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将气胸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在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将气胸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在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小潮气量(6~8 mL/kg),低平台压<30 cm H2O。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通气策略是采用较大水平的潮气量(10~15 mL/kg),监测气道压力但不对其作严格限制。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皮下气肿、再发气胸)。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是肺复张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上应用照样可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将气胸合并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在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组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小潮气量(6~8 mL/kg),低平台压<30 cm H2O。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通气策略是采用较大水平的潮气量(10~15 mL/kg),监测气道压力但不对其作严格限制。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皮下气肿、再发气胸)。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是肺复张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气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上应用照样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