~3.735,P<0.001)是ACI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VD总负荷与ACI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小血管病 总负荷评分 早期预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季巍伟 尤克 傅伟达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脑梗死的的常...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脑梗死的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并采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并随访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患患者;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d 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1.1±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死亡6例、残疾3例、独立生活5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有助于降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丹参川芎嗪 预后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NS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守章 胡旻雷 饶容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82例ACI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联合...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82例ACI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和NSE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6%VS87.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48及72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有差别(F=13.246,P=0.000);②两组间的NIHSS评分有差别(F=22.331,P=0.000),联合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③两组NIHS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别(F=16.371,P=0.000)。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NSE水平变化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依达拉奉基础上,联合运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的效果更佳,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效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老年人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家族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菊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脑出血患者发病第1、2、3、4、7、14天的血清NSE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的体积及发病第30天时的COS。结果血清NSE峰值与血肿体...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脑出血患者发病第1、2、3、4、7、14天的血清NSE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的体积及发病第30天时的COS。结果血清NSE峰值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56,P〈0.01),与COS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NSE在发病第3天差异显著(P〈0.01),NSE动态曲线在发病24—48小时骤升预示死亡。结论血清NSE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脑出血量及患者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预后 血肿体积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菊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醒脑静 病毒性脑炎 NSE
下载PDF
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李美君 黄霄云 +4 位作者 高扬 胡进 胡旻雷 徐紫燕 刘品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326-327,336,共3页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CTS)人群和正常人群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至7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确诊的CTS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新入院工作的医生、护士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表面电极与针...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CTS)人群和正常人群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至7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确诊的CTS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新入院工作的医生、护士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表面电极延长(P<0.01);而对照组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而两组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异常率为7.5%,低于用针电极的异常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电极与针电极结合使用可以提高早期CTS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极 针电极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蚓激酶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雷 王宝祥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35-1139,I0007,共6页
目的探索蚓激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健康雄性成年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只、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组和模型组大鼠行大鼠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 目的探索蚓激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健康雄性成年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只、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观察组和模型组大鼠行大鼠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观察组每只大鼠给予6 ml/d蚓激酶溶液(约120 U蚓激酶)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6 ml/d,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处死3组大鼠,留取脑组织。处死前使用改良的Longa五级4分法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使用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法染色,继而测定3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使用RT-PCR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和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模型组IL-1β、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蚓激酶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来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功能评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延髓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18
作者 邓德志 刘圆 +2 位作者 许俊杰 曲娟 王宝祥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203-1205,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延髓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9~79(57.5±12.56)岁。住院期间均行颅脑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颈部C... 目的探讨延髓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9~79(57.5±12.56)岁。住院期间均行颅脑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颈部CT血管成像(CTA)。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及MRI信号特点等影像学表现。通过颅脑MRA、颈部CTA影像,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评估后循环大血管情况。结果6例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病灶均局限于延髓,仅单侧受累,MRI影像上梗死病灶分布于延髓最外侧中橄榄核边界到中脑导水管周围区域,病灶表现为条带状或逗号状,在DWI序列上呈现高信号。其中2例患者后循环大血管表现异常。结论针对延髓分水岭脑梗死可使用薄层MRI扫描明确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延髓 影像学
下载PDF
人参皂苷Rd通过SHH信号通路促进MCAO模型大鼠血管新生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宝祥 许俊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d组(Rd组)、人参皂苷Rd+环靶明(CYC)组(Rd+CY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塞法建立MCAO模型大鼠,...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d组(Rd组)、人参皂苷Rd+环靶明(CYC)组(Rd+CY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塞法建立MCAO模型大鼠,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造模成功后,Rd组大鼠按照50 mg/kg给予人参皂苷Rd,Rd+CYC组按50μg/kg给予CYC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周。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方法检测脑梗死体积,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毛细血管密度,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和声波刺猬信号蛋白(SH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1(ANG-1)、血管紧张素-2(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d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1.000±0.471)分比(3.100±0.738)分,P<0.01];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18.120±3.735)%比(33.920±2.954)%,P<0.01];脑梗死区域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增加[(389.60±23.34)条比(54.37±11.21)条,P<0.01];血管生成相关分子SHH、VEGF、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HH:(1.267±0.038)比(0.533±0.043);VEGF:(0.866±0.035)比(0.596±0.055);ANG-1:(0.880±0.036)比(0.510±0.056);ANG-2:(0.870±0.040)比(0.386±0.045),P均<0.01]。与Rd组比较,Rd+CYC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2.700±0.675)分比(1.000±0.471)分,P<0.01];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28.910±4.491)%比(18.120±3.735)%,P<0.01];脑梗死区域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180.90±37.37)条比(389.60±23.34)条,P<0.01];血管生成相关分子VEGF、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VEGF:(0.600±0.007)比(0.866±0.035);ANG-1:(0.570±0.027)比(0.880±0.036);ANG-2:(0.476±0.038)比(0.87±0.04),P均<0.01]。结论人参皂苷Rd可能通过SHH信号通路促进脑梗死区域血管生成,改善MCAO模型大鼠预后并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人参皂苷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 声波刺猬信号蛋白
下载PDF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血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晓东 司马国旗 +1 位作者 戴利菊 季巍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12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60岁老年人102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在我院≥60岁体检者85例作...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60岁老年人102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在我院≥60岁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白蛋白、肌酐、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收集记录二组病例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脑出血、吸烟等病史。结果 BPPV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脑梗死史、脑出血史、吸烟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尿酸增高与老年人BPPV发病具有相关性,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眩晕 半规管 尿酸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