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定区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健康运行与质量管理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徐荣 田源 +4 位作者 何梅 杨德斌 王迎春 何燕锋 严凌凌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在"强基层、重社区"的医改背景下,上海市嘉定区以集约化医疗模式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由嘉定区卫计委牵头,依托嘉定区中心医院建设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于2017年3月试运行,2018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我们在区域远程... 在"强基层、重社区"的医改背景下,上海市嘉定区以集约化医疗模式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由嘉定区卫计委牵头,依托嘉定区中心医院建设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于2017年3月试运行,2018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我们在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的建设、推进、运行和质量管理方面进行的尝试和探索,为患者提供了一体化、连续性的超声诊断治疗服务,构建了"政府主导、分级协作、合同管理、绩效支付"的新型分级诊疗模式的集约化医疗中心。同时网络化质量控制平台的应用可以方便地推行超声诊断操作规范,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促进医学超声学科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中心 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远程医疗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缨 王蕾 +7 位作者 汤咏梅 贾慧 金惠良 叶娟 顾明颖 徐荣 顾韧红 邵月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现况,为合理安排配置卫生资源、制定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1215名3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的实验室检测,采...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现况,为合理安排配置卫生资源、制定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1215名3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的实验室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201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白蛋白尿患病率为12.74%;肾功能减退为0.58%;镜下血尿为2.5%。该人群中CKD患病率15.24%,知晓率1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老龄(OR 1.035 95%CI 1.022~1.049 P<0.001)、合并高血压(OR 2.602 95%CI 1.870~3.621,P<0.001)和糖尿病(OR 3.285 95%CI 2.142~5.037 P<0.001)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上海市嘉定区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5.24%,知晓率仅为11.48%。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荣 石景芳 +2 位作者 金琳 周洁 白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737-27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显像(PD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子宫肌瘤患者(共23个肌瘤)经HIFU治疗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行经阴道PDI检查,利用Photoshop软件测量肌瘤内彩色面... 目的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显像(PD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子宫肌瘤患者(共23个肌瘤)经HIFU治疗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行经阴道PDI检查,利用Photoshop软件测量肌瘤内彩色面积像素值占肌瘤总面积像素值的百分比(BCR),并进行分级判定。分级标准:BCR=0为Ⅰ级,0<BCR<5%为Ⅱ级,5%≤BCR<20%为Ⅲ级,BCR≥20%为Ⅳ级。Ⅰ、Ⅱ级为治疗有效,Ⅲ级为治疗好转,Ⅳ级为无效。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内回声增强,肌瘤体积逐渐变小(P<0.01),BCR定量分析显示治疗后1、3、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15/15)、93.3%(14/15)、86.7%(13/15)。结论经阴道PDI以其价廉、便捷、敏感、准确等优势,为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观察及评价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物理治疗 能量多普勒 经阴道 子宫肌瘤
下载PDF
医学影像技术对骨再生过程评估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帮燕 金琳 +2 位作者 夏晴 黄健 王迎春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9期3912-3917,共6页
骨再生是由一组连续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的生物过程所组成,临床通过检测骨密度和血管化两个指标对骨再生进行评价,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且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医学影像技术。对于骨密度测定现应用得最多的是显微CT技术,定量超声技术虽具有无放射... 骨再生是由一组连续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的生物过程所组成,临床通过检测骨密度和血管化两个指标对骨再生进行评价,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且有效的检测手段是医学影像技术。对于骨密度测定现应用得最多的是显微CT技术,定量超声技术虽具有无放射性损伤、经济负担小等显著优势,但有待进一步推广使用。血管化检测以磁共振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最为可靠。因为普通X线检查、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只能提供形态和解剖上的变化,而超声造影可动态成像能更直观地反映血管化程度。未来,需进一步改进医学影像技术,以便更精准、安全、快速地评估骨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再生 医学影像技术 骨密度 血管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斑块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徐荣 尹小花 +1 位作者 金琳 王迎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995-5997,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声学特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脑梗死组为104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非脑梗死组为40例无临床脑梗死表现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经颈动脉二维超声...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声学特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脑梗死组为104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非脑梗死组为40例无临床脑梗死表现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经颈动脉二维超声检查获得斑块形态及声学特性分型,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斑块的造影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评定。结果脑梗死组中软斑最多,其次混合斑;非脑梗死组混合斑最多,其次钙化斑。脑梗死组Ⅱ型斑块最多,非脑梗死组Ⅰ型斑块最多。脑梗死组超声造影增强率为81.1%(86/106),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χ2=15.024,P<0.01),P、AUC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Tp小于非脑梗死组斑块(t值分别为2.350、-3.041、2.839,P<0.05或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及Ⅱ型斑块增强百分比最高,软斑P、AUC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斑块(t=3.006~8.042,P<0.01),Tp小于其他类型斑块(t=-4.929、-2.513,P<0.01或P<0.05),MTT小于其他类型斑块,与硬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4,P<0.01),与混合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6,P>0.05)。Ⅱ型斑块P、AUC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斑块,Tp明显小于其他类型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5~9.237,P<0.01)。Ⅱ型斑块MTT小于其他类型斑块,与Ⅰ型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1),与Ⅲ型斑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7,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方便地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并进行定量分析,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可以预测和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为临床早期干预、合理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超声检查 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新生血管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心源性死亡因素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迎春 尹小花 +1 位作者 徐荣 王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60-3961,共2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患者早期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死亡与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患者早期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死亡与年龄、性别、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c Tn T,pro BNP)、发病到行PCI时间(开通时间≤2 h,开通时间>2 h)等参数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参数有c Tn T、pro BNP、PCI开通时间、EDV、EF,其中预测准确性最高的是pro BNP、EF、c TNT及ED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8.79%(截断值>3 145 pg/ml,AUC=0.943,P<0.000 1),100%和87.88%(截断值≤49%,AUC=0.936,P<0.000 1),100%和80.30%(截断值>4.5 ng/ml,AUC=0.894,P<0.000 2),100%和78.79%(截断值>148 ml,AUC=0.871,P<0.001 4)。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收缩功能及构型变化与PCI术后死亡密切相关,提示超声心动图能客观、准确地预测梗死后心功能,提示临床积极干预避免PCI术后早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有望成为最有效便捷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经不同路径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石景芳 徐荣 +1 位作者 王迎春 金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69-20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路径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经临床确诊的BPH患者38例进行HIFU治疗,其中19例经腹壁路径,另19例经会阴路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1个月、6个月分别使... 目的探讨经不同路径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经临床确诊的BPH患者38例进行HIFU治疗,其中19例经腹壁路径,另19例经会阴路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1个月、6个月分别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临床评估,并采用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和残余尿量(RUV)。结果治疗1 w时,IPSS、QOL已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后IPSS、QOL、PV、RU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Qmax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相关观测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不同路径HIFU治疗BPH疗效良好,具有无创、安全、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高危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高能聚焦超声 经腹壁 经会阴
下载PDF
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微血管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宏 石景芳 +1 位作者 徐荣 金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8-15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PD I)显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 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微血管变化情况,用以评估HIFU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20例经HIFU治疗后的BPH患者进行12个月的观察随访,采用国际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能量多普勒显像(PD I)显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 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微血管变化情况,用以评估HIFU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20例经HIFU治疗后的BPH患者进行12个月的观察随访,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最大尿流率(Qm ax)、前列腺体积(Vp)和残余尿量(RUV)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应用经直肠PD I观察前列腺的微血管变化,利用Photoshop软件测量前列腺组织内彩色面积像素值占前列腺总面积像素值的百分比(BCR),与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IPSS评分和QOL评分降低,RUV减少,Qm ax提高,Vp明显缩小(P<0.01),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PD I测定的BCR值均<5%,且与各临床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经直肠PD I具有灵敏、准确、便捷等优点,BCR可以方便、有效地显示前列腺的形态及微血管变化,能够对于HIFU治疗BPH的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能量多普勒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增生 微血管
下载PDF
皮肤黑斑的良恶,超声就可以查
9
作者 王静 王迎春 陈海燕(指导) 《康复》 2024年第2期38-39,共2页
超声检查对于老百姓来讲并不陌生,健康体检会通过甲状腺和腹部的超声检查来判断各器官功能有无异常;孕妇产检要做超声检查观察肚子里的宝宝是否健康成长;发生心绞痛后,医生也会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并发症。那么当我... 超声检查对于老百姓来讲并不陌生,健康体检会通过甲状腺和腹部的超声检查来判断各器官功能有无异常;孕妇产检要做超声检查观察肚子里的宝宝是否健康成长;发生心绞痛后,医生也会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并发症。那么当我们发现皮肤表面有黑色斑片的时候,可能疑似恶性皮肤癌,是否也能通过超声检查来筛查呢?答案是肯定的,皮肤超声是诊断皮肤疾病的重要帮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皮肤疾病 皮肤黑斑 心肌梗死 甲状腺 器官功能 心绞痛 健康体检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脉斑块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尹小花 徐荣 +4 位作者 郭鑫 黄茂盛 李宏松 梁凯轶 周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92-196,20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有斑块患者125例,收集临床危险因素指标,分析CTA图像,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分级,分析高危斑块特征分为低CT...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有斑块患者125例,收集临床危险因素指标,分析CTA图像,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分级,分析高危斑块特征分为低CT衰减斑块和正性重构斑块,随访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评估冠状动脉CTA对左心室重构的预测效能。结果:125例病例中共有19例失访,最终随访的病例数为106例。随访结束时,23例发生左心室重构。临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冠状动脉CTA图像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A狭窄分级、低CT衰减斑块和正性重构斑块对左心室重构均有较高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06、0.667。临床危险因素联合冠状动脉CTA指标可以提高预测效能,高血压联合冠状动脉CTA狭窄分级和低CT衰减斑块、高血压联合冠状动脉CTA狭窄分级和正性重构斑块的AUC分别为0.841、0.848。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脉狭窄分级(HR=7.54,P=0.001)、低CT衰减(HR=6.78,P<0.001)、正性重构(HR=4.05,P=0.004)是导致左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CTA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提供高危斑块信息,能有效预测左心室重构的发生,为心血管病防治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高危斑块 左心室重构 冠心病
下载PDF
PBL教学结合微课在乡村医生专业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琳 诸文晔 +2 位作者 钮培玉 李萍 王迎春 《中国病案》 2019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PBL教学模式结合微课教学应用于乡村医生专业超声影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本院超声科学习的乡村医生专业学生70人,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观察组给予PBL教学结合微课进行教学,对... 目的观察PBL教学模式结合微课教学应用于乡村医生专业超声影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本院超声科学习的乡村医生专业学生70人,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观察组给予PBL教学结合微课进行教学,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间在理论成绩方面,包括超声基本理论知识、超声专业知识、病例分析和报告书写四项观测指标,其中超声基本理论知识成绩为(17.09±1.40 vs 17.66±1.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专业知识成绩为(21.14±1.17 vs 21.74±0.92),病例分析成绩为(34.63±1.99vs 35.71±1.53),报告书写成绩为(12.77±1.00 vs 13.29±0.71),此三项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乡村医生专业的超声影像临床教学中,应用PBL结合微课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超声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微课 乡村医学 超声医学
原文传递
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规范化培训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琳 钮培玉 +2 位作者 诸文晔 李萍 王迎春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970-972,共3页
"看病难"和"看病远"是郊区百姓看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成立的新形式下,本研究探讨有效开展超声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和保障区域远程中心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分析... "看病难"和"看病远"是郊区百姓看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成立的新形式下,本研究探讨有效开展超声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和保障区域远程中心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区域内13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3名超声医师的超声随访正确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及实训操作结合培训;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健全随访制度,及时反馈;完善转诊制度,解决基层转诊需求;加强区域远程超声的质控。这些对策切实有效地推进了超声规范化培训效能,满意度达98.11%。2018年各社区超声随访正确率为(94.79±2.74)%,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质量达到质控水平。结果表明,区域远程超声规范化培训应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精准,多种措施综合应用,打造管理精细化、质量标准化的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远程诊断 规范化培训 超声医学 教学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尹小花 徐荣 +2 位作者 李春晨 王迎春 周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对25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行CCTA检查,于CCTA图像上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依据斑块成分进行分型。随访MACE发生情况,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对25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行CCTA检查,于CCTA图像上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依据斑块成分进行分型。随访MACE发生情况,建立预测MACE的3个模型(模型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模型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联合管壁斑块分型;模型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联合管壁斑块分型和临床危险因素指标),评估3个模型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256例病例中47例失访,最终随访209例患者。随访结束时,46例发生MACE。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和斑块分型评估MACE发病风险的风险比分别为4.47、3.43,高于临床危险因素指标。模型2、模型3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模型1(P<0.05),模型2和模型3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 CCTA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进行斑块分型,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MACE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斑块 粥样硬化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与临床症状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金琳 徐荣 +4 位作者 封岚 周洁 孟盈 王迎春 李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与其临床症状关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146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事件分...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与其临床症状关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146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事件分为有临床症状组96例和无临床症状组50例。应用SMI技术及超声造影(CEUS)技术观察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并进行分级,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通过一致性分析将SMI技术和GEUS技术进行比较,并分析2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有临床症状组和无临床症状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厚度分别为(3.09±0.79)、(2.89±0.49)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症状组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者80例(83.33%);无临床症状组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者20例(40.00%);有临床症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者比例显著高于无临床症状组(Z=-6.488,P<0.05)。有临床症状组和无临床症状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与CEUS分级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SMI检查结果中,颈动脉斑块内有血流信号者100例,其中有临床症状组80例,无临床症状组20例;颈动脉斑块内无血流信号者46例,其中有临床症状组16例,无临床症状组30例。GEUS检查结果中,颈动脉斑块内有血流信号者109例,其中有临床症状组81例,无临床症状组28例;颈动脉斑块内无血流信号者37例,其中有临床症状组15例,无临床症状组22例。SMI技术预测发生临床症状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40.0%。GEUS预测发生临床症状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56.0%。结论 SMI技术可简便易行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同时,新生血管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MI技术对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新生血管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联合心肌应变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小花 徐荣 +2 位作者 程韬 王迎春 周慧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9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四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4D-STE)对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9例接受C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四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4D-STE)对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9例接受CCTA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临床危险分层。分析患者CCTA图像,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分级。采集4D-STE图像,测量其应变指标,评价左心室壁活动度。随访病例MACE发生情况,建立预测MACE的三个模型:CCTA分级(model 1)、CCTA分级+4D-STE指标(model 2)和CCTA分级+4D-STE指标+临床危险分层(model 3),评估三个模型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结束时,46例患者(占22.0%)发生MACE。临床危险分层、CCTA分级和4D-STE指标的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CTA分级预测MACE的价值明显高于4D-STE和临床危险分级(HR=12.39)。三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924和0.940,联合模型model 2和model 3的AUC明显大于model 1,model 2和model 3,与model 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975,Z=0.144;P<0.001),model 2与model3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65,P>0.05)。结论:CCTA和4D-STE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高的预测效能,为心血管病防治的规范化提供依据,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四维心肌应变 危险因素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6
16
作者 李智 戴文君 +3 位作者 孟盈 刘燕 胡善友 徐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869-87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首次诊断为脑梗塞且偏瘫的患者98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50)。对...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首次诊断为脑梗塞且偏瘫的患者98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50)。对照组给予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人院第72h起进行早期运动护理,记录所有患者人院时的一般资料、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住院天数及入院时和第14天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及DVT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基线一致;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24.38±5.10vs20.25±3.74,P〈0.001)及血流平均速度(17.46±3.73VS15.43±3.89,P=0.009)较入院时均显著增高,而对照组较人院时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并能提高股静脉血流速度,但短期内不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塞 偏瘫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血流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炜新 徐荣 孙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6例脑梗死患者及40名对照者的血Hcy水平并同时检测其血脂、血糖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6例脑梗死患者及40名对照者的血Hcy水平并同时检测其血脂、血糖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脑梗死组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无差异。将脑梗死组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斑块的数量分为无斑块组、单一斑块组和多个斑块组比较其血Hcy水平发现其组间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Hcy水平与IMT值成正相关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IMT值成负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增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内中膜层厚度
下载PDF
血清ET-1和TiM-3表达水平联合彩超在诊断先天性心脏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洁 王静 陆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域分子-3(Ti M-3)表达水平联合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先天性心脏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域分子-3(Ti M-3)表达水平联合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先天性心脏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检查的7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对象血清ET-1及Ti M-3水平差异,观察ET-1、Ti M-3和心脏彩超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ET-1和Ti M-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独的ET-1、TiM-3、心脏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患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显著(P <0. 05),心脏彩超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ET-1、TiM-3(P <0. 05); ET-1与TiM-3水平检测联合心脏彩超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ET-1+彩超、TiM-3+彩超(P <0. 05); ET-1、Ti M-3和心脏彩超系列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IL-1+彩超、Ti M-3+彩超(P <0. 05),ET-1、Ti M-3和心脏彩超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低于平行联合检测(P <0. 05),特异度显著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 <0. 05)。结论血清ET-1、Ti M-3表达水平检测联合心脏彩超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与单项指标相比较,ET-1与Ti M-3水平检测联合心脏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内皮素-1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域分子-3 心脏彩超
下载PDF
胃双重造影诊断胃神经鞘瘤1例
19
作者 杨德斌 卢国丰 +2 位作者 陆敏 徐荣 王迎春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3期286-28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无嗳气、反酸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规超声:胰尾与胃交界处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5mm×34mm×36mm,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彩色超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A、1B);饮...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无嗳气、反酸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规超声:胰尾与胃交界处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5mm×34mm×36mm,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彩色超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A、1B);饮水后观察,肿块来源于胃壁,与胰腺界限清楚,肿块随着胃充盈后向右中腹移动至胰颈处(图1C、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超声 双重造影 患者报道
下载PDF
胃双重造影诊断胃神经鞘瘤1例
20
作者 杨德斌 卢国丰 +2 位作者 陆敏 徐荣 王迎春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4期338-33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无嗳气、反酸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规超声检查:胰尾与胃交界处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5 mm×34 mm×36 mm,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彩色超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A、1B);饮水后观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无嗳气、反酸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规超声检查:胰尾与胃交界处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5 mm×34 mm×36 mm,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清。彩色超声: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A、1B);饮水后观察,肿块来源于胃壁,与胰腺界限清楚,肿块随着胃充盈后向右中腹移动至胰颈处(图1C、1D)。超声造影:注入造影剂声诺维9 s后,肿块包膜首先出现造影剂灌注,呈环状高增强,并向内部均匀性填充,内部呈等增强(图1E、1F)。超声提示胃壁实性占位(可能是胃神经鞘瘤或胃间质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胃体)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符合神经鞘瘤(图2),肿块大小60 mm×35 mm×32m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Dog-1(-)、CD117(-)、CD34部分(+)、Vimentin(+)、SMA部分(+)、S-100(+)、NSE(-)、GFAP(+)、Ki-67<5%(+)(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超声 双重造影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