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
作者 郑雄 李波 +1 位作者 蒋光权 王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69-71,85,共4页
2005年10月,采用铗日法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112只。根据植被状况把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通过各种小型兽类捕获率和所占总数比例分析出各群落内的优势种,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个... 2005年10月,采用铗日法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112只。根据植被状况把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通过各种小型兽类捕获率和所占总数比例分析出各群落内的优势种,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个群落间的相似性;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得出以下结论:保护区内的小型兽类中,社鼠、四川短尾鼩和龙姬鼠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在人工林,人工+次生混交林以及次生天然林中,小型兽类物种相对丰富,而在海拔较高的高山灌丛中相对较少;人工+次生混交林的多样性最高,次生天然林的均匀度最高,这两种生境群落的相似度最高,反映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较好,人工与天然林混交的造林方式也能较好的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戈 唐源盛 +5 位作者 喻晓钢 刘志武 郑雄 付康红 沈德力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地之一,山体高大,垂直生境变化明显,海拔从700 m攀升到至5 000 m,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95科201属239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大科(21种以上)较多...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地之一,山体高大,垂直生境变化明显,海拔从700 m攀升到至5 000 m,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95科201属239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大科(21种以上)较多,占总科数的26.32%,中等科(6~10种)相对较少,占总科数的10.53%;大属(21种以上)优势明显,占总属数的46.7%。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145种,占总种数的60.67%。研究表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鑫 郑雄 +4 位作者 吉帅帅 高飞 冯彬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29-136,共8页
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进行监测研究,共在49个相机位点上完成7457个相机日的调查工作量,共捕获野生兽类照片和视频7339份,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照片和视频7231份,独立有效记... 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进行监测研究,共在49个相机位点上完成7457个相机日的调查工作量,共捕获野生兽类照片和视频7339份,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照片和视频7231份,独立有效记录1190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1科18种,其余未能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为啮齿目中的鼠科、松鼠科和鼬科动物。18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最多,为4科7种;其次为偶蹄目和啮齿目,分别有4科6种与2科3种。从独立有效记录来看,偶蹄目是拍摄记录次数最多的类群,占独立有效记录总数的67.14%;其次为灵长目(17.14%)和食肉目(10.09%)。被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1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物种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6.91),其次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27),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RAI=1.77),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AI=0.98)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RAI=0.80)。本次调查获得了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以及部分兽类物种的分布信息,为后续持续监测工作以进一步更新、修订和完善保护区物种名录积累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多样性 相对多度
下载PDF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敏 喻晓刚 +3 位作者 郑雄 王周 纪翔 冯波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通过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经鉴定有高等植物175科665属1 790种。通过植物区系成分分析,该区区系复杂,具有15种分布类型。区系具有以下特征:明显的温带性质,温带成分328属,占总数的59.2%,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166属);中... 通过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经鉴定有高等植物175科665属1 790种。通过植物区系成分分析,该区区系复杂,具有15种分布类型。区系具有以下特征:明显的温带性质,温带成分328属,占总数的59.2%,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166属);中国特有属多,18属19种;与热带有一定亲缘关系,热带成分158属,占28.5%;区系起源古老,多单型、少型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 物种组成 区系特征
下载PDF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什邡管理站建设管理的思考
5
作者 周茜 曾海琼 +2 位作者 何梨 郑雄 喻晓钢 《农家致富顾问》 2017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于1999年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设在德阳市林业局内,下辖什邡、绵竹、小木岭三个管理站,分别管理所属行政辖区内九...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于1999年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设在德阳市林业局内,下辖什邡、绵竹、小木岭三个管理站,分别管理所属行政辖区内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范围,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保护区三个管理站分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保护区建设管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保护和发展均很困难。为了加强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我们组织人员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什邡管理站的建设管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什邡管理站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顶山 保护区 什邡 管理站 建设管理 思考
原文传递
九顶山区野生兰花资源分布及保护 被引量:8
6
作者 喻晓钢 王肖华 +1 位作者 莫代萍 李文秀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通过对九顶山区野生兰花资源的种类、分布现状调查 ,发现九顶山区有野生兰花资源 3 8属 ,87种 ,有些种类已经濒临绝灭。并针对九顶山区野生兰花资源保护管理现状 。
关键词 九顶山区 野生兰花资源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日本山体治理技术在四川灾后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雅飞 杨敏 +5 位作者 林琦 李伟 赵敏 廖运洪 喻晓钢 唐礼贵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域大面积山体坍塌及植被损毁,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不断,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以绵竹市为例,结合震后林业灾后重建,与地质灾害频发、山体治理经验丰富的日本开展技术合作,对灾毁林地及森...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该区域大面积山体坍塌及植被损毁,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不断,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以绵竹市为例,结合震后林业灾后重建,与地质灾害频发、山体治理经验丰富的日本开展技术合作,对灾毁林地及森林植被进行治理恢复,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山体治理措施。分析探讨了在治理成本、技术路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同类灾害治理及植被恢复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治理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区天然林退化分区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彬 王戈 +2 位作者 唐源盛 张炜银 臧润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2-616,共5页
The mountain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s not only one of the two key regions that China’s natural forests distributed,but also has lots of degraded natural forests.Its natural forests are essential to keep regional ... The mountain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s not only one of the two key regions that China’s natural forests distributed,but also has lots of degraded natural forests.Its natural forests are essential to keep regional ecosystems saf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The forests geographical zo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forests management.Based on plants geographical division and some special topic zonings published,according to zonal climax forest types,land features and drivers of degradation,this paper used the DIVA-GIS and ArcMap,divided the degraded natural forests in mountain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into five zones,namely tropical rain and monsoon forests of low-mountain in South Yunnan,evergreen broad-leaf and Pinus massoniana forests over limestone in Guizhou-Yunnan,evergreen broad-leaf and Pinus yunnanensis forests of plateau in Central Yunnan,evergreen broad-leaf and Cryptomeria-Metasequoia-Cunninghamia forests of low-mountain around Sichuan Basin,dark coniferous forests over valley and mountains in Sichuan-Yunnan.Introduced the degradation state and main reasons of natural forests of each zone.Zoning of the degraded natural forests at regional level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degraded natural forests in mountains of Sou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退化 分区 生态恢复 中国西南山区
下载PDF
基于GIS大熊猫活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梁玉喜 王戈 王洪荣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98-101,114,共5页
基于GIS,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生物因子(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可食竹)、水源分布、人为干扰(道路、矿山、居民点耕地)等因素,分析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活动痕迹点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主要栖息活动的范围集中在海拔1 8... 基于GIS,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生物因子(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可食竹)、水源分布、人为干扰(道路、矿山、居民点耕地)等因素,分析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活动痕迹点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主要栖息活动的范围集中在海拔1 800 m^3 400 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郁闭度0.2~0.7之间,林下有主食竹分布,活动点距离水源1 000 m以内,距离居民点(耕地)距离1 000 m^5 000 m。矿山开采和道路分布密度对大熊猫分布影响较明显。通过对大熊猫生境特点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及廊道建设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活动痕迹 影响因子 环境特征
下载PDF
四川什邡林区珙桐天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戈 赖绪林 +1 位作者 唐源盛 徐昭萍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74-78,共5页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从坡向分布来看,珙桐主要分布在阴坡湿润地区;坡位分布特征上,珙桐天然分布主要以中下坡位为主;在海拔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平均为193.75株·hm^(-2),天然更新区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和中下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什邡林区 自然保护区 珙桐 天然分布
下载PDF
领春木幼苗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左娟 王戈 +3 位作者 唐源盛 秦银林 王莲 张海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85-89,共5页
研究了旷地、林窗和林下3种不同生境中,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f.et Thoms.)幼苗的生长、形态特性、生物量及其分配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领春木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长于林窗的领春木幼苗有更... 研究了旷地、林窗和林下3种不同生境中,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f.et Thoms.)幼苗的生长、形态特性、生物量及其分配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领春木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生长于林窗的领春木幼苗有更多纵向生长趋势以获取更多的光资源,并通过增加叶片数和总叶面积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领春木幼苗通过提高根生物量比和降低比叶面积,减小强光对幼苗的损伤。光强较弱时,则是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地上部分,主要用于高生长和叶生长,以增加对光辐射的吸收。领春木生长环境光照偏弱,但其幼苗适于生长于光照偏强的环境,这可能是领春木幼苗在其种群更新中受到光环境抑制的原因,加上对成年植株及其生长环境人为的破坏,可能是导致领春木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春木 幼苗 形态 生物量 光环境
下载PDF
灯台树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莲 左娟 +3 位作者 王戈 唐源盛 张海坦 秦银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86,共5页
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对比研究了林下、林窗和旷地3个光环境下灯台树幼苗的光合特征参数、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旷地下灯台树幼苗具有较低的Chla、Fv′/F′m,较高的ΦPSⅡ、QP、... 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对比研究了林下、林窗和旷地3个光环境下灯台树幼苗的光合特征参数、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旷地下灯台树幼苗具有较低的Chla、Fv′/F′m,较高的ΦPSⅡ、QP、ETR、Chla/Chlb和Car/Chls,Amax明显升高,Rd虽然也升高,但幅度不大,且并无明显的光抑制发生.研究表明,灯台树幼苗在阳光充足的旷地环境中生长最好,并且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避免或减小高光强对植物光合机构的损伤.因此适合种植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和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台树 光合特征 荧光参数 叶绿素含量 光环境
下载PDF
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熳丽 兰琴 +3 位作者 王戈 魏洪 肖玖金 张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6-954,共9页
为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尿素为施肥材料,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对施肥量分别为225kg·hm^-2(T1)、450kg·hm^-2(T2)、900kg·hm^-2(T3)、1800kg·hm^-2(T4)、3600kg·... 为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尿素为施肥材料,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对施肥量分别为225kg·hm^-2(T1)、450kg·hm^-2(T2)、900kg·hm^-2(T3)、1800kg·hm^-2(T4)、3600kg·hm^-2(T5)等5个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捕获的土壤动物分属3门13纲19目40科,各处理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CK>T2>T1>T3>T5>T4,类群数排序为T1>CK>T2>T4>T5>T3。随着施肥量增加,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总体减少。同时,各处理中,T2处理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总体来看,过量施肥会减少土壤动物数量,降低土壤动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人工植被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彩云 王戈 +4 位作者 赵波 廖兴艳 张健 肖玖金 母晨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5,共11页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典型人工植被系统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0月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大桉(Eucalyptus grandis,EG)、红椿(Toona ciliata,TC)、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BR)人工植被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毗...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典型人工植被系统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0月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大桉(Eucalyptus grandis,EG)、红椿(Toona ciliata,TC)、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BR)人工植被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毗邻农耕地(farm land,FL)为对照,采用干、湿漏斗法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444只,隶属于5门12纲22目83类。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78.478,P=0.000),类群数差异达显著水平(F=4.810,P=0.020)。各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垂直分布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步减少,呈现表聚性特征。植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在BR样地中所占比例最高,腐食性土壤动物在FL样地中所占比例最高。在BR样地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均表现为最高,优势度指数在FL样地中最高,除密度-类群指数(F=2.702,P=0.092)外,其余各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林地与FL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除EG外);各人工植被系统间的相似性为中等相似(除FL外)。综上表明,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其中竹林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土壤动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人工植被系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苟丽琼 姚恒 +4 位作者 王戈 黄如成 段均华 肖玖金 张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研究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未进行稻草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于2016年6月和9月(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5个月),对稻草焚烧、覆盖、填埋3种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为研究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未进行稻草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于2016年6月和9月(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5个月),对稻草焚烧、覆盖、填埋3种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隶属于50个类群,各处理下均以线虫纲为优势类群。还田后,稻草覆盖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但二者动物类群数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还田2个月后,各处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异;但还田5个月后,稻草覆盖和填埋处理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说明恰当的稻草还田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绵竹市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雅飞 喻晓钢 +4 位作者 林琦 唐礼贵 杨敏 李伟 郑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80-84,共5页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中日绿化合作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重建紧急造林项目,在地震灾后的局部治山、乔灌草植被的选择、灾害地不同部位植被恢复方式等造林技术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地震 灾毁林地 生态修复 造林技术
下载PDF
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戈 罗熳丽 +2 位作者 张亚 涂程伟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隶属于3门9纲12目23科。调查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排序为:林地边缘(5.37×10^4)>林地中心(2.69×10^4);类群数排序为:林地边缘(21)>林地中心(17),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林地边缘的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高于林地中心,样地间林地边缘与林地中心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林地边缘效应导致林缘土壤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特征等方面明显高于林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人工林 边缘效应 土壤动物群落
下载PDF
机械破皮浸种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雅飞 杨敏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97-98,18,共3页
红豆树集珍贵木材、药用、景观、文化等价值于一体,具极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必须经特殊催芽处理才能萌发。本文以种子催芽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措施进行萌芽率的对比试验,发现机械破皮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 红豆树集珍贵木材、药用、景观、文化等价值于一体,具极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必须经特殊催芽处理才能萌发。本文以种子催芽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措施进行萌芽率的对比试验,发现机械破皮对红豆树种子萌芽率的影响最大,初始水温90℃自然冷却浸种3 h,发现播后第60天机械破皮比不破皮浸种的红豆树种子萌芽率高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机械破皮浸种 萌芽率
下载PDF
基于VBA编程的CorelDRAW插件开发在林业制图及面积求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雅飞 李伟 +4 位作者 林琦 赵敏 喻晓钢 廖运洪 唐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8期166-166,169,共2页
应用CorelDRAW和Photoshop软件绘制林业作业设计图,方便、实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极大提高林业制图工作的精准度。该文就其在林业制图及面积求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为林业规划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RELDRAW VBA 插件开发 面积求算
下载PDF
8个粉葛品种的优良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定根 廖运洪 王雅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114-115,118,共3页
对8种二年生粉葛生长性状(节间长、茎长、茎径、分枝个数、叶长、叶宽)以及淀粉含量、粗纤维、粗蛋白、营养元素测定,综合所有指标表明,九顶大粉葛具有明显的优良性,是绵竹地区建设粉葛产业基地的理想品种之一。
关键词 粉葛 生长性状 淀粉 粗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