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章红英 邵蕴慧 王冬蕾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烧伤后惊厥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烧伤后发生惊厥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高热、低钠血症、脑水肿、低钙血症是小儿烧伤后发生惊厥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热致惊厥9例,低钠血症引...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烧伤后惊厥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烧伤后发生惊厥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高热、低钠血症、脑水肿、低钙血症是小儿烧伤后发生惊厥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热致惊厥9例,低钠血症引起惊厥5例,脑水肿引起惊厥2例,低钙血症引起惊厥1例。患儿经使用镇静剂、吸氧、降温、脱水、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护理后,惊厥在1min内控制的有15例,在2~5min内控制的有2例;惊厥缓解后,患儿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7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再发惊厥、无脑部后遗症。结论 正确处理创面,控制感染,预防高热,及时合理输液,防治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脑水肿等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小儿烧伤后惊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小儿 惊厥 护理
下载PDF
小儿烧伤患者196例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玉琴 殷秀娟 吴桂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196例小儿烧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196例14岁以下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的年龄构成、烧伤类型、易发环境、重点人群等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结果烧伤患儿中以2~5岁年龄组儿童最... 目的分析196例小儿烧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196例14岁以下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的年龄构成、烧伤类型、易发环境、重点人群等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结果烧伤患儿中以2~5岁年龄组儿童最多,外来民工子女烧伤占47.96%;致伤原因以热液烧伤最多;家庭是儿童烧伤的主要场所。结论儿童烧伤具有可预防性,普及烧伤知识,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对儿童的管教,能有效预防儿童烧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原因 健康教育
下载PDF
rhIFN-γ对小儿瘢痕中离体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杨澎 陈国强 陈雪观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rhIFN-γ对离体小儿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儿挛缩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rhIFN-γ进行刺激,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光光度计测定胶原含量,透明座标纸测定... 目的:观察rhIFN-γ对离体小儿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儿挛缩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rhIFN-γ进行刺激,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光光度计测定胶原含量,透明座标纸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架(FPCL)的直径并计算收缩指数。结果:rhIFN-γ达到一定浓度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细胞分裂受抑制,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P<0.01);胶原合成减少,FPCL收缩指数下调(P<0.01)。结论:rhIFN-γ是成纤维细胞的负性调节因子,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下调胶原纤维含量及成纤维细胞胶原网的收缩性,起到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成纤维细胞 瘢痕
下载PDF
肘与膝关节部位瘢痕癌17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 陈国强 +2 位作者 金金芳 陈雪观 杨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肘与膝关节部位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评价治疗方法。结果:17例诊断为鳞状细胞癌,且肿瘤部位均在肘部、膝部等关节处,治疗上均予以...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肘与膝关节部位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评价治疗方法。结果:17例诊断为鳞状细胞癌,且肿瘤部位均在肘部、膝部等关节处,治疗上均予以手术治疗。2例中厚皮移植复发由溃疡型转变为菜花型,其余患者的皮瓣成活,术后患者随访9个月-10年,2例复发,行大腿中段截肢。结论:病理检查是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是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皮瓣移植对关节部位瘢痕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癌 关节 诊断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烧伤病房三年间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被引量:8
5
作者 陈雪观 蔡泳 +2 位作者 陈国强 方立曦 杨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变迁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1 451例烧伤患者临床标本行细菌学培养,共分离出616株病原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变迁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1 451例烧伤患者临床标本行细菌学培养,共分离出616株病原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共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每年常用抗菌药物的每百住院日消耗的规定日剂量频数作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采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各年度病原菌检出及分布情况,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烧伤病区各类AUD变化. 结果 2010-2012年,烧伤病区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率逐年下降;革兰阳性球菌检出比例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5.26% (72/285)增加到2012年的50.67% (76/150);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比例较高.2011年起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耐药率大幅度下降,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耐药率下降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大幅度下降.2011年起碳青酶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AUD明显下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AUD略下降. 结论 嘉兴市第二医院烧伤病房2010年耐药情况较严重,与AUD有关;2011年起经过专项整治,病原菌逐渐恢复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药性 抗菌药 使用强度
原文传递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雪观 陈国强 方立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8-679,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协助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更好地控制感染。方法分析烧伤病房2006年1月-2011年12月196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目的探讨医院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协助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更好地控制感染。方法分析烧伤病房2006年1月-2011年12月196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76株、咽拭标本35株、痰液39株、血液30株、静脉导管16株,分别占38.8%、17.9%、19.9%、15.3%、8.2%;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为62.8%、61.2%。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并掌握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患者制定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感染 耐药性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重度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雪观 方立曦 李明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3642-364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凝溶胶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98例烧伤面积≥3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者血浆凝...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凝溶胶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98例烧伤面积≥3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及变化趋势;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患者并发脓毒症及因脓毒症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性别构成按不同烧伤面积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1,P =0.306),是否脓毒症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3,P =0.652),有无脓毒症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 =0.479)。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大而下降,且相邻组间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烧伤后7 d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处于最低值,小于其它各时间点(均 P <0.001)。脓毒症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总体均数水平低于非脓毒症患者(F =1035.41,P <0.001);烧伤后7 d 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处于最低值,小于其它各时间点(均 P <0.001)。脓毒症死亡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总体均数水平低于存活患者(F =958.69,P <0.001);烧伤后7~21 d 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低于烧伤后3 d 及烧伤后24 h(均 P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其并发脓毒症之间呈负相关(OR =0.873),与是否死亡之间同样呈负相关(OR =0.939)。结论烧伤可导致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降低,烧伤面积越大、合并脓毒症该指标越低;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可作为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凝胶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