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蛇葡萄素衍生物γ-聚谷氨酸蛇葡萄素酯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晓珊 倪峰 +1 位作者 高毓瀅 黄仁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720-2725,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γ-聚谷氨酸蛇葡萄素酯(γ-PGA-AMP),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利用酯化反应将蛇葡萄素接载在γ-聚谷氨酸上生成合成产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氢-1核磁共振法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 目的:设计合成γ-聚谷氨酸蛇葡萄素酯(γ-PGA-AMP),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利用酯化反应将蛇葡萄素接载在γ-聚谷氨酸上生成合成产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氢-1核磁共振法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在293 nm波长处测定合成产物中蛇葡萄素的含量。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γ-PGA-AMP、蛇葡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表征结果显示,蛇葡萄素的7位游离羟基与γ-聚谷氨酸a位碳上的羧基已发生了酯化反应,合成产物即为γ-PGA-AMP(产率为55.7%),其中蛇葡萄素含量为32.3%。γ-PGA-AMP和蛇葡萄素对MCF-7、HepG2和A549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γ-PGA-AMP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40.19、28.29、55.23μg/mL,蛇葡萄素的IC50分别为105.30、81.23、130.10μg/mL,5-FU的IC50分别为24.72、87.98、30.99μg/m L。结论:成功合成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的γ-PGA-AMP,且抗肿瘤活性强于蛇葡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 Γ-聚谷氨酸 高分子化合物 合成 表征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台湾地区登革热大流行及病媒蚊综合防治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尔烈 张念台 +5 位作者 吴怀慧 罗怡佩 林莺熹 戴淑美 杜武俊 白秀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热带疾病,病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依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报告,2014年台湾地区共累计15 765登革热病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来源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诺鲁、缅甸、柬埔寨...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热带疾病,病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依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报告,2014年台湾地区共累计15 765登革热病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来源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诺鲁、缅甸、柬埔寨、法属玻里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印度、中国大陆及吐瓦鲁。台湾地区自1945年至1980年并无登革热报告病例,1981年在屏东县硫球村发生登革热流行,1987年左本岛屏东县东港村发生流行病例,1988在南部地区发生大流行。卫生及环保部门推动全面性登革热防治,除各级政府部门外也推动民间社团、小区等进行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发生疫情的居家及工作场所周围50 m内立即喷洒杀虫剂灭蚊,1989年即有效遏制登革热,至2001年止,平均年病例都维持在300例以下,得到相当成功的控制。但2002年又在台湾南部地区大流行,当年病例超过5 000例。究其原因是埃及伊蚊对杀虫剂有了高度的抗药性,对氯菊酯抗药性高达300倍以上,虽然一再喷洒杀虫剂也无法控制带病毒的病媒蚊,造成后续的防治困难,因此拟就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的抗药性发展及病媒蚊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病媒蚊 抗药性
下载PDF
连作花魔芋软腐病株与健株根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斐 田孝威 +6 位作者 雷雨俊 邵永春 毛洁 卢谢敏 王莹 段园鹏 刘富强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92-3108,共17页
【目的】解析不同连作年限花魔芋软腐病株、健株根域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fungi,AMF)群落多样性。【方法】使用AMF18SSSUrRNA基因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正茬及连作2年和3年的软腐病株、健株魔芋根系和根际土壤DNA... 【目的】解析不同连作年限花魔芋软腐病株、健株根域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fungi,AMF)群落多样性。【方法】使用AMF18SSSUrRNA基因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正茬及连作2年和3年的软腐病株、健株魔芋根系和根际土壤DNA扩增建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魔芋软腐病与其根域AMF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魔芋根系具有明显的AMF菌丝、泡囊和丛枝等结构。在相同连作年限条件下,健株根系AMF总侵染率、侵染强度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病株(P<0.05);在不同连作年限条件下,病株根系AMF总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随连作年限延长而降低。从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到9属53种AMF,其中有49个已知种和4个新种。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是AMF群落的优势属,其AMF种分别占总AMF种数的41.5%和26.4%;丰度最高的Paraglomus sp.VTX00308是所有样品的共有种。连作、软腐病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系AMF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及根际土壤AMF的Chao1指数(P<0.05)。通过丰度差异分析发现6个在连作软腐病发生后丰度差异显著的AMF种(P<0.05);NMDS分析表明,不同连作年限的魔芋软腐病株与健株之间的根域AMF菌种组成、相对丰度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魔芋根系和根际土壤AMF的Shannon指数、根系AMF的Chao1和Simpson指数以及AMF总侵染率、侵染强度和孢子密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比对健株,连作魔芋软腐病株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以及根系AMF侵染率、种数和多样性均降低,其群落结构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连作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