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阮玲娟 崔戈 +2 位作者 顾旭东 莫娟芬 鲍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848-185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及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取第4代细胞,在不同剂量的虎杖苷和生长因子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诱导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目的:探讨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及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取第4代细胞,在不同剂量的虎杖苷和生长因子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诱导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β-tubulin-Ⅲ、微管相关蛋白2(MAP2)、孤束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及Notch通路中Notch1受体蛋白和的靶基因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1)表达。结果:诱导后部分细胞胞体收缩变圆,折光性增强,突起变细增多,末端出现分支,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各诱导组的β-tubulin-Ⅲ、MAP2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β-tubulin-ⅢmRNA在低剂量和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高于单纯生长因子诱导组,MAP2 mRNA的表达在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最高。Nurr1 mRNA仅在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显著上调。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低剂量和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部分细胞β-tubulin-Ⅲ表达阳性,单纯生长因子诱导组仅少量细胞表达β-tubulin-Ⅲ,对照组几乎不表达,与mRNA变化一致。Notch1和HES1的mRNA在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表达下调。结论:虎杖苷能够诱导hUC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抑制Notch信号分子表达,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低水平的Notch信号激活可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生长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NOTCH1 HES1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γδT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协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鲍轶 郭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根据T细胞受体的不同,人体T淋巴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近年αβ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在γδT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少。明确这些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通路在γδ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同阶... 根据T细胞受体的不同,人体T淋巴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近年αβ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在γδT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少。明确这些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通路在γδ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正向负向调节作用,将为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后排斥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ΒT细胞 ΓΔT细胞 共刺激分子 T细胞活化 T细胞耐受
下载PDF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基因在乳腺发育及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鲍轶 钟征翔 +2 位作者 崔戈 郭丽 王兆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GAT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与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和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化高度相关,其中GATA-3基因被认为是调节乳腺癌肿瘤发生最关键的转录因子之一。最近,一个新的GATA家庭成员——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TRPS-1)基因被发现在乳腺癌中有... GAT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与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和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化高度相关,其中GATA-3基因被认为是调节乳腺癌肿瘤发生最关键的转录因子之一。最近,一个新的GATA家庭成员——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TRPS-1)基因被发现在乳腺癌中有着广泛表达。研究表明,ER+乳腺癌患者的TRPS-1表达明显高于ER-乳腺癌患者,其表达与GATA-3、ER、孕激素(PR)显著相关,可能参与了调节乳腺上皮细胞分化的过程。miR-221/222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TRPS-1,下调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E-cadherin水平,诱导乳腺导管细胞向间充质前体转化(EMT)。此外还有证据表明,TRPS-1在肾间质细胞、柱状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组织中均参与间充质前体细胞分化,支持诱导间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的过程(MET)。本文总结了GATA转录因子TRPS-1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 间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的过程 乳腺癌 导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miR-34b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退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丹 陈刚 +2 位作者 叶俏 鲍轶 官俏兵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39-34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b(mi R-34b)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1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7例创伤性截肢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mi R-34b表达水平。利用Ta rg e ts c a ... 目的探讨微小RNA-34b(mi R-34b)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1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7例创伤性截肢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组织标本中mi R-34b表达水平。利用Ta rg e ts c a n基因信息软件预测得到mi R-34b靶基因为Sma d 3,构建Sma d 3野生型及突变型3′非编码区(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34b对Smad3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体外培养SW1353细胞,分为A、B、C和D组,分别加入等量脂质体、无义序列、mi R-34b模拟物(mi R-34b mimic)和mi R-34b抑制物(mi R-34b inhibitor)。RT-q PCR法检测mi R-34b、Smad3、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水平。结果 OA软骨组织中mi R-34b表达水平较正常膝关节软骨组织明显上调(P<0.05)。SW1353细胞转染后,与A组比较,C组mi R-34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D组明显降低(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rgets Can软件预测mi R-34b的潜在靶基因为Smad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 R-34b直接靶向抑制靶基因Smad3;转染mi R-34b mimic和mi R-34inhib itor后,与A组比较,C组Sma d 3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明显升高(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与A组比较,C组Ⅱ型胶原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明显升高(P<0.05);C组MMP-13m RNA明显升高(P<0.05),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 R-34b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Sma d 3的表达进而诱导人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退变,从而促进O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4b SMAD3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基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虎杖抗高血脂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郑丽 莫娟芬 +2 位作者 吴加元 郭丽 鲍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07-1119,共13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结果,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传统中药虎杖抗高血脂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从虎杖中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ug-CPI服务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并获得虎杖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结果,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传统中药虎杖抗高血脂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从虎杖中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rug-CPI服务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并获得虎杖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出高血脂相关疾病靶点,获得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采用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虎杖可视化网络,应用STRING在线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同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KEGG通路分析结果,应用Autodock 4.2.6 分子对接软件研究虎杖中相关活性成分与胰岛素抵抗和PPA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蛋白,即TNFRSF1A和PPARG的结合作用强弱与结合机制。结果:采用TCMSP数据库从虎杖中筛选出12个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获得288个靶点。从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出高血脂相关疾病靶点571个,并获得虎杖潜在抗高血脂作用靶点共48个。构建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该网络中化合物的平均度值为 16.67 ,其中有8个化合物能与15个及以上靶点发生相互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发现48个作用靶点主要参与调控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PPAR信号通路(PPAR signaling pathway)、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HIF-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个活性成分均能与TNFRSF1A结合,其中rhein(大黄酸)与TNFRSF1A结合能最低,为-10.08 kcal/mol。在虎杖的7个活性成分中,physovenine(囊毒碱)与PPARG的结合能最低,为-13.45 kcal/mol。结合方式主要以氢键、静电力及疏水作用为主。结论:虎杖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参与调控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以及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等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从而实现抗高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虎杖 靶点预测 PPAR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白介素12A对CD4+CD25+Foxp3+Treg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玲 官俏兵 +2 位作者 杨毅 郭丽 韩晨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96-502,共7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2A(IL-12A)促进CD4+CD25-T细胞向CD4+CD25+Foxp3+Treg(iTreg)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脐带血中CD4+CD25-T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并加入10ng/mL的TGF-β1诱导,... 目的:研究白介素12A(IL-12A)促进CD4+CD25-T细胞向CD4+CD25+Foxp3+Treg(iTreg)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脐带血中CD4+CD25-T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并加入10ng/mL的TGF-β1诱导,而实验组加入5ng/mL的IL-12A同时诱导。细胞培养72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CD4+CD25+Foxp3+Treg(iTreg)细胞的比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Foxp3、Smad2、Smad3、Smad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Foxp3、Smad2、Smad3、Smad6的mRNA表达。体外共培养诱导后iTreg和CD4+CD25-T细胞,CCK-8法评价淋巴细胞活性。体外加入5ng/mL的IL-12A与iTreg、CD4+CD25-T细胞共培养检测IL-12A协同iTreg对于CD4+CD25-T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FACS检测,IL-12A可以促进CD4+CD25-T向iTreg的分化,CCK-8结果显示,iTreg可以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CD4+CD25-T细胞活性。而IL-12A可以协同iTreg对于CD4+CD25-T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iTreg分化过程中Foxp3、Smad2、Smad3、Smad6的表达水平增高,且相关mRNA的水平也增高。结论:IL-12A可以促进iTreg的诱导分化,对于效应T细胞的抑制有着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A 调节性T细胞 效应T细胞 TGF-Β1
下载PDF
樟芝分级沉淀的多糖组分对链脲佐菌素构建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毅 官俏兵 +3 位作者 张晓玲 郭丽 王琰萍 韩晨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索乙醇分级沉淀得到的三种多糖组分对于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体外α-糖苷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乙醇对总多糖进行分级沉淀,得到三种多糖。将小鼠进行STZ腹腔注射造膜,构建糖尿病小鼠,将小鼠分为... 目的:探索乙醇分级沉淀得到的三种多糖组分对于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体外α-糖苷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乙醇对总多糖进行分级沉淀,得到三种多糖。将小鼠进行STZ腹腔注射造膜,构建糖尿病小鼠,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分为三组,为三种多糖),通过药物干预14 d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GC)的表达,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小鼠胰岛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表达。体外进行α-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的检测。结果:三种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其作用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有关,多糖对于胰岛组织中SOD、MDA、GSH-Px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体外研究表明,多糖对于α-糖苷酶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樟芝多糖对于糖尿病小鼠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而不同组分的多糖效果不一,作用机制多样。樟芝多糖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多糖类药物,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糖尿病小鼠 Α-糖苷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8^+和γδT细胞亚群表面PD1和BTLA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鲍轶 莫娟芬 +1 位作者 吴加元 曹晨曦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48-255,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B lymphocyte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o ex...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B lymphocyte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mRNA levels between PD and BTLA in NSCLC.Methods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D1 and BTLA on the surfaces of CD8^+T cells andγδ+T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32 in-patients with stage IV NSCLC and 30 healthy individuals.W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of PD1 and BTLA on the surfaces ofγδ+T cells in the NSCLC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zoledronic acid.The correlations of PD1 and BTLA,as well as their ligands were analyzed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the cBioPortal data platform.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PD1 on the surfaces of CD8^+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γδT cells in both healthy controls(t=2.324,P=0.024)and NSCLC patients(t=2.498,P=0.015).The frequency of PD1 on CD8^+T cells,rather than onγδ+T cells,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healthy controls(t=4.829,P<0.001).The PD1+BTLA+γδT cells of the healthy contro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SCLC patients(t=2.422,P=0.0185).No differences in percentage of PD1+γδ+and BTLA+γδ+T cells were observed in 7 NSCLC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before and after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PD1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TLA in both lung adenocarcinoma(r=0.54;P<0.05)and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0.78;P<0.05).Conclusions The upregulation of co-inhibitory molecules occurs on the surfaces of both CD8^+T cells andγδT cells in advanced NSCLC,suggesting that these molecules wer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 inactivation of CD8^+T cells andγδ+T cells,immune escape and tumor inva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 cell γδT cell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下载PDF
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组织编码转录因子ERG基因相同位点突变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鲍轶 莫娟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974,共4页
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ETS)相关基因(ETS-related gene,ERG)是一种细胞生长调控基因,其与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基因(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2,TMPRSS2)融合并重新排列,在前列腺癌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1-2]。最... 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ETS)相关基因(ETS-related gene,ERG)是一种细胞生长调控基因,其与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基因(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2,TMPRSS2)融合并重新排列,在前列腺癌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1-2]。最近的一项研究尝试采用大分子多肽靶向ERG,通过破坏其功能,用于治疗前列腺癌[3],但较少见ERG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和突变的报道。本研究报道了1例术后确诊的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患者,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315个基因组合(panel)进行分析,发现在双侧肺癌组织中ERG相同位点存在高突变频率,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ETS相关基因 突变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白芦藜醇影响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慧 郑丽 鲍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3-837,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Resveratrol)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芦藜醇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Resveratrol)对于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芦藜醇处理24、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添加100μmol·L^(-1)白芦藜醇处理48 h,继续培养6 d后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Notch1,炎症相关基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瘦素(Leptin)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3T3-L1分化过程中白芦藜醇对MCP-1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白芦藜醇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脂肪细胞中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Notch1)mRNAs表达水平,抑制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合成;白芦藜醇可以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炎症相关因子MCP-1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白芦藜醇致成熟脂肪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水平在第2天降低,但第4天升高。结论:白芦藜醇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C/EBPα和Notch1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白芦藜醇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CP-1的表达及分泌,及增加Leptin基因表达,调控炎症状态影响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芦藜醇 脂肪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瘦素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外周循环及肝脏局部髓源抑制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加元 郑丽 +3 位作者 莫娟芬 郭丽 曹晨曦 鲍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89-996,共8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局部及系统性免疫细胞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异常,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MDSCs...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局部及系统性免疫细胞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异常,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MDSCs及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三组雄性C57B/L6小鼠,每组10只:对照组(Lean)、模型组(HFD)、HFD+NAC给药组(NAC)。16周后,HE与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肝脏中MDSCs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中MDSCs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与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的改变。结果:与Lean组相比,HFD组小鼠肝发生脂肪变与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CD11b+Gr-1+MDSCs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浸润至肝脏的Gr-1+细胞也增加,且肝脏中S100A8与S100A9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HFD组对比,NAC改善小鼠肝脂肪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降低MDSCs细胞百分比(P<0.05),并抑制S100A8与S100A9的表达(P<0.05)。NAC有效抑制肝脏中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的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结论:NAC可能通过调控NAFLD小鼠体内MDSCs的异常聚积,抑制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抑制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解码肺癌进化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鲍轶 莫娟芬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7期168-170,共3页
目前肺部多发结节、肿块检出有增多趋势,其中部分患者为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由于MPLC与肺癌伴肺内转移在治疗及预后上有明显差异,因此需术前或治疗过程中对两种疾病做出准确判断。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在临床... 目前肺部多发结节、肿块检出有增多趋势,其中部分患者为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由于MPLC与肺癌伴肺内转移在治疗及预后上有明显差异,因此需术前或治疗过程中对两种疾病做出准确判断。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在临床应用中对MPLC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另外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各不同癌灶的生物学特征,可以追踪非小细胞肺癌演变,从而解码肺癌进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肺癌 肺癌伴肺内转移 高通量测序 肺癌进化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柳莹 鲍轶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期161-164,共4页
作为液体活检的一部分,ct DNA检测因其实时动态、无创、可重复性等优势,已经被广泛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越来越高发,而ctDNA在协助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复发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在实现结直肠癌的精准化治疗方... 作为液体活检的一部分,ct DNA检测因其实时动态、无创、可重复性等优势,已经被广泛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越来越高发,而ctDNA在协助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复发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在实现结直肠癌的精准化治疗方面有巨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结直肠癌 诊断
下载PDF
胡椒碱脂质体的制备及对于胃癌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丽 韩晨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研究胡椒碱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胡椒碱脂质体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旋转薄膜冻融法制备胡椒碱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测定仪分析胡椒碱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脂质... 目的:研究胡椒碱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胡椒碱脂质体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旋转薄膜冻融法制备胡椒碱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测定仪分析胡椒碱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脂质体的稳定性实验、体外释药特性考察。体外培养人胃肿瘤MKN45细胞,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使用50μmol/L的胡椒碱干预,实验组使用等剂量的胡椒碱脂质体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染色。结果:胡椒碱脂质体形态为类球状,平均粒径为(92. 32±2. 10) nm,Zeta电位为(-49. 8±3. 5) m V,体外释药实验显示胡椒碱脂质体释药速率显著高于胡椒碱原料药;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活力相比正常组显著降低,具有时间依赖性(P <0. 05),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组,而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中Bcl-2水平显著下调,而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显著上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胡椒碱脂质体释药速率高于原料药,说明脂质体对于胡椒碱起到了增溶作用,而胡椒碱脂质体体外诱导MKN45凋亡能力高于原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胡椒碱 胃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沉默YAP基因提高伊马替尼耐药的人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瑾 杨毅 +3 位作者 官俏兵 陈启绪 郭丽 韩晨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探究沉默YAP基因后,提高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IMA)对于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伊马替尼耐药的人髓性白血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iRNA)转染YAP的siRNA-YAP沉默K562/IMA的YAP基因。设置对照组(... 目的:探究沉默YAP基因后,提高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IMA)对于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伊马替尼耐药的人髓性白血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iRNA)转染YAP的siRNA-YAP沉默K562/IMA的YAP基因。设置对照组(Control)、siRNA阴性对照组(siRNA-NC)和YAP siRNA组(siRNA-YAP)。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沉默后各组细胞YA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于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YAP、Bcl-2、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结果:YAP基因沉默后,siRNAYAP组细胞中YAP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沉默效果较好。siRNA-YAP的IC50值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RNA-YAP组细胞在相同药物剂量下,凋亡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YAP沉默的K562/IM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伊马替尼干预后,siRNA-YAP细胞中Bcl-2/Bax的水平下调,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yto-C的水平上调,相比Control组和siRNA-N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沉默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IMA细胞中YAP基因,可以恢复肿瘤细胞对于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可以促进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导致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基因 伊马替尼 人髓性白血病细胞 敏感性
下载PDF
3种浓度乙醇提取的樟芝多糖对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云 官俏兵 +2 位作者 郭丽 李文燕 杨毅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3种浓度乙醇提取的樟芝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利用水提醇沉原理进一步纯化总樟芝多糖时,先后使用浓度为90%、70%、50%的乙醇提取到3种樟芝多糖(PW90、PW70、PW50),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小... 目的探讨3种浓度乙醇提取的樟芝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利用水提醇沉原理进一步纯化总樟芝多糖时,先后使用浓度为90%、70%、50%的乙醇提取到3种樟芝多糖(PW90、PW70、PW50),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分成模型组、总多糖组、PW90组、PW70组和PW50组,4组大鼠腹腔注入相应的樟芝多糖,模型组和另设的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4d后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关指标,包括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能力,以及血清中IL-2、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环磷酰胺可以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而樟芝多糖干预后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胸腺、脾脏指数,且PW90组胸腺、脾脏指数高于PW70组和PW50组(P<0.05)。环磷酰胺可以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杀伤能力,樟芝多糖干预后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尤其PW90组NK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提高,与PW70组和PW5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可以降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和CD3^+CD8^+的比例,樟芝多糖干预后可以提高3者的比例,且PW90组的效果优于PW70组和PW50组(均P<0.05)。樟芝多糖还可以提高小鼠血清IL-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PW90组效果显著优于PW70组和PW50组(均P<0.05)。结论环磷酰胺构建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得到全面抑制,而3种樟芝多糖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且相同剂量下,90%乙醇沉淀得到的多糖效果优于其他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提醇沉法 樟芝多糖 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来那度胺抑制小鼠Lewis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杨毅 郭丽 +1 位作者 李文燕 韩晨阳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2419-2422,251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来那度胺对Lewis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比例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来那度胺经免疫途径治疗实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中,采用CCK8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来那度胺对细胞... 目的通过观察来那度胺对Lewis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比例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来那度胺经免疫途径治疗实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中,采用CCK8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来那度胺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动物实验中将小鼠设置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正常小鼠,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为移植Lewis肺癌细胞的荷瘤小鼠,低剂量组采用1mg/kg来那度胺、高剂量组采用10mg/kg来那度胺灌胃,连续14d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并称重。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浸润组织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测定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来那度胺对Lewis肺癌细胞株无明显细胞毒性,但在小鼠体内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增加肿瘤浸润组织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比例,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均P<0.05)。来那度胺还可以降低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来那度胺对Lewis肺癌细胞株无细胞毒性,抗肿瘤作用与提高体内免疫功能,减小免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Lewis荷瘤小鼠 T淋巴细胞亚群 树突状细胞 PD1/PD-L1
下载PDF
IL-1β辅助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沈和平 官俏兵 +3 位作者 杨毅 郭丽 盛泳佳 韩晨阳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14-818,823,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IL-1β辅助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脂多糖(LPS)组、LPS+IL-1β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LPS组用终浓度为1 mg/L的LPS处理;LPS+IL-1β组先用15μg/L的IL-1β预处理6 h,再用终浓度为1 ... 目的探讨IL-1β辅助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脂多糖(LPS)组、LPS+IL-1β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LPS组用终浓度为1 mg/L的LPS处理;LPS+IL-1β组先用15μg/L的IL-1β预处理6 h,再用终浓度为1 mg/L的LPS处理。LPS的处理时间为24 h。酪氨酸激酶(JAK1)抑制剂IN-7处理的实验中,将BV2细胞分为LPS组、LPS+IL-1β组、LPS+IL-1β+IN-7组,其中LPS+IL-1β+IN-7组在IL-1β处理前6 h用0.5μmol/L IN-7预处理,阻断JAK1,其余处理同前。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IL-6、TNF-α、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G2(PEG_(2))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V2细胞中CD86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M1型标志物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8(CXCL-8)的表达以及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信号蛋白JAK1、STAT1、磷酸化的JAK1(p-JAK1)、磷酸化的STAT1(p-STAT1)的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LPS+IL-1β组培养基中在3、6、12、18、24 h时IL-6、TNF-α、NO和PEG_(2)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细胞中CD86荧光强度上调(P<0.05),细胞中MCP-1、CXCL-8、JAK1、p-JAK1、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而IN-7处理后,与LPS+IL-1β组比较,LPS+IL-1β+IN-7组培养基在3、6、12、18、24 h时IL-6、TNF-α、NO和PEG_(2)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5),细胞中CD86荧光强度下调(P<0.05),细胞中MCP-1、CXCL-8、JAK1、STAT1、p-JAK1、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5)。结论IL-1β可以通过激活JAK1-STAT1信号,进一步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这是神经炎症进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M1型活化 酪氨酸激酶 脂多糖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钱新月 陈丽花 +7 位作者 周泉 沈文艳 莫娟芬 王宙政 韩艳霞 张东凯 张斌忠 胡蓓莉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926-930,940,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后进行淋巴结活检,并留取多余的新鲜淋巴结活检组织冻存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参...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后进行淋巴结活检,并留取多余的新鲜淋巴结活检组织冻存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参照2016年WHO对B细胞淋巴瘤分型诊断标准,将44例患者分为惰性淋巴瘤组20例和侵袭性淋巴瘤组24例。采用RT-PCR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RIP1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惰性淋巴瘤组和侵袭性淋巴瘤组TRIP13 mRNA表达水平。采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RIP13蛋白表达情况。根据TRIP13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将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TRIP13阴性组(0)和TRIP13阳性组(≥1+),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细胞淋巴瘤分型情况、增殖指数(Ki-67)、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白蛋白水平、T辅助细胞比例、活化CD4^(+)细胞比例、活化CD8^(+)细胞比例及CD4^(+)/CD8^(+)等临床特征;再根据TRIP13免疫组化表达强度,将TRIP13阳性患者分为TRIP13弱阳性组(1+)和TRIP13强阳性组(≥2+),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特征。结果惰性淋巴瘤组和侵袭性淋巴瘤组TRIP1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17,1.36)和0.69(0.28,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P13阳性组患者TRIP13 mRNA表达水平、Ki-67水平及活化CD8^(+)细胞比例均高于TRIP13阴性组,T辅助细胞比例、活化CD4^(+)细胞比例、CD4^(+)/CD8^(+)均低于TRIP13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IP13弱阳性组TRIP13 mRNA表达水平、Ki-67水平、活化CD8^(+)细胞比例均低于TRIP13强阳性组,活化CD4^(+)细胞比例、CD4^(+)/CD8^(+)均高于TRIP13强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RIP13阳性及强阳性与更高的Ki-67水平、活化CD8^(+)细胞比例及更低的活化CD4^(+)细胞比例有关,提示TRIP13阳性可能和肿瘤细胞增殖及免疫调控异常等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患者TRIP13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0
作者 胡蓓莉 张斌忠 +6 位作者 钱新月 陈丽花 莫娟芬 王宙政 韩艳霞 张东凯 陈颖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或骨髓组织(受淋巴瘤侵犯)中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进行淋巴结活检或骨髓穿刺...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或骨髓组织(受淋巴瘤侵犯)中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进行淋巴结活检或骨髓穿刺活检的患者66例,留取患者多余的新鲜淋巴结活检组织或新鲜骨髓活检组织(受淋巴瘤侵犯)冻存。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TRIP1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惰性B细胞淋巴瘤组(22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组(20例)、淋巴结炎组(24例)患者TIRP13 mRNA表达水平;分析TRIP13 mRNA表达水平对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效能;以TRIP13 mRNA表达水平诊断B细胞淋巴瘤的最佳截断值为分界点,将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TRIP13 mRNA低表达组(12例)及TRIP13 mRNA高表达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淋巴结炎组患者TIRP1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组(均P<0.05),而惰性B细胞淋巴瘤组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组患者TIRP13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细胞淋巴瘤与淋巴结炎为状态变量作ROC曲线,AUC为0.709,最佳截断值为0.215,灵敏度为0.721,特异度为0.652(P<0.05)。与TRIP13 mRNA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患者IgH基因重排阳性率较高(76.7%比41.7%,P<0.05),4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率较低(33.3%比66.7%,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患者TRIP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测定其水平有助于鉴别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淋巴结炎组织,且其对临床早期治疗反应预判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 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